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JSTCSCDWJCI

Journa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期刊周期:双月
复合影响因子:1.292
综合影响因子:0.821
官网:https://fzjzgcxb.ijournals.cn
主编:欧进萍
平均出版时滞:488.4266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钢-木组合柱抗火性能分析研究————作者:高路巧;李国强;郑修知;刘冰;

摘要:钢-木组合柱是一种绿色低碳、承载高效的新型装配式构件,其抗火性能研究显著缺乏。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钢-木组合柱的抗火性能开展研究。首先建立了考虑热力耦合效应的钢-木组合柱抗火性能数值分析模型,利用火灾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随后基于验证的数值分析模型对钢-木组合柱的抗火性能进行模拟,揭示了其轴向位移、受火破坏模式和耐火极限,并与纯钢(木)柱进行对比。最后,通过参数分析探究了木材密度、含水率、...

再生混凝土梁动态加载抗弯力学性能尺寸效应分析————作者:刘春阳;秦继贺;鲍傲然;刘恩泽;李振宝;

摘要:再生混凝土梁在动态加载条件下的抗弯承载性能是影响再生混凝土结构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以应变率、截面尺寸、取代率、跨高比等为设计参数设计了57根再生混凝土梁模型,采用细观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再生混凝土梁动态加载下的破坏模态及其名义弯曲强度的尺寸效应变化规律。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现有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维细观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最大误差为11%,可用于...

基于改进YOLOv8的隧道渗漏水轻量化检测————作者:田城航;赵力萌;李永刚;张方剑;仉文岗;孙伟鑫;丁选明;

摘要:针对隧道渗漏水检测中传统方法效率低、现有深度学习模型参数量大且实时性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seg的轻量化实例分割模型。通过引入Coordinate Attention(CA)注意力机制增强目标区域特征权重,采用MobileNetV4替换主干网络以降低计算复杂度,并结合EfficientHead分割头优化特征解码效率,显著提升了模型在复杂背景下的检测精度与推理速度。实验基于...

基于温度异常的高层建筑外墙缺陷检测方法————作者:冯萧飞;刘西南;苏盛;李彬;汪和松;吴乐园;

摘要:建筑围护结构在温差、光照、雨水、大风、震动等自然环境应力的持续作用下老化破损进而滋生空鼓、渗漏等缺陷,最终导致建筑外墙砖的脱落,对地面人群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本文针对建筑外墙缺陷快速检测需求,采用红外热成像显影技术,提出基于温度异常的空鼓缺陷检测方法。分析阳光照射下建筑外墙红外热像图上不同区域的温度分布特性以及缺陷存在时外墙梁柱结构和填充墙温度均匀区域的边界入侵现象,利用分水岭算法提取各温...

泸定6.8级地震磨西镇建筑坠落物模拟及其对道路通行的影响————作者:潘毅;刘方琳;郭欣;陈子峰;林旭川;

摘要:强震发生时沿街建筑所产生的坠落物往往对灾区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位于川西山区的磨西镇为研究对象,探讨2022年泸定6.8级地震引发的道路通行能力退化问题,分析建筑坠落物对震后交通系统的影响机制。基于震害调查与遥感影像数据,建立建筑群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模型与多刚体动力学倒塌模型,模拟泸定地震中磨西镇建筑群震害,评估坠落物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地震烈度、建筑结构类型等因素对山区城...

面向应急抢险的新型装配式钢板桩管涌阻断技术————作者:刘曙光;卢雯珺;李锦辉;王银堂;

摘要:管涌是诱发堤坝溃决的主要灾害,快速阻断管涌发展是应急抢险的首要任务。目前以滤水围井法、反滤铺盖法等措施为主的抢险方法需要大量砂石和抢险人员,效率较低。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阻断堤基管涌发展的新型装配式钢板桩技术。新型装配式钢板桩由锁头、锁扣和面板组成,可方便实现多级钢板桩的装配施工,从而能够利用小型打桩机快速安装,实现25分钟内管涌快速阻断,为应急抢险提供了新技术。本研究首先研制了水槽试验平台并开展了新...

非规则连续梁桥组合减震体系优化设计————作者:陆宇柯;成虎;王东升;孙治国;

摘要:桥梁减隔震设计中通常要求桥墩在地震作用下处于弹性状态,通过支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当不等高桥墩配置相同参数的减隔震支座时,往往出现低墩震损严重,这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尤为显著。针对墩高非规则减隔震梁桥在遭遇大/巨震时潜在的纵桥向落梁、低墩损伤严重等问题,借助在墩梁间附加阻尼器来改善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提出了桥墩-支座-阻尼器耦联组合减震体系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推导了桥墩-支座-阻尼器耦联组合减震体系...

冻融循环作用下砂岩物理力学特征研究————作者:张爽;祁长青;邹峰;祝世婕;边心宇;王世雄;

摘要:在高寒环境中,孔隙岩体长期处于冻融循环过程中,其物理力学特性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地质与工程问题。为深入研究孔隙岩体在反复冻融过程中的物理力学特性变化及损伤演化规律,选取典型砂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长周期冻融循环实验,系统分析其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并对经历不同冻融次数的砂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以揭示其力学性质的变化特征。重点探讨了典型砂岩的质量、孔隙率、纵波波速、弹性模量、单轴抗压强度以及峰...

跨活动断层隧道地震响应研究:进展与展望————作者:巴振宁;王垚;李东桥;李小军;陈苏;

摘要:为满足特定交通需求或线路规划,重大隧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跨越活动断层的风险。在强震与断层位错耦合作用下,隧道结构易发生结构损伤甚至局部坍塌。因此,跨断层隧道抗震设防已成为地震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收集了跨活动断层隧道震害案例,归纳分析了断层蠕滑与粘滑作用下的结构损伤特征与致灾差异。随后,从物理模型试验、解析方法及数值模拟三个研究范式出发,深入综述...

近场地震动模拟方法的发展与评估——基于复杂物理过程的发展进程及模拟结果比较————作者:党鹏飞;杨宏峰;崔杰;刘启方;

摘要:地震动模拟是地震工程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地震动模拟研究将为灾后救援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对结构动力分析和抗震设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还可为基于情景地震的结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提供思路。近场地震动的特征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控制,即震源、地震波传播中的路径和介质以及局部场地条件。由于震源特征、地震动传播路径及介质和场地条件的复杂性,导致地震动具有不可精确预测性和不可重复性。本文基于这三个复杂的物...

流态固化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能试验与应用研究————作者:王明;刘振忠;薛泽;叶梓;陈龙;

摘要:深基坑、管廊肥槽、桥涵台背等工程常需要进行回填作业,流态固化土由于其自密实、自流平、自硬化的优势,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具备替代传统碾压夯实回填材料的潜力。本文依托宁波西洪大桥某管廊回填工程,研究了不同固化剂配比下流态固化土的无侧限强度、渗透系数、压缩特性与流动特性,并且结合现场试验探讨了其工程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添加减水剂组流态固化土的强度、渗透性等服役性能指标与施工和易性均显著提升。9%水泥...

不同水准地震下城际铁路高架桥梁延性抗震性能————作者:邬歆;冯玉林;庄海洋;谢宇航;

摘要:针对既有城际铁路高架桥不同水准地震下抗震性能认知的不足,开展不同水准地震下既有城际铁路高架桥梁延性抗震能力评估研究。以某三跨32.7 m标准城际铁路高架桥为研究对象,基于OpenSees建立三维纤维梁柱单元城际铁路高架桥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进而开展多遇、设计及罕遇地震下城际铁路高架桥地震响应分析,研究不同水准地震下城际铁路高架桥的支座、桥墩的地震反应规律与损伤破坏特征,并对桥墩进行延性抗震...

红山地震台观测场地背景噪声模型的建立与特征————作者:李小军;尹康达;李冬圣;张晓刚;毛国良;马旭东;

摘要:为了合理评估地震台站观测场地等级以挖掘地震观测潜力,需要对地震台站背景噪声进行分析并获得对其特征的客观认识。使用两年的连续同址观测数据,对红山台背景噪声进行分析,提出天然背景噪声的提取方法。结合概率统计,给出台站综合背景噪声区间模型(CBNM)及其典型值,给出台站天然背景噪声区间模型(NBNM)及其典型值。研究发现CBNM的下边界在440 s至2 s的频率区间低于新低噪声模型(NLNM),NBNM...

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提升实践————作者:潘云锋;涂又成;李永华;

摘要:<正>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是建筑工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其本质在于通过系统性设计方法,赋予建筑物抵御自然灾害、设备荷载及人为破坏等多重风险的能力。安全性不仅依赖于设计师对荷载、抗震、抗风等关键因素的精确计算,还需结合施工技术与材料性能确保设计方案的落地实施。同时,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其使用功能密切相关,任何设计缺陷或施工偏差均可能影响整体稳定性,甚至引发严重事故。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

地震诱发滚石链生灾害下桥梁失效路径及动力响应特性研究————作者:陈宇轩;温佳年;宋彦臣;韩强;杜修力;

摘要:山区桥梁可能存在地震诱发滚石链生灾害威胁,然而其失效路径和动力响应规律尚不清晰。本文提出了地震诱发滚石链生灾害下桥梁损伤破坏高精度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典型梁式桥的多灾害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并基于现有试验验证了该数值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地震动特性、滚石参数及冲击点位置对地震诱发滚石作用下桥梁失效路径及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前序地震作用下,桥梁支座和挡块较早出现损伤,桥...

基于小孔扩张理论的顶管-土-箱涵相互作用的计算分析方法————作者:段焜;莫品强;胡静;刘清楠;赵宁;

摘要:以上海某顶管工程为例,基于孔扩张理论解析解,建立了顶管-土-箱涵相互作用的计算分析模型,研究了开挖位置、开挖深度和掌子面支撑力对地层和箱涵的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顶管顶进过程对土体的扰动主要在顶管轴线附近,地表位移和既有箱涵的竖向位移、应力沿顶管轴线左右对称;地表位移随掌子面支撑力和顶管埋深的增加而减小,其中竖向位移呈“V”型,水平位移呈顶管轴线对称;箱涵位移变化与地层相似,随顶管埋深增加,...

改进U-Net模型的隧道掌子面图像语义分割研究————作者:陈登峰;程静;赵蕾;何拓航;

摘要:隧道掌子面岩体结构是判断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制定施工和支护方案、预防塌方及涌水等事故的直观依据。将U-Net模型应用于掌子面岩体结构图像分割与识别时,下采样过程中缩小图像尺寸会导致岩体部分细节信息丢失,上采样过程中将低层特征传递到高层的跳跃连接导致特征映射过大。因此,提出加入空洞空间卷积池化金字塔模块ASPP和卷积注意力模块CBAM的改进U-Net模型。在U-Net模型的跳跃连接过程中加ASPP,利...

顾及硬化路面厚度的盾构施工地面沉降预测方法————作者:廖孟光;李贤琪;戴华阳;魏绍军;李艳发;

摘要:城市地铁盾构施工易造成地面沉降,针对硬化路面层与土体层力学性质的差异性,提出一种顾及路面厚度的peck公式修正方法。首先,对经典peck公式的隧道埋深进行修正,提出等价埋深的函数关系;其次,采用ANSYS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路面层厚度对地铁盾构施工地面沉降规律,结果表明:(1)路面层对地表沉降影响明显,最大沉降量由无路面层的-29.38 mm减小至路面厚度0.5 m的-23.27 mm;(2)相同土体...

非规则LRB隔震桥梁参数分析与优化————作者:秦洪果;王学鑫;石岩;刘云帅;熊利军;

摘要:受复杂的地形地貌影响,具有不同墩高的非规则桥梁的抗震性能受支座参数的影响较大。以下部结构为双柱式排架墩的中等跨径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墩高组合构造了4类具有不同外形特征的规则和非规则桥梁,保持支座屈服前刚度和屈服后刚度之比不变,改变支座屈服强度和屈服前刚度建立了160个不同隔震参数的连续梁桥,基于OpenSees地震分析平台建立隔震桥梁动力分析模型,通过大量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探讨了规则...

高阻尼减振(震)橡胶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作者:董晗拓;吴小蕙;王彦峰;周云;曾振炜;

摘要:针对现有土木工程结构和设备的减振(震)与隔振(震)橡胶材料耗能能力不足,通过改变橡胶材料成分提升其耗能能力的同时其刚度会增加而影响其隔振(震)性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丁基橡胶基体新型高阻尼减振(震)橡胶材料。采用万能试验机等对新型高阻尼减振(震)橡胶材料和普通橡胶材料进行了体积压缩、单轴、平面和等双轴拉伸往复变形条件下的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根据滞回性能对比分析研究其力学性能提升效果。结果表明:在体积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