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9 15:36 热度:

  摘要:该项对比试验是为解决喀斯特山地困难立地条件造林,采取什么方式如何解决传统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成本高、质量差等关键技术问题。是为全面实施石漠化治理项目生态恢复人工造林探索一条集组织措施、工程管理、营林技术为一体的捷径之路,推进我县乃至相同条件的地区石漠化治理项目人工造林工作进程。
  关键词:喀斯特山地裸根苗容器苗造林对比试验
  喀斯特在我国亦称“岩溶”,有时称石灰岩山地。喀斯特环境由于其形成的碳酸盐岩基质的特殊性而与常态地貌有着极大的差别,其生态系统常以石生、旱生及喜钙性和地下空间复杂性为特点,是一种由地质条件所决定的脆弱环境,生境的多样性、严酷性和脆弱性是其最典型的特征。退化喀斯特区是典型的困难立地区域,并形成各种各样的严酷的石漠化生境,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我国南方尤其西南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德江县是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石漠化生态重建综合治理重点县,全县石漠化面积90133.3hm2,其中重度石漠化面积41133.3hm2,普遍呈现土壤干燥瘠薄、植被覆盖率低、岩石裸露率高、土壤贫瘠、不耐干旱等特点。在喀斯特山地区域造林,因生境严酷,生境类型复杂,对适地适树、造林技术的要求都极为严格。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减少造林成本,加快喀斯特山地石漠化治理生态重建步伐,德江县在荆角乡青茶村石漠化成度最为严重的地方规划了66.7hm2半石山地进行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
  1试验地基本情况
  德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处于云贵高原东北部阶梯状斜坡面上的娄山山系与武陵山山系交界处,乌江水系从南至北纵贯其境,山区海拔高差悬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河谷深切,地势起伏较大,地表形态多变,土壤种类繁多,自然面貌复杂多样。境内岩性组合复杂,由寒武、奥陶、志留、二叠、三叠、第四纪等地层的碎屑岩、碳酸岩组成,由于可溶性与非可溶性岩相间分布,岩溶地貌与非岩溶地貌相间出现,呈有规律排列。全县2001年有林地面积59149.36hm2,森林覆盖率37.13%,具有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实施地位于德江县荆角乡青茶村,距德江县城25km。区域内土壤主要为石灰岩发育的黄壤,海拔400-610m,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5.2~16.20C,年总积温5550~59000C,年降水量1223~1229mm,无霜期295天左右,雨季为4~10月,极端最低气温-40C左右。
  1992年,我县被国家正式列入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县后,1992-2000年在荆角乡营造了410hm2马尾松裸根苗造林,由于造林投资小,任务大,自然条件恶劣,当年造林成活率50%-70%,都要通过1-2年的补植才能使造林成活率达到85%-95%。由于立地条件差,加之缺乏科技支撑和有效的正确引导,虽种植多年,但造林质量差,林向不整齐,成林时间长,体现不出马尾松作为优势造林树种的性状。实施地石漠化程度相当严重,森林覆盖率特别低,生态环境非常恶劣,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和政策的扶持加快地方石漠化治理生态重建步伐。当地的气候及立地条件适于马尾松树种良好生长,结合国家西部开发和退耕还林等优惠政策,运用先进成套的容器苗技术,建立一定规模的容器苗造林示范基地,可带动当地林业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的振兴。
  2示范林建设规模
  2001年冬完成马尾松裸根苗造林33.3hm2、容器苗造林33.3hm2。整地规格为30㎝×30㎝×30㎝,初植密度1665株/hm2。
  3项目技术措施
  3.1造林地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石漠化成度严重的半石山地,土壤为石灰岩发育的黄壤作为对比造林示范地。
  3.2造林整地
  为提高造林质量,整地植苗全部采用专业队方式,实行先整地后植苗,造林整地采用见缝插针块状整地的办法,穴的规格为30cm×30cm×30cm(长、宽、深)。为提高成活率,挖好的泥土要用锄打细后回停于穴内,造林时只割除植穴部分的乔木或灌木,待郁闭成林后伐去影响苗木生长的草灌。
  3.3造林密度及季节
  新造林初植密度每公顷1665株,株行距为2m×3m,根据德江县气候情况,选择于雨季前(1~3月)进行,一是可避开农忙季节,二是接近雨季(3~5月)造林可提高成活率。
  3.4造林方法
  栽植时先将土刨开,把苗放入穴内,舒展根系(容器苗一定要把容器的底部撕掉),填土压实轻提,再培一些松土,深度为苗根颈部高3~4cm。
  3.5幼林管抚
  采用块状抚育的办法,于每年3-5月,用刀将影响苗木生长的灌草割掉,连续抚育5年。
  4对比试验效果
  4.1样地设置与对比试验效果调查及数据统计
  4.1.1标准地设立
  为检验对比试验实施效果,在示范林中设立固定标准地10个,其中,裸根苗造林地5个,容器苗造林地5个,样地面积10×10m2,样地四角用水泥桩作标志。
  4.1.2技术数据收集与分析 
  2002年8月按标准地调查造林成活率。后逐年调查标准地苗木地径、苗高及冠幅等。
  4.2试验地造林
  4.2.1造林成活率
  按实施方案要求,严格把握整地栽植质量,栽植时由技术人员把关,不强求进度而求质量,均达到了较好的造林质量。
  表1德江县2002年马尾松造林成活率调查表

                   表1.jpg
    根据上表计算得出马尾松容器苗造林平均成活率95.3%,马尾松裸根苗造林平均成活率67.1%。
  4.2.2造林成本
  本次计算按前5年造林实际投入为计算依据。

                  图2.jpg
                            表2德江县2002年每公顷马尾松容器苗和裸根苗造林成本预算表
  单位:元
  类别 种苗费 整地植苗费 抚育费 管护费 补植种苗费 补植劳务费 总投资
  容器苗 582.75 900 3000 300 0 0 4782.75
  裸根苗 299.7 900 3000 300 118.8 356.7 4975.2
  从表2看出,直观上第一年造林每公顷马尾松容器苗造林直接投入上比裸根苗造林要多283.05元,但造1公顷合格的马尾裸根苗林总投入要比容器苗造林多192.45元,而且容器苗造林在同等条件和同样的技术措施下比裸根苗造林减少补植补造工序。
  4.2.3林分结构年际变化
  从表3分析,至项目结束,新造马尾松示范林公顷控制在1665株左右,到第五年马尾松容器苗平均胸径达到6.16cm,最大地径为9.8cm。马尾松裸根苗平均地径达到2.43cm,最大地径为3.11cm,而且苗高和冠幅差异非常明显,以2005年调查数据分析,马尾松容器苗林分质量比裸根苗造林林分质量好,早成林2年。
  表3马尾松新造示范林林分结构变化                               

                   表3.jpg
    德江县林业局于2002年起,开展马尾松容器及其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对比试验表明:①马尾松容器苗造林平均成活率95.3%,马尾松裸根苗造林平均成活率67.1%。②营造1公顷合格的马尾松容器苗林要比裸根苗造林少192.45元。③前5年马尾松容器苗生长量是裸根苗的2倍以上。④容器苗造林具有搬运不伤苗、无缓苗期、幼苗期营养充足、长势好、成效快、林分整齐、造林时间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2003-2009年,该项技术在全县20个乡镇进行了推广应用,实施马尾松容器苗造林10000hm2,减少造林投资192.45万元,提高森林覆盖率5%,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尤其为解决喀斯特山地困难立地造林提供了一条集组织措施、工程管理、营林技术为一体的捷径之路,可作为同类地区造林技术支撑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登,等.乌江下游德江县喀斯特石漠化现状及成因分析.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81
  〔2〕德江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编写组.德江县第三次森林资源规划调查.德江县林业局,2006.
  〔3〕李阳兵,等.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及生态恢复研究展望.生态学杂志.200423(6)
  〔4〕魏媛,等.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林业科技.2008(07)
  〔5〕刘勇,等.容器苗质量调控技术.现代林业科技.2009(07)
  
  

文章标题: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18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