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学报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09:05:42

地震学报

地震学报

CSCD北大核心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期刊周期:双月
复合影响因子:1.303
综合影响因子:1.115
官网:https://www.dzxb.org/
主编:丁志峰
平均出版时滞:291.3977

  地震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天水地区地震台地球物理场异常分析————作者:姚赛赛;刘兴旺;苏小芸;陈丽君;安振宁;孙常青;

摘要:基于2013年天水地区内地震台的地球物理场资料异常变化情况,对地球物理定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2个台站(天水地电台、武山台)、4个测项(天水地电阻率、武山1号泉水氡、武山22号井水氡和武山竖直摆钻孔倾斜)在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出现异常变化。在分析原始数据变化基础上,利用归一化速率方法、从属函数方法和潮汐因子方法,分别提取地电阻率、模拟水氡、钻孔倾斜在岷县—漳县地震前后的异...

CO2注入多断裂切穿型含水层的地质力学响应研究————作者:谢健;刘佳旭;陈逸杰;

摘要:CO2地质埋存(GCS)是各国缓解温室气体效应、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向地层中大规模或过大速率地注入CO2可能使注入地层超压,进而改变断层或先存裂缝的抗剪强度,引起地面变形和诱发地震,给GCS工程带来环境风险。评估CO2注入引起的地质力学效应是GCS风险评估不可或缺的内容。本研究基于夹杂理论和格林函数方法,发展了前人的单...

考虑近断层脉冲与地形效应的山岭隧道地震响应跨尺度模拟分析————作者:刘佳乔;刘中宪;孟思博;

摘要:针对近断层山岭隧道地震响应,基于一种间接边界元-有限元耦合(IBEM-FEM)方法,实现了千米尺度复杂场地放大效应到厘米尺度隧道截面动态损伤的跨尺度高效分析和规律揭示。采用基于等效脉冲模型的合成方法获取具有不同脉冲特性的近断层地震动,验证了地震动合成方法和结构响应耦合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开展精细化数值模拟研究,重点分析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速度脉冲特性和脉冲参数对地形效应下山岭隧道地震响应的...

基于相速度预测的FMM弹性TTI介质qP波射线追踪————作者:张志禹;董雪;赵亦群;

摘要:快速准确地计算走时和射线路径是实现地震成像和反演的关键。在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会随传播方向的变化而变化,这使得求解各向异性条件程函方程时,相速度的精确估计和计算变得非常复杂和困难,进而影响各向异性介质中走时和射线路径的计算精度和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相速度预测的射线追踪方法,该方法根据波的传播规律以及斯奈尔方程,推导出一种相速度预测公式,解决了各向异性条件程函方程中相速度求解困难的...

基于密集GNSS的华北地区现今地壳垂直形变特征————作者:李奇;普运伟;王岩;刘昱岑;

摘要:华北地区作为内陆典型的伸展断陷区和强震活动区,在东部太平洋俯冲和西部印度大陆碰撞的双重构造作用和地下水过量开采的背景下,其垂直形变特征表现为明显的区域差异。为定量分析华北地区现今的地壳垂直形变特征,对收集整理的1 406个GNSS站点1999—2019年长达二十年的GPS观测资料进行统一的高精度处理,获取了该地区高空间分辨率的垂向形变速度场。结果显示:华北平原、淮河平原和大别山以南区域以沉降为主,...

热-流-固全耦合下的干热岩热采效率研究——以青海共和GR1井为例————作者:李佳豪;祝爱玉;崔光磊;李迎春;

摘要:建立了热-流-固全耦合模型,考虑了流体压力变化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储层变形、受储层变形影响的储层孔隙率、渗透率和断层裂隙开度、受温度控制的流体性质(密度、黏度等)和流体流动引起的热传导,以青海共和GR1井为例,研究了定流量和定压力两种典型生产模式下,储层渗透率、断层渗透类型对于地热资源(干热岩)开发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定压力生产模式下,阻隔型断层降低了地热开采效率,提升热储层渗透率可以大幅...

基于GA-XGBoost的天然地震与爆破的小样本分类————作者:李鸿儒;李夕海;牛超;张云;刘继昊;谭笑枫;

摘要:由于爆破数据数量有限,利用分类法识别天然地震与爆破会遇到诸多困难。鉴于此,本文建立了高维特征小样本数据集,基于XGBoost模型利用遗传算法(GA)实现对主要影响XGBoost模型分类准确率的迭代次数、最大树深和学习率等三个重要超参数的自主寻优,构建出了GA-XGBoost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功率谱特征样本集,结果显示:爆破与天然地震的分类准确率高达94.094%;相比于传统的GS-XGBoos...

基于S谱能量曲线与卷积神经网络的天然地震与爆破事件分类识别————作者:孟娟;李亚南;高强;

摘要:以震级为ML1.3—3.0的1万2 936条人工爆破微震记录和1万3 215条天然微震波形为研究对象,对其原始地震波形进行1—30 Hz带通滤波以去除长周期干扰,并基于长短时窗均值比(STA/LTA)算法进行P波识别与筛选。对处理后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S变换,获取其S谱能量曲线,然后将S谱能量曲线图转换为32×32像素的灰度特征图,并将其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进行训练,基于训练...

基于机器学习的区域地震动模拟——以2022年泸定MS6.8地震为例————作者:陈凯;潘华;

摘要:利用机器学习中的主成分分析法(PCA)提取了2022年泸定MS6.8地震的M5.0余震(2022年10月22日)的特征主成分时程,对泸定MS6.8主震的地震动时程进行模拟。在此过程中,将主震目标台站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作为约束条件,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计算特征主成分时程的组合系数。结果显示模拟结果与真实记录较为一致。这表明:利用机器学习算法...

基于方差主轴方法的地震动三分量相关性研究————作者:王元杰;赵晓芬;王君杰;温增平;

摘要:基于国内外11次中、强地震的近场和远场强震动记录,采用方差主轴方法对地震动三个平动分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将地震动划分为上升段、强震段和下降段,进行最小主轴的时变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强震段和下降段的最小方差主轴几乎沿竖向,而上升段的主轴变化规律比较复杂,不能简单认为该时段的主轴同样也位于竖向。按照断层距和场地条件进行参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最大方差主轴在水平面上近似服从均匀分布。对汶川MW7.9、...

欢迎订阅2025年度《地震学报》

摘要:<正>《地震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地震科学方面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也登载一些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介绍地震科学及与其有关的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登载与地震科学有关的评述文章;反映地震科学及其有关科技工作动态.我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地区地磁场时空变化特征及模型精度评估————作者:张秀玲;王同利;

摘要:首先,基于第十三代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13),以五年为时间间隔,对中国地区2000—2020年地磁场七个要素(X,Y,Z,H,D,I和F)的长期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其次,利用中国地磁台站的实际观测数据,研究了此期间地磁场逐年变化的特点,并以五年为间隔,探讨了1960—2020年中国地区内地磁场的变化模式;最后,通过分析IGRF-13和世界地磁模型WMM2020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值之...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MS7.1地震动态触发山西左云MS3.0地震的可能性————作者:陈永前;张怀;石耀霖;

摘要:北京时间2024年1月23日2时9分4秒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MS7.1地震,3时59分33秒山西大同市左云县发生MS3.0地震,两次地震在发震时间上间隔较短.为了厘清新疆乌什MS7.1地震是否对山西左云MS3.0地震有触发作用,本文选取了山西北部地区四套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记录的采样率为100 Hz的应变波形数...

渝东南武隆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古构造应力场模拟————作者:庞一桢;陈孔全;张培先;何贵松;汤济广;张斗中;高令宇;闫春明;王砚锋;

摘要:渝东南武隆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发育,构造裂缝是页岩气运移和聚集的主控因素,而古构造应力场控制着构造裂缝的发育,对武隆地区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较大影响。本文对武隆地区及周缘发育的节理进行分期配套处理,明确了武隆地区的古构造应力方向,同时通过岩石声发射实验计算得到了古构造应力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武隆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地层关键构造变形期的地质模型,并通过构造应力场的分...

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特征与分层各向异性————作者:夏新宇;高原;

摘要:本文综合前人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利用不同方法不同资料得到的地震各向异性结果,对该地区断裂和应力等构造特征及分层各向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以地壳缩短增厚变形为主,部分区域存在各向异性分层或壳内韧性层。XKS (SKS,PKS和SKKS震相的统称)分裂的快波方向整体呈NW或WNW向,与上地幔物质的流动有关。地壳的快波方向表明地壳变形会受到断裂及主压应力的影响。祁连造山带和海原断裂带的分层...

2022年青海门源MW6.6地震震源动力学破裂过程————作者:谢张迪;于湘伟;章文波;

摘要: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W6.6地震在地表产生了较强的破坏,为研究门源地震产生强地表破裂及阻碍托莱山东段应力释放的构造背景,本文采用谱元法模拟了门源地震曲面分支断层在实际地形下的动力学破裂过程。结果显示,破裂自初始破裂点沿断层上倾方向同时发生双侧破裂;受震源区上方高速P波异常体的影响,断层产生非连续破裂。在破裂传播到托莱山东段时,断层的滑动速度和滑动量发生明显的阶跃式下降...

安徽霍山地区小地震时空特征研究————作者:王鹏;毕波;孙冬军;邵永谦;刘芳;

摘要: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算法PhaseNet的地震处理系统RISP,对安徽省霍山地区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连续两年的地震波形资料进行了扫描,检测到3 839个地震事件,这一数量是人工目录的3倍。地震识别匹配率达到了95%。该系统能产出各震级段的地震目录,特别是震级ML-1.1—0.0段的微小地震,提升了该地区地震监测能力ML0.5,解决了人工目录缺乏M<...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首都圈地区完整性震级评估————作者:张帆;韩晓明;包金哲;杨晓忠;

摘要:地震目录的完整性评估是地震活动性分析的基础性工作,常用的基于地震目录的评估方法未能考虑台站信息,对于少震地区无法给出评估结果,并且受到主观选取的计算参数的影响。本文采用基于贝叶斯统计的完整性震级(BMC)评估方法,对2010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首都圈地区的地震目录进行分析,通过迭代优化获得计算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最优扫描半径和先验的MC模...

基于等效磁荷法的地磁观测仓体磁场分布————作者:郭宇鑫;张秀霞;张骞;高熹微;李玉;

摘要:利用等效磁荷方法计算了非轴向磁化圆柱形有底仓体表面的磁荷密度分布和仓内的磁场分布,并与计算机仿真和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其相对差值<0.001%。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方法计算了无底仓体及不同底部厚度、高度、直径、磁化率的仓体的内部磁场梯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仓体底部厚度和磁化率对仓体内部磁场梯度的影响较小,增大仓体高度和直径可有效地增加内部的低磁场梯度空间,当仓体内高≥4 m、仓体内径≥1.0...

DDL-1气氡仪用于嘉峪关断层气氡日常观测的可行性研究————作者:尚俊斌;马兰;张俏丽;曹喜;李阳阳;张贵文;巩丹丹;

摘要:针对闪烁室法测氡仪在使用中存在的观测环节多、降本底耗时、固体源活度失准、仪器校准不准确、计算过程繁琐等问题,嘉峪关台引进一台DDL-1气氡仪进行试验研究,就仪器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校准流程、观测数据稳定性等方面与FD-125氡钍分析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DL-1气氡仪在仪器校准方面优势明显,其操作简单,能够自动完成K值计算,有效缩短校准时长;定时定量观测模式下,两套仪器观测曲线同步性较好...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