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腾冲火山温泉流体地球化学地震短临前兆异常特征————作者:周晓成;曾召君;何苗;天娇;颜玉聪;王昱文;姚炳宇;
摘要:活火山可以从地球深处向地表有效转送能量、物质和信息。2015—2023年对腾冲火山热海地热田3个温泉进行了地震地球化学前兆研究,采用离散采样和连续采样的方法监测了泉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参数。在叠水河温泉搭建了一个自动连续监测站,配备了可以测量气体流量和二氧化碳浓度的传感器。分析数据表明:(1)2015—2022年大滚锅温泉气体中空气校正3He/4He平均值为...
天山地区GNSS非线性垂直运动驱动因素分析————作者:苏广利;熊春宝;占伟;魏仁杰;
摘要:天山地区GNSS连续站垂直位移时间序列呈现出强烈的季节性、年际及趋势转折等非线性变化。厘清这些非线性变化的驱动因素对形变异常研判、构造活动研究等至关重要。采用GRACE卫星时变重力及环境负荷数据,通过反演负荷形变,识别天山地区GNSS垂直位移时间序列中的非线性运动信号。结果表明,天山地区GNSS垂直位移季节性变化是由非潮汐大气和海洋负荷以及水文负荷共同影响所致。测站对比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果均显示,...
2025年缅甸7.9级地震典型建筑震害特征调查及分析————作者:叶阳;杨健强;张方浩;阿拉塔;明小娜;陈建坤;
摘要:通过对2025年缅甸7.9级地震进行震后实地调查,归纳了受灾地区各类建筑的结构特征,总结和分析了各类建筑的震害,介绍了本次地震中地形因素如断层、陡坎、地基液化等对建筑结构造成的震害,探讨了本次地震人员伤亡水平较低的原因。结果表明:(1)绝大多数木结构未出现明显震害现象,木结构受损主要因为节点强度不足、木构件腐蚀;(2)砌体结构震害严重,倒塌率高,是因为使用年限长、抗震构件强度低、未进行抗震设计、长...
日本区域范围盆地效应模型建立————作者:马完君;谢志南;王舜禹;周田宇;
摘要:记录丰富区域的地震动模型常包含盆地效应模型,以考虑盆地对地震动的影响,但在模型建立过程中,以盆地内外地震动参数的平均值作为计算盆地放大系数的参考会导致低估盆地内长周期地震动放大系数。因此,采用以盆地外地震动参数的平均值作为参考的改进经验残差分析方法和壳内地震记录,初步建立了日本全国范围主要盆地不同地震动参数在不同盆地深度自变量参数下的一体化盆地效应模型,并与现有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建不同...
物理约束型生成对抗网络人工地震动合成方法————作者:陈苏;崔澳辉;丁毅;傅磊;王苏阳;李小军;
摘要:针对重大工程结构抗震分析中地震动记录稀缺,以及传统合成方法在物理真实性和多分量适应性上的瓶颈问题,基于日本KiK-net台站近11万条地震动记录,提出了一种物理经验引导型生成对抗网络算子(GM-WGANO)人工地震动合成方法。该方法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s)框架,引入傅立叶神经算子(FNO)优化网络结构,结合震级、最小断层距、等效剪切波速、滑动机制和断层构造类别5个物理条件变量,从强震动观测数据...
设定地震场景下基于随机效应模型的基岩地震动合成方法及其检验————作者:张洁;曾金明;胡其志;王程程;张严方;
摘要:为解决抗震设防工作中强震观测资料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设定地震场景下基于随机效应模型的基岩地震动合成方法。基于Peer-NGA强地震动数据库,利用随机回归技术建立设定地震场景参数(F,M,R,V)与地震动参数(■,D5-95,tmid,ωmid,ω′,ζ_f)的关联性,讨论其残差及参数相关性;根据地震动参数组反算伽马调制函数的参数组(...
川滇地区人工智能地震预测模型应用————作者:孟令媛;胡峰;臧阳;司旭;闫伟;田雷;赵小艳;张致伟;韩颜颜;王月;
摘要:针对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科学目标和主要科学问题,基于川滇地区地震目录和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在对川滇地区进行区域划分并建立图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了川滇地区地震预测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约3万条地震目录数据、基于地震目录的3种地震活动性参数,以及116台项地球物理观测数据,通过将传统经验预测指标方法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给出了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多源异构数据图神经网络地震预测模型,实现了川滇地区不同数据源下短...
大岙古滑坡形变特征与稳定性分析————作者:刘朝海;张静;袁仁茂;
摘要:基于野外调查资料和2017—2021年PS-InSAR形变数据,对云南金沙江流域大岙古滑坡进行了时间序列上的形变特征监测和触发机制分析,利用极限平衡法评估了古滑坡在地震、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大岙古滑坡是一个具有3次明显滑动事件的复发性古滑坡。目前该滑坡正处于持续形变阶段,并发育有新的次级滑坡,具有再次复发的可能。(2)在滑坡体中部和前缘的形变较显著,累计形变量达到-55 mm。基于...
2021年青海玛多MS7.4地震震后余滑有限元数值模拟————作者:魏巍;谭凯;熊维;鲁小飞;张彩红;李承涛;
摘要:2021年青海玛多发生的MS7.4地震,是近30年来巴颜喀拉块体内唯一的1次强地震,震后形变显著,对区域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有很大的影响。采用速率强化摩擦准则的应力驱动余滑模型,建立玛多MS7.4地震断层的三维有限元网格模型,以震后6个月GPS形变资料为约束,研究震后形变的动力学参数。首先计算玛多MS7.4地震断层的同震剪切应力,以此...
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地震动速度脉冲参数提取————作者:宋松科;闫桢绪;李聪;权新蕊;常志旺;杨兵;
摘要:为了自动化识别多脉冲记录,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参数化方法,对脉冲数、相位角、脉冲周期、脉冲能量等脉冲特性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并根据脉冲相关能量(PIv)定义3类脉冲属性:明显脉冲、中等脉冲和非脉冲;对640条记录经过最大PGV法旋转后进行参数提取,得到了130组明显脉冲以及86组中等脉冲数据,给出了脉冲能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循环迭代法可以有效提取近断...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评估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作者:高会然;许冲;邵霄怡;
摘要:为满足地震灾害应急处置中快速响应、信息共享等多场景下的工作需求,从技术架构、数据管理、模型集成、功能设计等全过程开发与实战应用的角度,构建了B/S模式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评估信息化技术体系。针对应急场景的需求提出了轻量级数据库构建思路和模型分解封装方法,研发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评估信息化平台的原型系统。该平台在2次地震灾害应急应用中表现出了高效实用、自动化及规范化的特点,满足地震减灾和应急技术...
非一致激励下城市燃气管网三维动态可视化模拟研究————作者:刘敬怡;郭恩栋;闫培雷;吴厚礼;严檬;李长宏;
摘要:为了更直观、准确地表达和展示地震作用下城市燃气管网在实际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关系及震害评估分析结果,基于VTK库、Adobe After Effects软件及Python语言提出了一种可全历程展示燃气管网在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应变及破坏状态三维动态的可视化模型方法。该方法包括3个模块: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管网的基础数据提取及震害预测、三维可视化模型建立以及三维动态可视化模型建立。以西南某地区埋地燃气管网为例进...
导管架式海上风电结构地震-强风-波浪多灾耦合响应分析————作者:艾凡微;杨丽丽;焦晨阳;白久林;
摘要:以导管架式海上风电结构为研究对象,在OpenSees中建立考虑机舱-转子组件、桩-土相互作用以及支撑屈曲等影响因素的精细化分析模型。将筛选的地震动、模拟的风荷载和浪荷载施加在模型上,并与单独施加地震动时的结构响应进行对比,分析地震-强风-波浪多灾害耦合作用下导管架式海上风电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频率地震动激励导致的导管架式风电结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低频成分丰富的地震动作用下结构...
基于流式计算的地震大数据处理方法————作者:朱婧;田野;贾丹丹;张訸;
摘要:随着地震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地震台网数量的增加,地震数据的采集量呈爆炸式增长。针对海量地震数据处理中存在的运算速率瓶颈、处理时间较长以及存储资源有限的问题,提出了1种高效的地震大数据处理方法,构建1个集成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及存储的综合性计算平台。首先利用Flink框架从各个地震台站实时获取观测数据,通过filter、map、process等算子对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并序列化为JSON格式缓存至...
《地震研究》征稿简则
摘要:<正>《地震研究》创刊于1978年,是云南省地震局主管主办的地球物理学类科技期刊,是地震系统内发行时间较长、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之一,曾荣获中国地震局优秀期刊一等奖、云南省优秀期刊奖等奖项和“西牛奖”十佳精品中文期刊等称号。1内容及受众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地震学、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及防震减灾等方面具有创新内容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也刊登反映地震学进展的综合评论及动态性文...
典型断层形变前兆异常的落实与思考————作者:薄万举;徐东卓;李腊月;陈长云;
摘要:对中国大陆自1966年邢台7.2级地震以来在各主要地震带建立的跨断层测量场地获得的断层形变资料进行了梳理,对其中出现的单项断层形变异常、群体性准同步断层形变异常的特点及其在地震分析预测中的应用分别给出了实例;利用预测100 km内1年内可能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预测指标(即满足K≥5),对所有资料出现的巨大幅度的断层形变异常变化进行了检索,共得到5项异常(同一测量场地出现多个相关异常按1项计算),简称...
2025年缅甸7.9级地震震后应急响应与灾后协同救援机制研究————作者:许建华;曲旻皓;王肇锋;齐松;王学翰;黄新杰;
摘要: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国际社会迅速响应,但救援中暴露出信息共享不足、物资运输困难、安全局势复杂等问题。从震后应急响应视角,系统分析缅甸地震的协同救援机制,探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的协调机制、区域组织响应及多边合作模式。研究发现,联合国应急协调机制、东盟区域协同机制及中国创新救援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问题。据此提出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区域协同救援机...
2025年缅甸7.9级地震救援中绳索救援技术实战应用————作者:曲旻皓;王墨;高杨;景鹏旭;左家军;张帅;韩珂;谢鹏;岳馨;曲大帅;
摘要: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强震发生后,中国多支救援力量参与救援并取得显著成效。以中国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天空公寓的实战救援为案例,详细阐述了该公寓叠饼式坍塌后的救援过程,重点分析了针对营救3名被困人员(尤其是1名6个月孕妇)所采用的绳索救援技术,包括绳索救援方案制定、垂直提拉与斜向转运系统的构建及操作等。同时,对中国救援队回国后以该案例为基础开展的测评演练进行了介绍,对比了实战与演练中绳索...
兵马俑震损状态判别与地震响应指标体系构建————作者:陈云龙;陈杰;马生涛;田勤虎;刘舰;王艳璐;王涛;
摘要:秦兵马俑作为不可再生的重要陶质文物,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征复杂,破坏模式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为准确评估其震损状态,基于三维扫描数据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研究兵马俑在不同摩擦系数与地震强度下的响应特点,识别其主要破坏形式为滑移、摇摆与倾覆3种状态。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并提出多级安全指标,建立了涵盖不同摩擦条件与破坏模式的兵马俑震损状态判别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摩...
中国大陆地震流动重力观测研究综述————作者:胡敏章;陈石;祝意青;徐新禹;周江存;郝洪涛;黄江培;刘东;
摘要:总结了50余年来中国大陆地震流动重力观测的发展历史与现状,阐述了我国重力观测网与仪器、观测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地震预测应用、震前重力变化机理研究等方面的进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围绕地震监测预报需求,我国已建成了较完备的地震流动重力观测网,发展了较完善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在6.0级以上地震的中长期地点预测方面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并开展了震前重力变化机理的探索,取得了较显著成效。未来,应从人才队伍、...
地震研究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