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连续学习方法与其在视觉任务中的应用————作者:方岩;魏云超;丛润民;左旺孟;赵耀;
摘要:连续学习广义上指智能算法与智能体学习和适应动态变化世界的能力,这使得智能算法能够在部署周期中不断获取、更新、积累和利用知识.连续学习技术赋予了智能系统自适应发展的前景和能力.在深度学习中,连续学习具体指的是能够从非平稳数据流中学习和适应不断变化的训练目标,这一任务通常面临着灾难性遗忘的挑战,即学习新任务通常会导致旧任务性能的大幅下降.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在语言、视觉等诸多领域的迅速发展,涌现了诸多...
电磁干扰对IRS辅助短包通信的影响————作者:袁磊;雷妍;袁花花;莫名秀;
摘要: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通信被认为未来无线网络中最具前景的技术之一.然而,当电磁干扰存在时,IRS在放大有用信号的同时也会放大干扰信号,从而导致IRS辅助通信系统的性能显著恶化.超可靠低延时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是未来无线网络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本文研...
一种无人机赋能的恶意RIS物理层干扰与隐蔽波束成形攻击方法————作者:张扬帆;惠治豪;陈昊;汤战勇;
摘要:作为5G/6G网络的重要空中载体,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通信系统在复杂无线环境中面临着信号衰减和干扰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在高动态、多障碍物场景下,通信链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往往难以保障.尽管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技术通过动态调控电磁波特性可以显著提升通信质量,但其灵活的电磁调控能力也可能...
6G太赫兹信道测量与建模:进展与挑战————作者:王俊;王承祥;冯瑞;李俊伶;
摘要:太赫兹通信是第六代(6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可用带宽巨大,支持超高的传输速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太赫兹信道建模是太赫兹通信系统设计、仿真与优化的基础.太赫兹的信道研究主要分为信道测量、特性分析和信道建模几个方面.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太赫兹信道测量主要使用的时域和频域测量方法,对当前开展的太赫兹信道测量进行总结,包括研究机构、测量场景、测量方法、天线配置与所测量的信道特性.接着,对太赫兹的传播...
云边端异构算力网络计算任务分割与路径优化方法研究————作者:马博;余应洁;吴莎尘;倪畅;陆琴;陈超;李传煌;
摘要:在云边端算力网络中,传输、计算和存储资源的协同优化是一个关键且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如何有效融合高性能的云资源、低时延的边缘资源、广泛分布的节点资源以及低成本的用户资源,实现智能化的资源分发、关联、交易与调配,对于整网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意义重大.本文针对传输与计算融合的云边端异构算力网络,构建了详细的数学模型.从算力需求、资源分发、交易与调配等多个维度出发,将异构计算与传输资源调度中的时延和成...
HARQ系统中基于极化矩阵扩展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作者:王炜;牛凯;
摘要:现在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信源信道联合编码(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JSCC)可以达到端到端的优化效果,提升频谱效率.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则通过灵活的重传机制,改善链路的可靠性和自适应性,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将JSCC和HARQ进行联合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和频谱效率.本文提出了HARQ系统中的基于...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单级全差分折叠式共源共栅运算放大器的多目标设计方法————作者:李照希;苏震宇;田宇浩;侯琛雪;杨银堂;
摘要:随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面临着功耗、增益等性能指标折中的挑战.传统的设计方法依赖于近似方程和反复迭代,导致效率低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多目标设计策略,用于单级全差分折叠式共源共栅运算放大器的设计.该方法采用神经网络模型来表征设计参数与8个性能指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并通过适应度函数和约束条件设定运放所需达成的目标性能,再使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
基于关键部件特征关联的ISAR空间目标多角度识别方法————作者:袁浩轩;张云;黄艳堃;田金;孔维民;陈李田;
摘要:在空间态势感知任务中常存在绕飞机动航天器,其持续的自旋、自旋轴变化和绕飞机动矢量构成了三维转动,导致相邻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图像帧间散射特性差异较大,难以识别.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关键部件特征关联的ISAR空间目标多角度识别模型,构建基于自监督学习策略的对比学习模块,减少成像和目标姿态参数变化对图像识别的影响;构建关键部件特征关联...
Crystals-Dilithium数字签名技术硬件实现综述————作者:崔益军;李梦雪;王辈;王成华;刘伟强;
摘要: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依赖传统公钥密码体制三大功能(密钥协商/数字签名/公钥加密)的各种应用系统将不再安全.为应对量子威胁,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为首的国际标准组织积极征集与部署后量子密码(Post Quantum Cryptography,PQC)算法的标准化工作,致力于在真正实用...
基于分片技术的区块链可扩展性研究综述————作者:蒋凌云;杨京霖;马鹏程;叶飞;徐佳;刘婷婷;
摘要:区块链存在资源消耗大、吞吐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分片技术为解决区块链可扩展性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本文首先结合区块链逻辑结构对不同层级的区块链可扩展性方案进行总结.然后从分片结构层次、系统运行流程、研究问题、功能组件四个不同的角度对分片区块链进行概述.本文将分片区块链的设计分为9个功能组件,在此基础上,从功能组件视角总结了分片区块链的研究现状,详细地介绍了典型的分片方案.最后,...
基于区块链的分层联邦学习系统————作者:胡荣磊;刘思惠;段晓毅;左珮良;张艳硕;
摘要:联邦学习可以在云边端构建一个分布式、安全的计算环境,以适应数据隐私保护和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其作为一种跨设备分布式学习,其中客户端异构及隐私安全是两个关键性的问题.首先,在客户端数据异构和设备异构的条件下,其响应速度和数据分布均存在较大差异,会导致客户端之间存在滞后问题,对联邦学习的性能造成很大影响;其次,在隐私安全方面,联邦学习仍存在中心服务器遭受单点攻击、客户端不可信以及推理攻击的安全性问...
基于有向图与卷积网络强化学习的端侧协同算力资源分配方法————作者:顾健华;冯建华;许辉阳;刘佟佟;周婷;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集中式爆发,移动应用对数据通信和计算的需求日益增长,位于远端的传统云计算处理方法难以满足快速响应的要求.因此,整合利用海量的用户侧终端设备算力(包括计算、存储、通信等)的端侧算力网络,通过分布式协作合理地利用终端算力完成计算任务成为一种新的处理方法 .鉴于单台终端设备的资源受限,高企的通信开销限制任务协同效果,导致终端很难高效协同完成高度复杂的计算任务.本文提出利用点对点通信...
超表面阻抗匹配层在电磁无损检测信号增强中的应用研究综述————作者:郝彤;郑吴安;李晓静;
摘要:电磁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是一种非侵入型介质内部信息检测与评估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检测、建筑内部损伤探测与定位、地下空间及介质内部目标识别与成像等领域.在检测过程中,信号进入待测介质(Material Under Test,MUT)内部前会在空气-MUT交界面产生反射,反射信号不仅不携带任何有用信息,还减弱了探测信号的总能量.因此,通过阻抗匹配的方式...
基于时空注意力Transformer的自动驾驶运动规划方法————作者:袁丁;李源;孟羽倩;张弘;杨一帆;
摘要:驾驶场景中的静态智能体、动态智能体、道路结构及各元素间的交互通常是复杂且随时空快速变化的.因此,自动驾驶车辆的运动预测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中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高效表征和融合多模态场景信息,包括路况信息、不同智能体状态及其历史交互信息.现有方法大多依靠独立设计的模块并行处理多个模态的数据,但这种方式会造成系统灵活度较差、调整困难,且独立组件往往会引起较高的计算冗余,系统计算效率较低...
边缘计算中基于QoE感知的任务卸载:势博弈方法————作者:师子琦;谢刚;范文浩;刘元安;
摘要:随着5G的广泛应用,边缘计算技术被用于任务卸载和处理,基于博弈论的边缘计算策略成为当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本文以最大化用户体验质量(Quality of Experience,QoE)为目标,研究时间约束条件下的多用户任务卸载问题.本文首先从通信模型、计算模型和时间约束三个方面建立系统模型,然后将优化问题转换为博弈问题,给出并证明存在纳什均衡解.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多用户卸载算法(Distribut...
基于动态电容的复合电流源阶段延时计算方法————作者:郭静静;查佩文;张树钢;蔡志匡;
摘要:深亚微米工艺下传统时序模型的延时计算不再准确,针对米勒效应愈发不可忽视、互连线电阻性增大和互连线延时比重越来越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电容的复合电流源阶段延时计算方法。首先,本文引入基于电压的插值方法支持复合电流源的延时计算;其次,构建Π模型为负载的单元延时计算方法,采用多阈值分析改进有效电容并推导动态电容,实现迭代计算流程;随后,扩展动态电容概念到阶段延时计算中,实现以分布式RC网络作为负...
基于因果思维树的电动汽车电池SOC预测模型————作者:彭自然;杨肖阳;李学勇;周玉;
摘要:针对现有电动汽车实时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SOC)预测模型在运行状态感知、动态校准与长时序预测精度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因果思维树推理机制与深度强化学习策略的时序预测框架.该框架通过引入动态进化与多分支因果推理机制,使其在保持单模型高效计算结构的同时,实现对复杂工况下电池状态变化的感知建模与自适应优化.首先,设计了基于因果分级结构的多级近端策略优化(Proxim...
应用于高精度ADC的低失调低噪声高精度基准电压源————作者:刘帘曦;仵少飞;王格夫;戴宇轩;王钰源;朱樟明;廖栩锋;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应用于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的低失调低噪声高精度带隙基准(Bandgap Reference,BGR)芯片.针对传统架构的局限性,本工作提出了两项新技术:首先,采用反馈提升技术将运算放大器的失调电压和低频噪声等效到基准输出时减小至1/23;其次,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基极电流补偿技术,降低不同工艺角和器件失配造成的基准输出偏移.设...
基于LoRa信号的实时手势识别算法————作者:韩崇;杜昊;郭剑;孙力娟;
摘要:为了解决在遮挡环境下的实时手势识别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远距离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LoRa)信号的实时手势识别算法.该算法利用LoRa信号频段较低、穿透性较好的特性,通过两根接收天线计算信号比值,并结合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得到包含手部运动特征的时频图.在此基础上,设计了Gesture Encoder编码器进行手...
基于内容语义感知多模态融合的图像增强方法————作者:祝汉城;刘新宇;姚睿;邵志文;周勇;李雷达;
摘要:在图像增强方法中,基于曲线映射的修饰策略因其能够很好地保留图像的原始内容信息而成为研究的热点.现有的基于曲线映射方法通常只关注修饰前后图像色彩空间的映射关系,而忽略了图像内容对修饰结果的影响,导致具有相似色彩的不同图像内容修饰得不够精细和自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语义感知多模态融合的图像增强方法,旨在通过引入描述图像内容语义感知信息的文本特征作为图像特征的补充,将图像和文本两个模态...
电子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审稿人均小修全给正面评价,最后编委给了个不专业的简直可笑的理由一票拒了。
2024-11-21 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