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研究与开发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JSTCSSCI扩展版WJCIAMI扩展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期刊周期:双月
复合影响因子:3.952
综合影响因子:2.591
官网:http://www.yjykf.com
主编:赵鹏军 邱士可
平均出版时滞:420.0930

  地域研究与开发最新期刊目录

村庄建设发展水平、区域化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作者:蒋其发;赵彬;屈会;

摘要:基于2013—2022年各省份村庄建设水平测度结果,利用Dagum基尼指数、Kernel密度、Moran’s I指数以及空间Markov链探究不同区域内部及之间发展差异,揭示村庄建设发展水平时间演进趋势并预测转移概率。结果表明:(1)我国村庄建设水平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但逐年不断提高;(2)各省份绝对差异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差异主要源自四大区域间发展的异质性;(3)村庄建设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并呈...

数字赋能城乡物流发展的耦合协调及时空演变分析————作者:张广胜;牛玉灵;陈俊同;

摘要:探究数字赋能城乡物流体系建设水平及其时空差异对于提升城乡物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12—2022年全国31个省份数据,从城乡物流发展水平和城乡物流数字化水平两个维度构建了数字赋能城乡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对比分析法、熵值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数字赋能城乡物流发展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发展维度上,物流能力和数字投入是影响城乡物流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从时序表现上看,全国城乡数字...

基于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的商品流空间结构特征——以中国品牌手机为例————作者:张诗晗;丁疆辉;付秋涛;

摘要: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新形式迅速崛起,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国际贸易格局。为探究这一现象,基于2016—2023年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21个站点的中国品牌手机销售数据,以点、线、网顺序探究商品流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商品流数量经历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到小幅下降的阶段性变化。(2)从点要素看,商品流节点形成“大扩散,小集聚”空间格局,多数节点商品流联系类型增加,少数节点保持单一。(3)从线要素看,高流量...

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研究————作者:王晨圣;杨乐;

摘要:基于中国113个资源型城市2004—202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和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能源效率,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分析新能源政策对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资源型城市的能源效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态势,且总体水平不断提高;(2)全国新能源政策的实施对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这种促进作用受到资源型城市人...

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内在机理与空间效应————作者:赵金金;余敏辉;刘博;魏雷;

摘要:基于长三角地区15个运河城市2008—2022年面板数据,在测度一体化与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的空间衰减距离从全局视角研究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空间溢出效应及其溢出边界,同时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局部视角研究其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一体化对本城市和相近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一体化水平每增长1%,则带动本城市、相近城市文...

2000年以来乡村与城镇化衔接的演进路径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作者:许家伟;王文琦;徐思瑜;韩涵;

摘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中国重要战略部署,其协调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00年以来CSSCI来源期刊2 258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文献产出经历了起步发展、缓慢增长、快速增长、急剧增长和平稳发展等阶段。(2)中国科学院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机构,机构合作网络不密切、跨区域合作弱。(3)刘彦随、龙花楼和李裕瑞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人物,呈现...

县域国土空间文化治理模式研究——以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为例————作者:栗苏;张放放;

摘要: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构建“空间实践—制度协同—价值转化”三维分析框架。以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为样本,系统性解构其“城—陵—湖”空间治理实践。结果表明:(1)淮阳通过“核心场域锚定—媒介界面转化—制度基座保障”三元协同机制,实现文化遗产的空间再生产;(2)“三权分离+双线管控”制度设计有效协调保护与开发张力,但存在政府主导下的社区赋权不足与商业化侵蚀风险;(3)治理效能依赖“产业收益—数字平台—...

河南省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作者:郭兰博;赵冬;尤清田;

摘要:以河南省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密度分析、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等维度探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非遗数量上豫北最多,豫西最少,总体呈现聚类分布。各类型数据相差较大,表演类非遗最多,医药类非遗最少。(2)河南省传统村落各地市之间存在不均衡性,空间上呈现聚集分布,形成豫北、豫中和豫南三大核心区域。(3)河南省传统村落空间聚集...

中国东部物流通道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作者:汪玲;高湘芸;唐磊;

摘要:运用超效率EBM模型测度2013—2022年我国东部地区5条物流通道的生态效率,利用核密度法、标准差椭圆法、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通道整体生态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平均效率为0.75,未达到有效水平,通道间差异趋向扩大,且各通道西南沿线地区的生态效率普遍优于东北地区。物流通道技术水平、物流业能耗强度、沿线城镇化水平等因素能显著提高物流通道生态...

数字新基建与碳排放强度: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作者:苏晨晨;王飞;

摘要:探索数字新基建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对推动数字化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协同共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双碳”目标双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并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新基建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倒“N”型关系。(2)数字新基建通过能源消耗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间接影响碳排放强度。(3)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数字新基建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呈现...

县域高铁开通、旅游发展与农村共同富裕——基于浙江省县域面板数据的分析————作者:张俊;潘婷;赵西泠;

摘要:基于2006—2021年浙江省55个县域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高铁开通、旅游发展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能显著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区域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高铁与旅游发展的交互作用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高铁对旅游地农村共同富裕产生“过道效应”。机制分析显示,高铁开通、旅游发展可通过影响旅游创业规模、医疗设施来促进农村共同富裕。进一步分析发现,高铁开通对浙中地...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和共聚格局————作者:赵璐;孙草塬;

摘要:创新性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通过自定义的空间集聚度、空间共聚度指数,分析2016—2022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及9个重点领域的空间集聚和共聚格局特征,识别判定其空间集聚模式和共聚模式。结果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及9个重点领域呈现出显著且差异化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新兴服务业空间分布最靠东,新能源产业空间分布最靠西,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产业最靠南,航空航天产业最靠北。同时,我国战略性新...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与动态演进特征——基于沿海-内陆-边疆地区的分析————作者:李佩雯;覃诚;汪宝;朱雨晨;

摘要:通过构建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福利现代化3个层次35个指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体系,研究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动态演进、区域差距以及发展趋势。利用熵权法、三维Kernel核密度法、Dagum基尼系数法、障碍度模型、Arima模型,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分区域系统性评估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呈现“沿...

农地流转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作者:唐轲;王宇祥;陈明星;

摘要: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运用空间滞后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地流转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还对邻近地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影响机制方面,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是农地流转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农地流转对西...

河南省东坡文化遗产点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及创造性转化研究————作者:叶飞;刘书含;

摘要:基于苏轼的河南行迹,通过空间关联分析、核密度估计、文本语义空间分析方法,运用ArcGIS 10.8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综合分析河南省东坡文化遗产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寻东坡文化遗产点的创造性转化路径。结果表明:苏轼先后在河南16个地市累计经停45次,在河南创作诗文词2 400多首,河南省内11个地市现有21处苏轼遗产点,河南域内相关地名在作品中累计出现186次。河南省东坡文化遗产以建筑、碑刻...

系统论视角下美丽城市规划建设的逻辑与路径研究——以广州市为例————作者:邓策方;孙畅;陈丹阳;

摘要:运用案例研究、理论归纳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美丽城市这一新理念进行全面论述。首先,从美丽城市概念本体出发,分析国际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美丽城市概念背后的内涵演进逻辑,发现美丽城市中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渐从单一思维走向系统思维。其次,引入系统理论,为美丽城市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范式,避免追求单一子系统发展而忽视系统整体最优。从系统论学理上解析美丽城市规划建设的导向、特征和内容,提出理论分析框架,认为美...

长三角城市旅游生态福利绩效时空演变————作者:曹萍萍;

摘要:从两阶段视角出发,将旅游生态福利绩效分解为生态效率和福利效率,综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NSBM模型、核密度估计法和面板计量模型探索2012—2022年长三角41个城市旅游生态福利绩效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三角城市整体旅游生态福利绩效均值为0.420,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但近年来绩效值有所改善,且第二阶段效率增速较快,福利效率提升是绩效优化提升的动力源泉。(2)分...

城际铁路对大湾区内地九市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作者:郭栩东;张睿;

摘要:从城市群的角度出发,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城际铁路对大湾区珠三角九市的影响,利用2011—2022年大湾区珠三角九市的城际铁路状况以及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多个指标数据,建立基于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的计量模型,分析城际铁路对大湾区珠三角九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大湾区内地九市的城际铁路可以通过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2)通过空间模型估计,城际...

中国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分析————作者:朱雪欣;倪晨曦;刘雅南;杨一佳;

摘要:从新质生产力三要素维度构建了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6—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等方法对我国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趋势、区域差异及其跃迁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我国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四大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发展格...

战略耦合视角下大陆台资企业退出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作者:任之煌;韦素琼;游小珺;何映红;陈进栋;

摘要:基于互联网企业大数据及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大陆台商投资企业的退出空间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台资企业退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与高进入率地区高度一致。(2)通过测度战略耦合的区位优势和空间粘性,战略耦合对台商企业退出大陆具有显著影响。2001—2021年,台资企业与大陆的战略耦合关系经历了依附式、交换式和吸收式耦合的变化,不同耦合模式下企业退出率显著不同,吸收式耦合阶段退出率最低。区域市场...

  地域研究与开发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地域研究与开发是C刊吗?
A:还不是C刊,目前还被CSSCI拓展版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