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页岩气超压保存与富集特征及类型——以四川盆地东南部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作者:李勇;邓虎成;熊亮;何建华;魏力民;赵勇;黄滔;
摘要:四川盆地东南部(简称川东南)构造应力场与流体压力场演化、页岩气富集特征与天然裂缝发育关系的研究相对不足,常压—超高压页岩气富集规律尚不明确。综合应用盆地模拟和流体包裹体测试,限定了川东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在埋藏—抬升阶段含甲烷流体活动时限,结合地质力学理论分析了页岩气最大超压保存量,并探讨了超压与裂缝形成及开启的时间关系。结果表明:(1)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川东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存在超高压甲...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蛇绿岩特征对比与铬铁矿的前景讨论————作者:谢慧丹;龚小晗;何亮;穆小平;徐向珍;邱添;桂维彬;杨经绥;熊发挥;
摘要: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对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主要蛇绿岩体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总结了班怒带蛇绿岩的主要地质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中铬铁矿的成矿潜力。取得以下认识:(1)各岩体的岩石组合、分布、构造接触关系以及变质变形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丁青岩体蛇绿岩剖面保存最为完整。(2)基性岩脉的形成时代集中在221~162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弧前、弧后和洋中脊(MOR)等不同构造属性;(3)地幔橄榄岩主...
扬子陆块西缘会泽地区澄江组玄武岩的厘定及其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指示————作者:吴嘉林;李序贵;宛胜;何兆荣;何世军;刘军平;陈棵;曾文涛;柏杨;卢晓萍;
摘要:在详细的地质调查基础上,在会泽地区澄江组下部新发现2层玄武岩夹层,其形成时代及岩石成因对理解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具有重要意义。对玄武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获得锆石U-Pb年龄为802.3±5.2 Ma(MSWD=0.43,n=18),指示澄江组形成于南华纪早期;地球化学显示玄武岩属于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
山东莱阳荆山地区石墨矿床地球化学、年代学、碳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机制————作者:鲁浩;江国会;刘欢;马方;王海波;姜玉丽;邹键;张海芳;
摘要:莱阳荆山地区位于胶莱盆地西部,区内变质岩系发育,是重要的晶质石墨产地。本文对该地区石墨矿床进行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碳同位素研究,并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含石墨变质岩SiO2含量为60.31%~75.79%,Al2O3为10.99%~16.59%,TFe2O3为0.69%~...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系天然气中氦气富集规律————作者:胡俊杰;吴志雄;张海龙;施辉;马寅生;马立成;方欣欣;魏小洁;陈程;杨元元;
摘要: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是海相油气勘探的新领域,盆地北缘东部地区柴页2井、青德参1井和青德地1井相继在石炭系发现富氦天然气。本文基于相关钻井天然气组分特征和稀有气体同位素测试数据,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系中氦气的富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个样品的气体组分显示He的体积分数为0.05%~1.03%(平均0.48%),高于氦气工业利用标准。根据δ13C1、δ...
新疆阿尔金黄龙岭伟晶岩型锂矿床“反西瓜”锂电气石研究及意义————作者:杜晓飞;王核;李斌;马华东;朱炳玉;邱林;
摘要:电气石是花岗伟晶岩中的特征性富挥发份矿物,记录了花岗伟晶岩矿床的岩浆演化和热液过程,具有重要的成因指示意义。黄龙岭矿床是新疆阿尔金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床,其中发育“核绿边红”的“反西瓜”结构锂电气石。然而,目前对这类“反西瓜”锂电气石的致色机理、形成环境和成矿指示意义尚不清楚。本文采用TIMA、电子探针、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和B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对该矿床中的“反西瓜”结构锂电气石...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走滑断裂带特征及成因机制————作者:马兵山;王家木;唐浩;梁瀚;董红琪;邬光辉;张晨;邹禺;
摘要: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发育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对气藏富集与高产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走滑断裂带的分段差异结构对储层发育、油气成藏意义重大,但川中地区走滑断裂带的分段特征仍不清楚。本文基于川中地区7000 km2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使用断裂响应敏感属性解释断裂并开展走滑断层的分段特征研究,结合物理模拟实验进一步探讨其演化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
莺琼盆地第四系超浅埋深大型气藏天然气成因及运移————作者:裴健翔;梁刚;宋鹏;郭潇潇;罗威;
摘要:近期,在莺琼盆地深水区第四系乐东组超浅层(埋深<500 m)发现了高饱和度优质大型气藏,开辟了超浅层勘探新领域,为进一步扩大勘探场面,需要明确其天然气成因及运移聚集过程。在天然气组分、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基础上,结合地质背景与运移输导体系,对莺琼盆地超浅层气的成因类型及运移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乐东浅水区与陵水深水区超浅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具有不同的成因及运移机制。乐东区超...
青藏高原盐湖硼矿沉积特征与地球化学约束条件————作者:向鸿潞;樊启顺;李庆宽;陈天源;杨浩田;
摘要:硼是我国战略性关键非金属矿产,广泛用于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盐湖型硼矿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是我国最主要、最具开采前景的硼矿类型。青藏高原富硼盐湖由南至北呈现水化学分带性和硼矿类型差异性,然而,不同区带富硼盐湖的对比研究仍然薄弱。本文系统对比总结青藏高原碳酸盐型(Ⅰ区)、硫酸钠亚型-硫酸镁亚型(Ⅱ区)和硫酸镁亚型-氯化物型(Ⅲ区)盐湖的固体硼矿沉积特征及富硼卤水地球化学参数,获得主...
基于多极化大地电磁法探测碳酸盐锰矿应用研究————作者:钟明峰;王金海;席振铢;王亮;刘阿雎;户昶昊;向胤合;
摘要:多极化大地电磁法(MPMT)是探测具有电阻率和磁化率物性差异地质体的一种新的电磁方法。本文基于湖南宁乡月山铺矿段深部地质调查的需求,依据研究区物性统计结果和已施工钻孔地质情况,建立碳酸盐锰矿的电磁模型,开展多极化大地电磁法正演模拟,分析方法的有效性。采用NLCG反演技术反演已知剖面的数据,确定研究区的多极化大地电磁法(MPMT)反演参数,并反演计算研究区3条剖面的电阻率和磁化率二维展布,综合碳酸盐...
下扬子地块九江盆地下寒武统荷塘组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作者:邓友国;徐亚男;杨立飞;曾闰灵;李增华;邓腾;欧阳永棚;
摘要:下扬子地块九江盆地下寒武统荷塘组黑色岩系中分布有众多中大型钒矿床。前人研究表明,该套地层沉积于海相环境,但其沉积环境演化过程仍不清晰,制约了对该地区钒矿形成机制的理解。本文通过对荷塘组黑色岩系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了该套黑色岩系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结果显示,九江盆地下寒武统荷塘组黑色岩系下部具有高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富集系数、高V/(V+Ni)值、高V/Cr值、高Ni/Co值、高V/S...
内蒙古阿拉善地块渣尔泰群的物源分析:区域地层限定和构造意义————作者:黄双;张英利;陈雷;陈林君;
摘要:阿拉善地块渣尔泰群通常被认为是华北板块中元古代裂谷系的组成部分,但对阿拉善地块渣尔泰群的形成时代、物源分析等研究薄弱,阻碍了对阿拉善地块的归属性的认识。本文通过对阿拉善地块渣尔泰群进行重矿物和碎屑锆石U-Pb测年分析,限定阿拉善地块渣尔泰群物源特征,探讨其形成时代,确定阿拉善地块归属性。重矿物分析结果表明,渣尔泰群书记沟组、增隆昌组和阿古鲁沟组的重矿物组合分别为锆石+金红石+钛铁矿、电气石+锆石和...
地表基质调查内容与技术方法————作者:殷志强;彭令;邵海;杨柯;陈彭;庞菊梅;郝爱兵;
摘要:地表基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自然资源国情国力调查,是地质调查工作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的新业务领域,在支撑服务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生态修复与国土科学绿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已开展的地表基质调查工作在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方面还不够明确。本文基于近年来东北黑土地区域性地表基质调查和坝上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山地等地表基质调查试点项目...
鄂尔多斯盆地燕山期不整合面类型及分布特征————作者:刘昊;何登发;毛丹凤;邹松;
摘要:燕山期是中国东部和东亚区域中生代独特的重大地质构造期,在华北地块主要表现为区域性不整合。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和新的地震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燕山期不整合面的标志、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燕山期不整合面共分为4幕:早侏罗世末期的燕山运动Ⅰ幕形成的局部中侏罗统直罗组与延安组之间的Ⅰ幕平行不整合面;中侏罗世末期的燕山运动Ⅱ、Ⅲ幕使得盆地东部抬升,西部强烈挤压造山,形成的中侏罗统与下白垩统之...
云南东部江川生物群中的底栖宏体藻类固着器及其底质响应————作者:赵明胜;张玉朋;李玉兰;赵萌生;唐烽;
摘要:云南东部江川生物群是中国新元古代末期(5.50~5.39亿年前)海洋中重要的生物群之一,丰富的底栖宏体藻类化石记录了早期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固着器类似高等植物的根系,成为宏体藻类锚定和插入沉积物内的附着器官,对于我们理解深时地球早期海洋生态系统演化和古地理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江川生物群中的底栖宏体藻类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可以归属海生真核多细胞的高级藻类植物。其固着器形态多样,可见有披针状、梭...
准噶尔盆地征沙村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储层超压演化与油气充注————作者:胡强;徐龙龙;肖雅文;刘建章;
摘要: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超深层超压幅度大,成因机制复杂,油气成藏与分布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准噶尔盆地征沙村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砂岩储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流体包裹体岩石学特征、烃类包裹体荧光定量光谱、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划分了油气充注期次,并厘定了油气充注时间。应用流体包裹体PVT-x热动力学模拟和盆地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恢复了储层压力演化过程,探讨了不同时期超压成因机制的差异性,揭示了储层压力演化...
基于深度学习的喀斯特型铝土矿找矿预测:以桂西平果地区为例————作者:解启丽;娄德波;宋国玺;孟祥仑;
摘要:铝土矿作为战略性紧缺资源,亟需推进其找矿勘查工作。针对传统找矿方法在效率和精度上的局限性,本文以桂西平果地区喀斯特型铝土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深度学习找矿预测方法。研究基于U-Net基准模型,重点探讨滑动窗口技术构建多源地学数据训练集和网络架构参数优化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引入综合得分S(由交并比IoU、F1分数、归一化训练时间Tn加权组成)定量评估模型性能,进而构建深度学习...
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二叠系风城组全油气系统储层沉积特征及充填模式————作者:孙靖;郑孟林;尤新才;邹志文;何文军;常秋生;
摘要: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风城组各类储层连续获得发现和突破,形成了全油气系统独特的储层序列储层。为明确其沉积特征、分布规律和充填模式,利用重点井录井、取芯、测井及三维地震等数据和资料,对风城组储层的沉积相类型、基本特征、分布规律、演化特征及充填模式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风城组为断陷湖盆背景下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扇三角洲相主要发育平原、内前缘和外前缘等亚相,湖泊相以滨—浅湖和半深湖亚相为主。...
中国东北五大连池新生代钾质火山岩的地幔源区岩性特征——来自橄榄石斑晶成分的制约————作者:赵雨潇;葛子奕;曾罡;李宇;刘建强;陈立辉;于浩远;周中彪;
摘要:玄武岩是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其早期结晶的橄榄石可以揭示其源区地幔的物质组成与岩性特征。前人研究发现,中国东北钾质火山岩源区可能存在大量再循环组分,如沉积物、洋壳等。因此,通过研究钾质火山岩中的橄榄石斑晶,厘定其地幔源区的岩性,就能为理解这些地表物质的深部循环提供重要约束。本文对五大连池这一典型的钾质火山岩区开展了系统的采样,选取了其中小孤山、莫拉布山等12座火山中的橄榄石斑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
《地质学报》(中文版)征稿简则
摘要:<正>《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地质学报》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学报》(英文版)分别独立刊载论文。一、《地质学报》编辑部与作者约定如下:1.作者应保证稿件不一稿两投,并对所投稿件拥有无可争议的著作权。2.所有文章均需通过网上办公系统投稿,《地质学报》中文版请投http...
地质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