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黄河上游谷地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的青藏高原东北缘中中新世连续扩展过程————作者:张晓悦;李广伟;蔡东旭;鹿化煜;王先彦;
摘要:探究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地貌过程,对理解高原隆升和生长的演化机制有重要意义。前人通过低温热年代学方法等开展了高原东北缘断裂带抬升-剥蚀过程的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晚新生代向东北的扩展过程,而断裂带之间地块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则相对缺乏,部分结果显示断裂带之间的块体基本呈现新生代之前的年龄,似乎没有记录到高原向东北缘扩展的过程。为了进一步解析高原东北部断裂带间的相对稳定区域的隆升剥蚀历史,本文选取位于龙...
雅鲁藏布大峡谷强震地震动地形放大效应:以2017年米林MS6.9地震为例————作者:李浩文;贺凯;李滨;万佳威;高杨;王文沛;崔芳鹏;
摘要:2017年11月18日06时34分西藏自治区米林市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发生MS6.9级地震,导致大峡谷无人区发生多起大型滑坡碎屑流及堵江事件,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利用三维谱元法SPECFEM3D数值模拟程序,结合遥感影像资料,对米林MS6.9级地震作用下大峡谷复杂地形条件的地震动放大效应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波沿西兴拉断裂传播时,在断层破裂前方...
超深层致密砂岩输导层差异性成岩演化与成藏过程——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藏为例————作者:刘志达;罗晓容;付晓飞;杨海军;张立宽;曹斌风;王海学;宋宪强;
摘要:超深层油气资源蕴藏丰富,正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超深层输导层致密化程度高且非均质性强,影响了油气运移和聚集,因此超深层致密砂岩输导层内差异性成岩演化过程及其与成藏的关系亟需认识。本文以我国典型的超深层气藏——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藏为例,认识超深层致密砂岩输导层特征,采用岩石相划分了砂岩类型,查明超深层致密砂岩输导层内有效储集岩类型,厘清不同岩石相成岩演化路径、孔隙演化与烃类充注过程。...
杭锦旗探区上古生界地层水特征与气藏分布————作者:章铀焕;朱蓉;楼章华;陈雪刚;金爱民;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探区上古生界以低孔、超低渗、低压为主要特征,地层水成因类型多样,气水关系复杂。本文通过收集大量地层水化学、压力数据,结合包裹体古压力测试,分析了研究区上古生界地层水化学、流体动力特征,揭示了地层水类型及低压成因,探讨了地层水特征与天然气成藏、保存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杭锦旗探区上古生界地层水主要为原始沉积埋藏水,十里加汗南部较大范围的低矿化度地层水可能是泥岩压实水及凝析水淡化导致...
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盆地中晚中新世气候演化及驱动机制————作者:栾天翔;张波;张进江;
摘要:中晚中新世青藏高原东北缘气候可能受控于高原东北部的构造隆升和全球变冷,为解析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原构造活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深入理解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本次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盆地中新世的沉积记录为研究对象,结合已有地层古地磁年龄数据,基于对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化合物(brGDGTs)、总有机碳同位素、总有机碳含量(TOC)以及重矿物组成等指标的综合分析,恢复了共和盆地中晚中新世的气候环境特征和...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超高压变质地体中花岗质岩石的成因与多期地壳再造事件————作者:傅雪梅;李猛;杨巍;王超;
摘要:本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超高压变质地体中广泛出露的花岗质岩石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鱼卡超高压变质地体中的花岗质岩石具有929±6 Ma变质年龄、915±6~904±5 Ma岩浆结晶年龄以及420±3~402±4 Ma的变质流体改造年龄。岩石地球化学显示,鱼卡河、开屏沟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K2O/Na2 拉萨地体南缘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中熔体包裹体特征————作者:赵晓燕;杨竹森;董艳蕊;刘畅; 摘要:拉萨地体南缘分布大量的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体,这些岩体在成矿元素组合及成矿规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为更全面地理解拉萨地体南缘中新世斑岩差异性成矿的制约因素,本文选取带内典型的邦铺成Mo斑岩和甲玛成Cu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斑岩石英斑晶中的单个熔体包裹体的TIMA扫描及电子探针研究。结果显示,甲玛和邦铺斑岩石英斑晶中的熔体包裹体都以结晶质为主,结晶矿物主要包括石英、钠长石、正长石、斜长石以及云母等;熔... 东海盆地福州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潜力————作者:蒋一鸣;许怀智;王雷;常吟善;张国栋;王皖丽;于仲坤; 摘要:福州凹陷属于大型中、新生代叠合凹陷,以中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沉积为主,新生界沉积为辅,探井油气显示活跃,但对侏罗系烃源岩品质与资源潜力研究较薄弱。本文以福州凹陷上侏罗统厦门组和中下侏罗统福州组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地震、测录井、烃源岩样品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系统研究了烃源岩空间分布、地球化学特征,采用成因法估算油气资源量。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凹陷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上侏罗统厦门组和中下侏罗统福州组,为暗色... 北秦岭构造带东段官坡地区花岗伟晶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作者:陈国超;张晓飞;裴先治;李佐臣;李瑞保;王硕;陈孝珍;张荣臻;王永强; 摘要:北秦岭构造带花岗伟晶岩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矿区,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间和岩石成因存在一定争议。本文通过对北秦岭构造带东段官坡地区峡河村花岗伟晶岩和上河村花岗伟晶岩开展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限定北秦岭构造带东段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代,揭示花岗伟晶岩的岩浆来源和岩石成因。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峡河村花岗伟晶岩和上河村花岗伟晶... 安哥拉地盾Quibala斑状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对Columbia超大陆演化的制约————作者:靳立杰;张洪瑞;罗迪柯;贾鹏飞;刘伟;王子圣;李金镇;周永刚;江振国; 摘要:2.1~1.8 Ga发生了全球范围的Columbia超大陆汇聚事件,导致Congo克拉通与Sāo Francisco克拉通沿Eburnean造山带发生汇聚。作为Congo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哥拉地盾记录了这一时期的构造-岩浆事件。本文对安哥拉地盾Quibala地区的斑状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Quibala斑状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987±2... 同江-跃进山增生杂岩晚石炭世—中二叠世基性岩块的成因及地质意义————作者:杜兵盈;刘飞;刘宇崴;刘勇; 摘要:中国东北地区佳木斯地块东缘的同江-跃进山增生杂岩对于重建古大洋板块的俯冲-增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同江-跃进山增生杂岩限定的古洋盆时限和构造属性还不清楚。本文在地质调查基础上,报道了同江-跃进山增生杂岩中的基性火成岩岩块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跃进山玄武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14±2 Ma,具有洋岛玄武岩(OIB)的地球化学属性;同江斜长角闪岩LA-ICP-MS锆石U... 川北地区超深层古老层系热史恢复及其对油气成藏的约束————作者:冯乾乾;邱楠生;付小东;刘鑫;单予涵; 摘要:深层古老层系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准确恢复其热历史对于明确深层油气赋存深度和相态至关重要。本文以川北地区震旦系—古生界海相地层为示例,介绍了一种联合锆石裂变径迹、(U-Th)/He、团簇同位素、U-Pb定年和镜质组反射率等多种古温标耦合恢复热史的方法,为沉积盆地超深层古老层系热史恢复提供思路参考。基于系列深度镜质组反射率重建古地温梯度;基于浅层中—新生代碎屑岩裂变径迹、(U-Th)/He模拟热史,... 西藏狮泉河地区典中组火山岩成因及对新特提斯洋俯冲过程的指示————作者:俞嘉嘉;陈伟;唐菊兴;马旭东;李阳;王承洋;刘青枰;刘畅;邸梦想; 摘要:为探讨狮泉河左左地区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成因及其动力学背景,本文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锆石U-Pb年龄为57.1±0.8 Ma和55.8±0.7 Ma,将原属于则弄群拖称组火山岩重新厘定为古新世典中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具高SiO2、低TiO2、低MgO、低Cr、Ni和Mg#... 赣州晚白垩世兽脚类恐龙牙齿新材料————作者:于娟;曾翠敏;杨玲;裘锐;朱旭峰;方开永;王强;汪筱林; 摘要:近年来,在赣州盆地上白垩统地层中发现大量恐龙、恐龙蛋及伴生生物化石。尤其是兽脚类恐龙最为丰富,其中绝大多数属于窃蛋龙类(多达7属7种),中大型兽脚类仅发现两种——中国虔州龙和徐氏亚洲暴龙,此外还发现一些零星的兽脚类恐龙牙齿。虽然在赣州盆地发现如此众多的兽脚类恐龙,也主要开展了分类学研究,但对该地区兽脚类恐龙的生态组合研究不够深入。本研究描述了在赣州盆地上白垩统圭峰群新发现的两枚可分别归入中型掠食者... 琼州海峡HZK13钻孔岩芯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对海峡早期形成时代的指示意义————作者:叶小舟;孙知明;赵越;曹勇;胡道功;张磊;韩建恩;张耀玲;王超群;贾丽云; 摘要:琼州海峡的成因和形成时代长期存在争议,通过位于琼州海峡东南部的钻孔(HZK13)岩芯764块古地磁样品详细的岩石磁学实验和磁性地层分析,基于578块古地磁样品的高场特征剩磁方向获得了该钻孔岩芯的古地磁极性序列,对比国际地磁极性年表,钻孔岩芯剖面0~40.17 m为正极性带,对应布容正极期,其磁性年代为0~0.781 Ma,40.17~57.45 m则以反极性带为主,对应松山反极期,其磁性年代为0.... 甘肃玉门地区下白垩统体羽化石研究————作者:邢伟伟;张静;杜宝霞;张明辰;姚鱼;潘志龙; 摘要:羽毛是最复杂的皮肤衍生物,它们形态多样且具有不同的功能,在鸟类和非鸟类恐龙中都有发现。羽毛化石为研究早期鸟类或非鸟类恐龙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本研究描述了甘肃玉门地区下白垩统中发现的一块羽毛化石,通过半开放的封闭羽片及长羽轴特征,认为其属于鸟类羽毛分类中的体羽,并保存有副羽结构。这种复杂的羽毛可能来自玉门地区的早白垩世反鸟类。通过与现代鸟类体羽羽区长度的比较,推测其主人体型为小体型。此外... 华北板块北缘开原地区中三叠世辉石闪长岩和晚侏罗世辉长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作者:刘芸秀;刘锦;张大伟;刘正宏;程昌泉;张洪祥;董亚超;张媛竹卉;张积睿; 摘要:本文对华北板块北缘开原地区的中三叠世辉石闪长岩和晚侏罗世辉长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探究了其岩石成因以及古亚洲洋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对华北克拉通北缘岩石圈地幔的改造作用。锆石U-Pb定年揭示中三叠世辉石闪长岩形成时代为243±1 Ma,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其具有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的弧岩浆岩地球... 田横岛杨家庄组物源特征: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全岩地球化学的制约————作者:孟元库;杨淑博;杨鹏;孟凡雪;卢婕;高存山;李兆营;王珍珍; 摘要:胶莱盆地形成于苏鲁造山带和胶北地体的快速折返阶段,其演化过程对进一步约束苏鲁造山带和胶北地体的折返隆升、剥蚀以及华北克拉通的破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对胶莱盆地东缘的田横岛地区莱阳群杨家庄组的碎屑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研究、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全岩化学元素成分分析,获得如下认识:(1)莱阳群杨家庄组的沉积时代被很好地限定在125~115 Ma,为早白... 基于地幔通道流理论的郯庐断裂东侧三个巨型成矿带地球物理特征与成矿背景探讨————作者:严加永;黄宗理;张昆;张辉;陈昌昕;王志辉;高磊;王晓娟; 摘要:郯庐断裂东侧平行展布着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胶东金矿成矿带及辽东多金属成矿带,它们间距近乎相等,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金属资源富集区。本文基于重力、磁法、深反射地震及大地电磁等多尺度地球物理数据,剖析了三个成矿带在地幔岩石圈、地壳和近地表的地球物理特征。结合地幔通道流理论分析,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岩石圈深部,郯庐断裂作为幔源物质上涌的主要通道,与其东侧的长江断裂、胶北断裂、辽东断裂三个次级断裂共同控制... 基于流体超压校正的总有机碳含量预测方法及其应用————作者:缪欢;姜振学;罗群;毕中宇;唐相路;田鹤;孙立东;伍秋姿; 摘要:高—过成熟页岩储层普遍发育流体超压,导致声波时差、电阻率和密度曲线异常,使得总有机碳含量(TOC)与测井参数敏感性失真,TOC预测结果失准。为实现流体超压页岩储层TOC精确预测,本次研究以松辽盆地沙河子组及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筇竹寺组页岩为例,利用Bowers法的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校正了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基于实测TOC和校正后的测井曲线建立了TOC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并分析了基于校正前后测井曲线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