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所属栏目:计算机网络论文 发布日期:2012-06-09 09:47 热度: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内部经营的市场化运作,电力企业物流管理已经向“物流中心”模式过渡。本文通过对目前电力企业物流业务现状及特点的分析,针对物流管理模式下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物流管理模式;物流中心;信息化建设;信息一体化平台;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电力工程项目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的现状,这对电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电力工程项目的物资供应就显得非常重要,而采购管理则为物资供应中尤为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目前电力企业物流业务现状及特点的研究,对物流管理模式下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探讨,论述了建设企业信息一体化平台对物流管理的支撑和应用意义。
  一、我国电力企业物流业务特点
  1、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环节。电力企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电力生产和建设费用70%都消耗在原材料和设备这些“物资”上,而且电力企业是一个与装备水平有密切关系的行业,电力建设、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都是通过材料、设备来实现的。物资采购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力生产建设的成本、造价,关系到电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电力生产的特点是发、供、用(产、供、销)一次完成,其产品不能储存,要求电力产品(电能)连续、稳定,保证供电安全可靠。电力建设的特点是投资大、技术性强,要求建设周期短(合理)、造价低。采购物资的质量关系到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采购物资的价格直接影响电力生产成本及电力建设造价;采购物资是否及时到位影响生产检修、缺陷消除的时间,从而影响供电可靠性,对电力建设则影响建设工期。因此加强采购管理,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非常重要。
  2、库存管理
  库存控制的目的,是实现对企业整体经营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以维持设备服务水平和库存投资的最佳平衡。因此,要想以较小的库存投资保持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就需要先进的库存决策方法。
  3、制度管理
  电力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要从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电网装备水平、降低售电成本入手。所以企业应努力提高设备质量,消除设备隐患,提高电网送电能力。电力物流制度管理是整个电力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管理工作的先行。它包括所需设备的设计造型、计划报送,更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方式的选择、合同签订、制造过程的监督、试验、验收保管、进出库、质量索赔制度等重要内容。
  4、监督保障机制管理
  从2002年开始,国内大力推广电力体制改革,电力系统的垄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但是不可否认仍然存在相对的垄断。同时,电力的市场化改革,把电力企业置于市场风险之中,规避诸如电力供应风险、融资风险、技术设备风险以及建设和运营风险等是电力投资者和经营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监督保障是电力企业控制和规避风险、实施发展战略的有效监管手段。在电力企业物流工作中,经常会制定一些监督保障机制,例如:供应商管理、采购价格管理、采购合同管理、质量管理、效能监察、责任与奖惩制度等等。
  二、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分析
  通过上面对电力企业物流业务现状的分析可知,在整个物流管理的运作中,信息流一直伴随着各项物流活动及其他行政支持活动的进行。所以合理地利用信息流是电力企业物流管理规划与实践的关键。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物流的一个基本特征,已成为企业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电力生产系统应用成熟
  目前,电力系统的计算机装备水平已大大提高,中小型机、微型计算机装备级别不断更新提高,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数量增加较快。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机组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逐渐推进
  电力企业积极开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工作。管理信息系统(MIS)建设初具规模,开发了办公自动化、人事劳资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为主要功能的网络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办公环境网络化和计算机化。各电力企业也把信息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重新规划企业信息化发展蓝图,借助信息化改造来推动电力工业现代化。各公司在“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分步实施”方针指导下,建立数字化办公环境、企业综合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等,为公司业务管理和决策服务。
  (三)、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的问题
  1、信息安全管理是电力企业信息化重点。电力信息网络已经深入到电力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到电力生产的各个层面,电力生产与管理对其依赖性日益增大。因此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也更加提高,信息安全已纳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
  2、企业管理革新滞后于信息化发展进程。相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力企业管理革新处于落后状况,有的企业引入了先进的业务系统、管理系统,而管理模式未能实施有效革新,最终导致了信息系统未能发挥预期的、应有的作用。
  三、信息一体化平台对物流管理的支持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电力企业纷纷采用分布式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系统化,同时部分电力企业也进行了MIS系统建设的尝试,包括对人事劳资、设备维护、生产计划、办公自动化OA等,甚至也在试图建设SIS系统以实现对企业的全面信息管理。但是总结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构建信息一体化平台势在必行。在信息系统领域,系统集成就是根据应用的需要,将硬件平台、网络设备、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及应用软件等组织成能够满足一定功能、具有优良性能的信息系统的过程。根据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信息一体化平台的框架如图1所示。
  
  图1信息一体化平台框架图
  建立电力企业一体化平台,主要是通过对发供电企业、电力建设与检修企业、各生产设备制造商与供应商,以及涉及交通、铁路运输等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整个行业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经济效益。从图1可见,物流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主要由政策支持系统、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安全支持系统等部分组成。
  (一)、政策支持系统
  1、资源配置分析系统。电力建设投资项目,在其可行性认证时,都提出了其所用能源的认证,包括其能源供给的数量、动力支持等各要素都在认证范围之内。这些资源配置情况的相关数据可以在有关电力设计院、国家统计局等有关职能部门收集得到,为物流平台提供相关资源配置的数据支持。
  2、物流优化及分析系统。物流优化与分析系统是建立行业物流信息平台的根本目标。根据所收集的信息,通过对各类资源信息与需求信息的分析,为行业的总体物流动作与规划提供一套优化的方案,指导行业的物流动作。
  (二)、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
  通过与供应商及发供电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相连,直接向发、供电企业提供各类产品信息,并根据发供电企业的生产需要,可以直接从这里提出物料单;而各供应商可以直接获取物料需求单,从而决定供货或生产。系统还通过与网省公司、电力建设与检修公司相连,可以及时将有关检修资源与需求信息提供给系统,系统优化分配这些资源,同时,可以及时反馈业绩信息,实现企业信誉等级的实时调整。
  四、结论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改变也见证了整个电力体制的变更,归根结底是为了使国内电力行业在向企业化变革的过程中获得最大化的利润空间。大集中的物流中心管理模式是将来电力企业物流发展的大方向,信息系统又是物流管理的基础,是信息与技术的支撑,部分职权的上收聚拢也是规范电力物资采购、规范电力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红岩,张长宇.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组织优化[J].中国电力物流,2008,(13).
  [2]吴清一.物流系统工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吴梅.重庆市电力公司供应物流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文章标题:对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dianxin/wangluo/1227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