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威尔逊与中国的板块构造————作者:和政军;
摘要:图佐·威尔逊(John Tuzo Wilson)是20世纪构建板块构造学说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所提出的“转换断层”、大洋“热点”和“威尔逊旋回”等新概念,已成为板块构造学说理论的基本组成要素,在地学界广为知晓。但鲜为人知的是,在1958年、1971年和1980年威尔逊先生曾三度造访中国,并且著有两部书籍。在中国期间,他与大陆同行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在多地留下了足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威尔逊1971...
拉脊山西段扎巧合晚寒武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作者:许海全;严玉峰;袁锦鹏;陈光庭;
摘要:拉脊山构造带作为祁连造山带中,中祁连与南祁连地块的拼合带,其早古生代火山岩系的形成时代与构造环境存在长期争议。本文对扎巧合地区中-基性火山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以明确其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及与原特提斯洋演化的关系。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安山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96±5 Ma,为限定该地区火山岩形成时代提供了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火山岩属于中高钾钙碱性系列,...
海拉尔盆地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区带————作者:云建兵;
摘要:本文紧密结合油田勘探实践,充分利用钻测井、三维和二维地震资料,开展了海拉尔盆地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火山断陷盆地的地层划分与对比、火山岩岩相与火山机构识别、古地理重建等研究,建立了不同凹陷间井震统一的地层格架,将塔木兰沟组划分为上段和下段;上段主要发育砂砾岩和暗色泥岩,局部夹火山岩,下段主要为火山岩。塔木兰沟组沉积期西部凹陷带受控洼边界断层控制,火山活动强烈,形成多个火山机构,呈多中心大面积分布,以火...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3亚段岩相特征及测井表征方法————作者:王艳梅;苗全胜;迟瑞强;葛新民;卫弘媛;
摘要:陇东地区延长组73亚段作为典型的陆相页岩油层段,其页岩层系岩性组合类型多样、纵向变化快,矿物组成复杂,发育纳米级裂缝和孔隙,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较强,对岩相和岩石物性参数进行表征极为困难,岩相类型精细识别有待进一步攻关。测井曲线精确度高,纵向连续性好,结合全岩矿物、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地球化学测试等实验数据,采用蜂群优化算法和自组织神经网络聚类融合,可以准确识别与预测岩相。...
川中广安须四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作者:许瑞;任影;唐松;高崇龙;李顺;车国琼;许楚昊;董志武;李易伦;
摘要:川中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针对须家河组四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物性控制因素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制约了后续的油气勘探进程。据此,以川中广安须四段为研究对象,利用岩石薄片、压汞等分析测试方法和地层压力测试资料,对须四段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及孔喉结构特征、物性以及成岩作用特征等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须四段致密砂岩储层物性控制因素,明确优质储层成因。研究...
三峡库区仙女山断裂中段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性研究————作者:杨钢;郭纪盛;雷东宁;吴建超;余松;胡庆;
摘要:三峡库区内断裂的地质构造特征与活动性对库区地震安全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野外地质调查、遥感解译、断层泥粒度分析及断层泥ESR测年等技术方法,对库区内仙女山断裂中段的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性等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仙女山断裂中段北部和南部均具有北西向线性构造特征,断裂整体倾向北东,局部倾向南西,青林口一带断裂具有左旋逆冲粘滑性质。青林口获取的断层泥ESR测年结果为187±20 ka,属中更新世晚期;...
机器学习在花岗岩成因类型判别中的应用————作者:李佳龙;孟元库;
摘要:花岗岩作为大陆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大陆地壳形成和演化的最佳研究对象。因此,准确识别花岗岩的成因类型是研究其形成机制、源区特征及地壳演化过程的重要基础。然而,传统的低维度地球化学方法在花岗岩成因判别方面较为受限。这些方法通常依赖于少量特征性参数的分析,难以全面反映花岗岩中复杂的地球化学信息,从而影响成因判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此,本研究将地学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相结合,利用高质量、已经公开发表的花...
胶东半岛牟平邓格庄金矿带构造控矿特征及成矿机理研究————作者:周进伟;田忠华;刘浪涛;王伟;李同宇;贾督;李晓东;陈国明;
摘要:胶东地区作为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基地,其独特的成矿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储量使其成为金矿研究的重点区域。该区发育的胶东石英脉型金矿作为一种重要金矿类型,因其复杂的成矿机制和构造控矿特征而备受关注。本研究以牟平地区的邓格庄金矿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构造解析、镜下观察、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工作,探究石英脉型金矿受走滑断层控制下的构造控矿特征及成矿机理。研究认为,邓格庄金矿带的含金石英脉主要受...
皖南姚家塔萤石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来自稀土元素和流体包裹体的制约————作者:帅秋燕;李加好;魏国辉;贾国庆;许振宇;杜玉雕;马良;唐敏惠;
摘要:皖南地区热液脉状萤石矿床数量众多,但萤石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仍缺乏系统的研究。郎溪县姚家塔萤石矿床是皖南萤石成矿带内具有代表性萤石矿床之一。矿床地质特征调查表明姚家塔萤石矿床产于早白垩世姚村岩体之中,矿体主要受NE向张性断裂控制,可进一步划分为成矿早阶段和成矿主阶段。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测温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姚家塔萤石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特点,包裹体成分简单,...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色力布亚断裂带新生代活动特征及其成因演化————作者:张永;何登发;林会喜;彭威龙;武重阳;
摘要:色力布亚断裂带形成于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内部,较为连续的沉积序列间接记录了断裂形成演化过程中地层的变形和生长过程。对断层活动相关新生代地层结构的分析,不仅能够精细恢复色力布亚断裂带新生代演化过程,分析断裂活动强度,也有助于精细厘定与断裂活动相关的油气充注及成藏期次。通过对近垂直于色力布亚断裂带数条地震剖面新生代生长地层的识别与精细解析,结合生长三角的生长速率计算,明确了色力布亚断裂带不同部位新生代生长...
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差异变形模拟及油气地质意义:以塔里木盆地FⅠ19走滑断裂带为例————作者:邵龙飞;能源;阮畦畦;刘根骥;张佳楠;田志文;
摘要:塔里木克拉通盆地FⅠ19走滑断裂带是富满油田近年来增储上产的重点勘探新区块,其斜向“丰”字交切型平面展布特征形成机制不清;同时,作为超深层走滑断裂带,其成藏模式复杂,井产差异较大,影响因素未能明确,制约着下一步勘探部署与决策。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识别出FⅠ19走滑断裂带3条北东向主干断裂及1条南北向主干断裂,划分了辫状、双重、羽状及马尾状平面分...
南天山西段乌恰构造带堆垛构造变形及应力数值模拟分析————作者:罗强;赵振伟;刘畅;吴育林;陈九洲;黄天;王锦洲;张昭坤;陈友智;
摘要:构造变形中“堆垛构造”是对逆冲岩片垂向叠置的形态描述,缺少明确的运动学含义和地质意义。南天山西段乌恰构造带堆垛构造中二叠系—石炭系获得勘探突破,表明堆垛构造为良好的勘探目标。但受限于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影响,其内部应力状态、圈闭有效性等无法判断。本文结合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来表征乌恰构造带堆垛构造发育过程、变形机制和应力状态,为此类构造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获得以下认识...
油源断裂与砂体构成至下、中、上部泥岩盖层“双面牙刷状”输导体系分布预测方法————作者:付广;孙建业;郭贺尧;麻泽宇;
摘要: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油源断裂处不同部位、不同层位砂体中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源断裂与砂体构成至下、中、上部泥岩盖层“双面牙刷状”输导体系分布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油源断裂输导油气部位、油源断裂在泥岩盖层内上下连通及不连通部位和物性相对较好的砂体分布叠合,取其重合部位构建了一套油源断裂与砂体构成至下、中、上部泥岩盖层“双面牙刷状”输导体系分布预测方法,用于预测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中北部港东断裂与砂体构成至沙...
四川盆地天宫堂地区龙马溪组天然裂缝特征及有效性研究————作者:郭仪;范存辉;赵圣贤;刘永旸;刘绍军;李虎;李林豪;余亚伟;
摘要:有效裂缝的分布极大地改善了页岩气储层的储渗性能和后续压裂开发效果,而目前,关于四川盆地天宫堂地区页岩储层天然裂缝的有效性研究尚未进行。本文利用井筒岩心、薄片、全井壁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三轴压缩力学实验及生产动态资料等数据,研究了四川盆地天宫堂地区龙马溪组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对裂缝有效性和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三轴压缩力学实验分析了不同裂缝特征对压裂开发的影响。研究表明:1)天宫...
四川盆地新场地区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作者:李严;赵向原;史海涛;金武军;高恒逸;
摘要:新场雷口坡组气藏目前已进入评价中期阶段,其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多类型天然裂缝且主控因素复杂,针对裂缝的研究尚未系统开展,影响油气勘探开发的下步决策。本研究利用野外观察、岩心薄片、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剖析裂缝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及形成期次,阐明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明确裂缝发育有利区,为进一步气藏精细评价提供地质依据。结果表明:1)雷口坡组储层天然裂缝按地质成因分为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其中,构...
氦气随钻检测研究与应用:以杭锦旗地区为例————作者:田伟志;宋明会;王宇;孙海钢;代翔;朱地;陆超;贺怀宇;
摘要:氦气是一种稀缺的战略性资源,目前有经济价值的氦气资源都发现于天然气藏之中。氦气的运聚过程通常需要其他地质流体的协同作用,传统勘探过程中采集井口气检测氦气含量的方法可能会在垂向上遗漏氦气富集层位,不仅会造成高含氦气层段遗漏,也制约了氦气运移、成藏机理的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氦气随钻检测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依据氦气资源勘探的需求设计了一款氦气检测仪,仪器基于四极杆质谱仪进行设计,通过不...
松嫩平原北安地区第四纪次生黄土及其古环境意义————作者:宋昊南;梁中恺;段明新;柳立业;张海成;韩守德;陈卓;
摘要:松嫩平原北部第四纪地质及古环境演变过程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松嫩平原北安钻孔第四纪地层的岩性特征、AMS14C、OSL、粒度特征和磁化率等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北安钻孔第四纪地层时代为全新世—晚更新世,对应于全新统—顾乡屯组—哈尔滨组中-上部;磁化率值较低,不具有旋回特征,与松嫩平原北部拜泉、克山磁化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粒度频率曲线为单峰态分布,属砂质粉砂,粒度组成与粒度参数等...
银额盆地本巴图地区沉积—改造作用特征及铀矿化成因分析————作者:李海啸;张成勇;刘波;刘旭;傅钰坤;石贝贝;石超;
摘要:银额盆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产铀盆地,在该盆地内已探明塔木素特大型铀矿床。本巴图地区作为该盆地新兴铀矿产地,其含矿目的层建造与塔木素矿床存在显著差异,且矿体呈现出较强烈的后期热流体改造特征,但当前该地区沉积演化与后生改造机制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钻孔岩心分析,结合镜下鉴定、α-蚀刻径迹、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及电子探针(EPMA)等测试手段,进一步揭示研究区沉积—改造特征与铀富集机理...
正宁地区楔形前积模式下长71-2亚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作者:李宗亮;王延山;杨庆宁;黄双泉;徐建斌;侯拓;邱雯;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正宁地区长7段是原油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在新采集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通过岩心的岩石热解、镜鉴,原油的物性、族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数据和油源对比指标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正宁地区长71、长72和长73亚段烃源岩的生烃能力,以及长71-2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正...
青藏高原东南缘怒江上游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作者:胡俊宏;赵晓彦;龙睿馨;崔玉龙;尹陆海;
摘要:怒江上游流域横跨青藏高原东南高山峡谷区,流域地貌特征与气候特征差异大,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强烈。研究该区域水系流域的地貌特征以及构造活动强度的空间分布,探讨新生代晚期以来青藏高原东南缘变形机制和地貌演化过程,有利于该区域大型基建设施选址及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基于30 m分辨率的ASTER-GDEM数字高程模型提取了怒江上游流域56个子流域盆地,通过计算各子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HI)、河流梯度指数(S...
地质科学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