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最新期刊目录
《哪吒之魔童闹海》如何以技塑魂————作者:贾云鹏;刘洋;
摘要:《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其煊赫的商业成绩,向世界昭示了今日中国电影的蓬勃活力。相较于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角色塑造更加丰满、视效质量与数量显著提升,同时也彰显着我国电影工业化的日渐成熟。在哪吒大获成功的背后,是一场技术引领下中华传统文化、高规格影像表现与电影产业升级的精妙调和。在国产电影的方兴之路上,如何创作出求新、求变却又不失中华文化气韵神髓的作品,“哪吒”系列给出了有迹可循的...
征稿启事
摘要:<正>本刊长期特设以下栏目,欢迎针对具体栏目投稿至filmart1956@126. com,禁一稿多投。若满两个月仍未收到入选通知,请另行处理。特别策划:站在中国电影学术前沿,观照学界重要论题,与海外学界对话,助力和引领中国电影学术发展,现有“作为思想与哲学的电影”“中国思想与电影理论的演进”“技术奇点与影像未来”“亚洲电影作为方法”“映射社会思潮的全球电影”等论题
整体观与知识管理框架里的中国电影知识体系————作者:李道新;
摘要:电影学术体系是电影知识体系的重要分支,并在电影知识体系中呈现其学科价值和话语价值。在整体观与知识管理框架里,面向未来的人类知识与电影实践,在中国电影的深度时间与文化地层中,在人、组织与技术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里,将影人互动与人际关系当作电影知识管理主体,以电影的工艺/装置流程与媒介/思维特性为其本体,通过高质量数据与AI驱动的数字平台,生成一种具有自主性和新形态,并与人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共生的中国...
中国特色电影学术体系的建构及未来展望————作者:孙萌;
摘要:学术体系是用整体性的、系统化的知识和理论认知世界,电影学科学术体系包括电影史、电影理论与电影批评。中国电影学术体系历经一百多年的积淀与发展,已经出现了大量研究成果,彰显出中国电影学术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主体性意识演进。中国电影学术体系建设需要加强电影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思想和研究范式的研究,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的思路,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且能体现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的学术流派
重复与时间:类型电影中的悬念悖论————作者:王耀弘;
摘要:在电影体验中,悬念产生需以观众的不确定性认知为基础,类型电影的悬念悖论却显示出观众对已知的悬念体验乐此不疲。英美学界的解决思路面临推翻悬念定义的逻辑难题,借助思想对信念的超越性,诺埃尔·卡罗尔解决了对不确定性条件的争论,将重复观影正视为一种有益的认知训练。但是,悬念与时间在电影体验中的形式契合是不确定性成为重复驱力的根本原因,重复观影是观众主动的时间综合,“悬而自决”的重复是自我确证与把握流变生命...
实在的回归:后疫情时代平民电影的创伤叙事————作者:王音洁;
摘要:2024年末,平民风格电影赢得瞩目。几部小成本电影反宣发而行,得到市场肯定。这批电影除符合平民电影一贯特征之外,还带有后疫情时代的新质:对创伤经验的书写和对记忆伦理的展现。在当下电影市场的困局中,这种新质意味何在?在加速迭代、共识难建的自媒体时代,电影突围而出,回归实在,超越现实困境,成为传递创伤记忆、消弭对立情绪、建构对话关系、赢得彼此承认与和解的通道。中国电影焕发出它能动、有生机的样貌,这是宽...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论巴塔耶、爱森斯坦与“形式的辩证法”————作者:王新竹;
摘要:迪迪-于贝尔曼结合巴塔耶的“形式的辩证法”,探讨其在《文献》中进行的图像实践,认为这一实践不同于走向合题的黑格尔辩证法,而是致力于症状、图像繁殖的辩证法,他称之为“无赖或顽童的辩证法”。“形式的辩证法”从“无形”对“人类形象”的破坏开始,使普遍形式走向图像的辩证运动,其目的在于产生新的认知模式。爱森斯坦“吸引力蒙太奇”与“形式的辩证法”都是一种对图像的辩证发展,二者的相通为迪迪-于贝尔曼后期阐发爱...
流动的左翼面孔:王尘无的接受史————作者:宫浩宇;
摘要:王尘无是左翼电影运动中首屈一指的影评家,但他却具备远非左翼影评家这一头衔所能框定的多重的人生面相与心灵图景。其友人、同僚与读者更多是从文学家而非影评家的角度来谈论(认可)王尘无的。1949年后,在经历了相当长的沉寂期后,乘着学界重塑中国电影历史之东风,王尘无终于成为学人言说左翼电影乃至中国早期电影时难以忽略的一个人物。透过对王尘无的接受史的梳考,可以呈现出其之于中国电影史的主流叙述而言相对陌生的诸...
主体性、问题导向与建构电影学术体系————作者:陈林侠;
摘要:当下建构中国电影学术体系,就是实现从现代性到主体性的转向,关键在于发挥中国思维中“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执两用中”的兼容性的优势,立足历史与当下,甄别真假学术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炼出一系列合逻辑、相关联的学术命题,并“以我为主”地参与世界电影学术的热点议题。归根到底,建构中国电影学术体系需要基础理论命题,以电影本体观念实现上下贯通、东西拓展。在此过程中,最需要的是理论自信
论思想实验电影的伦理本质、伦理困境及纠偏方法————作者:侯杰耀;
摘要:电影的伦理本质是一个“浮于表象而无关理由”的规范系统,电影显现伦理规则的一般逻辑是“个体—集体”。通过把“个体—集体”阐释为“主体选择—生活世界”,埃尔塞瑟定义了一种伦理理由“空心”的思想实验电影,思想实验电影的伦理形象是展现主体活力的他者。思想实验电影在当代欧洲语境中承担了重新探寻启蒙价值的伦理任务,但带来了破坏社会规范系统的伦理危机,解决此伦理危机的纠偏方法是引入以社会合作为原则的规范完备性
“国民性”的镜与灯:从民国报刊看印度电影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作者:王乾宇;
摘要:印度电影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状况是被忽视的问题域。民国报刊中关于“印度电影”的资讯、报道和讨论大致将这一传播状况勾勒为两个阶段和四个子时期。1916年至1935年为概念形成阶段。印度电影首先通过资讯、进而通过放映形成民族电影概念。1935年至1951年为对比批评阶段。中国电影界认为印度电影的核心特征是“国民性”,并先后对其展现出求索与自省的态度。印度电影的“国民性”特征使之成为中国电影“国民性”表达的...
中国电影学术体系的逻辑构架及其精神范式————作者:贾磊磊;周蕾;
摘要:中国电影学术体系从总体上讲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构成部分,其一,典章制度与政策法规是学术体系建构的基础部分。它起着制度保障与行业规范的作用。其二,是包括电影创作、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电影历史、电影教育诸方面的内容。它属于电影学科的本体范畴,是中国电影学术体系的核心部分。其三,包括学术立场、学术精神、学术道德、学术传统、学术方法这些“形而上”的重要内容。它是电影学术体系的魂灵,是体现着学术体系自律的根本...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转型期中国电影学术体系重构————作者:周星;李昕婕;
摘要:电影学术体系构建是电影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基础。百余年来,中国电影历经多次理论更迭与创作转型。面对“转型期”,中国电影学术体系须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进一步重构。一方面,继承和创新中国特色电影理论,助推中国艺术理论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兼容中西,个性引领,拓展数字,是新学科目录下电影学科建设的关键。从“转型期”三大问题出发,清晰勾勒出中国电影学术体系的坐标、原点和方向,能为中国电影自主知识体...
义气、坎普与同人:香港黑帮片男性气质的变迁————作者:张春晓;
摘要:以《英雄本色》为代表,香港黑帮片的男性气质呈现为一种“过度表达”的义气美学,这与其前身武侠/功夫类型以及中国通俗文艺传统有关。20世纪90年代中期“古惑仔”系列和银河映像的作品体现出试图延续又自我反讽的姿态,对应着现实中香港政治经济和主体意识的变化。近年来观众将黑帮片的男性气质视作坎普趣味,倾向于将男性之间“感伤主义”的抒情解读为同性暗示,而《九龙城寨之围城》的成功则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以女性粉丝为...
“作家明星”:20世纪30年代明星文化的特殊构型————作者:汪许莹;
摘要:20世纪30年代,电影圈的“作家明星”横跨两个领域,在电影与文学之间的频繁互动,造就了独特的话题。她们既有代表当时流行文化的“摩登女郎”的外型,又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思潮下表现出多重内涵。她们既受到商业资本追捧,又与文化思潮紧密联系,“作家”与“明星”的双重身份赋予其文字表达的复杂性。“作家明星”以自我抒写为中介,在展现自我对社会形势及人文思潮的思索与判断的同时,跳脱出被限定的“明星”框架,拓展了“新...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再度重述中的认同建构————作者:张颐武;
摘要:徐克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是一部在“压缩”和“展开”之间对金庸原著小说的再度创作。电影用极度超现实的、大规模的战争和武打场面再度构筑了《射雕英雄传》的故事,凸显了郭靖认同选择的关键意义。电影通过草原与中原的相互对照,通过个人的超现实武功和战争机器的对照,展现了主创对原著的独特思考,也显示出其与原著和过往改编作品之间的“互文性”。通过现代电影技术与传统武侠美学的结合,电影为这个经典故事赋予了新的...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人仙魔共世下的人本位及其伦理张力————作者:陈旭光;
摘要:《封神第二部》致力于中国神话史诗类型打造,人仙魔混杂但“以人为本”并和谐共世,形成一个既超验又经验的共同体,在工业化程度和工业美学高度上攀上一个高峰,其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值得肯定。影片主要人物性格和行为遭遇强烈的伦理冲突,英雄成长过程中充满伦理张力。《封神》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满足了国人对神魔奇幻世界的想象力消费。世界性伦理主题的表现,使《封神》不仅是中国的,也可能是世界的
《唐探1900》:侦探类型与家国想象————作者:战玉冰;
摘要:《唐探1900》一方面延续了《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的喜剧侦探类型,在影片中融入了大量的推理元素、将查案作为整部影片的故事框架、以侦探小说“系列作”的形式构成“电影宇宙”的基础,通过戏仿侦探的方式,完成了影片的复合类型表达。另一方面,《唐探1900》以时间上的“回到历史”代替空间上的“世界巡游”,以重建而非展示的态度进入历史深处,借助侦探追寻案件真相的脚步,重现被遗忘的北美早期华人群体生存境况与历史...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国哪吒的燃情机制————作者:白惠元;
摘要: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是“国漫崛起”的全新高度。影片传递出对优绩主义的省思:叛逆少年为了拯救世界而参加考试,却在考场中逐渐觉醒,最终与制度割席。人物群像揭示了一种优绩主义处境:功绩主体被困在系统里。自古至今,哪吒形象一直具有鲜明的抵抗性民族文化基因。朋克哪吒的动画形象则暗含了一条从欧洲到中国的跨文化转化路径。本片从美学风格与文化记忆传承两个方面,有力印证了中国动画的世界性
《蛟龙行动》:深海“太空歌剧”与知觉的后勤学————作者:王昕;
摘要:电影《蛟龙行动》是林超贤“行动”系列的新作,在近未来的虚构情境中,采用“太空歌剧”式的双线叙事描绘了一场深海战争。影片通过全景式细节和信息超载的策略将潜艇作战呈现为一种系统奇观,并以声纳探测为中心,凸显了现代战争中围绕可见性的博弈。为了阻止名为“恒星计划”的阴谋,影片勾勒了一场拯救世界的“拆弹行动”,进行远程较量的潜艇部队和负责近身搏斗的蛟龙小队相互配合,展现了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勇气确保成功的中国式...
电影艺术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期刊为学科权威类的刊物,整体投稿难度大。去年年底到现在还没有回复。主要感觉投稿的题目需要和栏目进行紧密契合,尤其偏向专业理论的前沿话题,偏向国外理论的研究,需要认真准备后再进行投稿。
2023-06-30 10:31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之前投稿过两次,仅投过去的当天会有官方邮箱提供的自动回复,之后就长久石沉大海,也不会有任何审稿意见返回来,票圈内反正也没听说谁单靠自己投能投中的,当然可能也是因为我圈子太小吧~hhhhhhh,希望有机会该刊物可以改成单月刊,给更多基层科研搬砖人多一点机会吧~
2021-08-30 20:54 -
zhaohhhh
和楼上感觉差不多,很细致,中间有人对接沟通细节,对不太熟悉发刊的新人来说很友好了
2021-02-01 11:56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投稿到录用其实挺快的,编辑特别细心,给文章结构上的修改建议,一些文字也做了修改,很快就见刊了。自己也没有想到会那么顺利,反而这戏投稿给了自己很大的学术信心。
2020-11-11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