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介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电影评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AMI扩展

Movie Review

期刊周期:半月
复合影响因子:0.297
综合影响因子:0.070
主编:李卫红

  电影评介最新期刊目录

从“赋形”到“完形”:戏曲舞台空间体制性的电影化改造——以“抗战主题”京剧电影为例————作者:王一冰;

摘要:戏曲舞台空间的体制特征可以用“赋形性”概括。以“抗战主题”京剧电影为样本的戏曲电影,涵括古代题材和现代题材,全面体现了戏曲电影的空间建构特征。分析戏曲电影通过镜头机制,在镜头内容的实景“具象化”、分镜表现的空间“多样性”、以调度深化空间“表达性”三个方面,从“赋形空间”到“完形空间”的电影化改造。戏曲电影“完形空间”涵括“尊重舞台”“重塑舞台”“拓展舞台”三种形态和阶段。戏曲电影“完形空间”纵深关...

1938年武汉沦陷前的电影抗战活动考——以“中制”及“电抗会”为考察中心————作者:钟蕊;

摘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电影制片业因战火而陷入停滞。本文聚焦1938年中国电影制片厂(简称“中制”)及中华电影界抗敌协会(简称“电抗会”)在武汉时期的历史实践,探讨战争时期,国家如何通过制度性手段整合电影资源,以建立服务于抗战宣传的电影体系。其中,“中制”通过设立机构、优化组织架构、制片流程,为彼时的电影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电抗会”则通过行业动员,制定精神纲领,将四散各地的电影人团结起来,使之成...

“国防电影”在香港的流动与生发(1936-1941)————作者:康宁;

摘要:“国防电影”是一个含义复杂的概念,与其说是一种类型,不如说是一种政治宣传手段。当国防电影随着南下文人来到中国香港,便处于多重力量的交织影响中,它不止受到内地政治力量的牵引,保持了政治的进步性,又深度浸润于香港本土粤语电影的创作传统,逐渐显露出“离经叛道”的特质。国防电影在香港的流动与生发,吸收、转化和混合出种种新的可能,变成一个更为复合、混杂的文化现象。拍摄“国防电影”对于一些电影人来说,是“除旧...

《分手清单》:日常烟火爱情叙事与“纪实-媒介”学————作者:戴琪;刘昭辰;

摘要:电影《分手清单》(田羽生/夏雨,2025)通过独特的分手叙事,打破传统爱情类型片的套路,以反向叙事和情感驱动展现爱情的复杂与真实。影片融入“日常-烟火”美学,以媒介介入爱情的形式,呈现出“纪实-媒介”学的特征。然而,在爱情为第一类型的主题表达上,影片依然存在“相爱-争执-分离”叙事的机械化再叙困境。本文将从叙事类型驱动、媒介介入选择、叙事机制批判三个层面深入剖析《分手清单》,探讨其在爱情叙事和媒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电影的互促共生关系研究————作者:刘星;黄小刚;

摘要:文章以共生理论为基础,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电影之间具有双向赋能的共生关系,指出思想性传递与身体性表达是二者互促共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力图廓清非遗与电影互促共生的内在逻辑,并提出推动非遗互动电影互促共生的实践思考路径

《独一无二》:“完形”通感实验与“失声”的青年话语————作者:刘璀灿;蔡晓芳;

摘要:本文在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的通感思想启发之下,将《独一无二》(王沐,2025)视作一场带有“完形”意义的影像实验。从家庭内部的感官协作方式来看,影片通过手语、触觉振动与视觉凝视构建了一套非听觉的感知系统,并以身体的图式调节实现了感官互通性;然而,这种联觉通感并非全然理想,“完形”实践的代偿价值即表现在家庭伦理债务与难以弥合的代际创伤两个方面。最后,从该片...

共同体美学视域下贵州国际形象的跨文化构建路径——以纪录片《这,就是贵州》为例————作者:刘珊珊;

摘要:地域主题纪录片的成功制作和出海有助于塑造一地区鲜活的国际形象,提升其国际认可度,激活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双引擎,因此借助纪录片这一精准的文化编码实践,在全球语境下构建世界观众能够接受的地区国际形象至关重要。纪录片《这,就是贵州》从话语策略构建、三元空间生产和叙事逻辑整合三个层面完成了贵州的国际形象塑造。本文将共同体美学应用于区域国际形象研究,提出文化符号普世化转译与双向共同体认同模型,提炼出纪录片跨...

近年来国产电影系列片的发展现状与前瞻————作者:岳凯华;殷言舜;

摘要:近年优秀国产电影系列片的成功使其成为研究热点。对标国外商业化电影系列片产业,国产系列片亦呈现出自己的艺术特色与商业性质。根据具体影片分析以时代脉络为基础的国产系列片总体构架,继而说明国产系列片之于传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展现大国形象的内在含义,具有必要性、前瞻性。当然,瞩目未来电影市场发展趋势,提出扩大IP产业链、构成多元类型体系、延续市场性与艺术性相融机制的系列片发展策略,于国产电影的整体发展亦不...

近年来国内电影市场系列片大行其道的因由及实践启示————作者:峻冰;

摘要:近年来,系列片在国内电影市场大行其道有着多方面的因由:从电影作为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维度而言,系列片的创作发行具备低摄制成本、低投资风险、高收入回报的价值属性;从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维度而言,系列片的连续性、互文性、动态性、互动性等特点与观众审美需求及其消费心理相耦合;从电影作为创作者影像表达手段的维度而言,系列片可谓导演为缝合电影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鸿沟所采取的智慧化生存策略。有鉴于此,思及系列片对主...

系列片创作之于民族电影发展的意义————作者:刘璐;霍战朝;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电影的市场化改革与产业化发展,系列片渐成国产电影创作的重要选择并引起广泛关注。之于系列片的表达,主要角色或演员的重复,情节的延续对照,影片的主题、风格及题材的相似都是其习见要素。基于首部影片的情感认同,观影者对系列片中的续作也产生出某种信任与期待,且体现出多方面的观影倾向。对民族电影发展来说,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并求得二者的动态平衡实乃系列片的价值追求所在;优秀的系列片对于民族历史...

《唐探1900》:类型融合、文化表达与创作思辨——陈思诚导演访谈————作者:许海燕;辛西诺;陈思诚;

摘要:本文为陈思诚导演的深度访谈,梳理了其电影创作方法论与行业观察,核心聚焦于《唐探1900》(陈思诚,2025)的类型创新实践、商业与艺术的价值平衡,以及未来创作生态的构想。访谈通过探讨陈思诚导演在喜剧、悬疑与动作类型的有机融合,深入其高度工业化的主流电影范式。从创作逻辑到对时代精神的镜像投射,陈思诚导演主张以大众化载体承载历史反思与人性叩问以及其“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创作理念,即在保持创作纯粹性的前提...

人民史观的影像实践:论《藏海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策略————作者:唐卫;海耘歌;

摘要:郑晓龙执导的电视剧《藏海传》呈现了立足人民立场、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影视方案。《藏海传》虽架空历史,但通过工匠之子“藏海”波诡云谲的复仇故事,诠释了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史观,并与中华“民本”思想相融合,将人民史观与传统文化叙事统一起来。剧集创新性地将数十种非遗技艺、历史文物融入情节脉络,使其成为驱动叙事、揭示主题的关键元素,完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彰显了人民智慧。剧集...

悬于电影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电影伦理学————作者:马恩扉页;袁智忠;

摘要:当电影快步迈进人工智能时代,相关的理论建构和研究慎思亟须提上日程,而作为一种“前置”理论的电影伦理学当属关键,也势必成为一柄悬于电影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在愈演愈烈的人工智能热潮中进行理论“冷思考”,探赜人工智能时代下电影的伦理症候、技术奇点和道德隐忧。毋庸讳言,无论是对于人工智能题材电影当中,纷繁复杂的“去主体性”伦理危机之追问,还是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或将带来的技术奇点时代,重审“工具...

智能时代电影变革的基本逻辑:导向空间智能————作者:方兴东;黄浩宇;

摘要:作为大众化叙事媒介的典型代表,电影在智能时代正加速成为空间智能的核心表达载体。随着GenAI技术从文本生成向多模态交互的迭代突破,尤其是Sora模型推动的文生视频技术影视级生成能力的突破,GenAI技术已为电影创作的平民化转型构建技术基座。当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GC体系虽已形成“文本-视觉”的高效转化路径,但在物理世界认知层面仍存在显著局限:缺乏对三维空间结构的理解能力,难以实现场景元素的物理规...

守护创作的初心,看见真实的女性——编剧丁涵访谈————作者:周岩;许海燕;丁涵;

摘要:继2021年的银幕处女作《守岛人》荣获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后,90后青年编剧丁涵的新作《山花烂漫时》近期入围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包括“最佳编剧”在内的6个主要奖项。丁涵分享了她自幼在电影院长大的独特经历,以及在中央戏剧学院接受专业戏剧训练的求学历程,强调写作带给她的沟通价值与情感力量。在主旋律题材创作上,她坚持尊重真实的原则,拒绝对英模人物的刻意拔高或消解,力求在真实与创新之...

《独一无二》:疗愈电影与家庭温暖现实主义叙事的中国式改编与主体观照————作者:岳宗胜;任一丹;

摘要:《独一无二》(王沐,2025)以温暖现实主义的笔调,通过跨文化转译与本土化重构完成了从浪漫喜剧到社会写实的叙事转型,该片突破了传统疾病书写的悲情范式与残障群体的“他者化”表述,为国产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新范式。文章从中国式改编策略、疗愈叙事及主体关照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探讨该影片如何通过空间转译、人物塑造及代际关系重构实现从法国浪漫主义到中式现实主义的调适;剖析其疗愈叙事如何通过微观日常书写展现...

《猎金·游戏》:景观生产、强冲突叙事与现实隐喻————作者:何国威;

摘要:如何建构当代金融影像,呈现出与人息息相关的金融活动,这是时代的命题。邱礼涛的电影《猎金·游戏》拓展了这一类型的表达,并通过一个初出茅庐毕业生的求职之旅,对“资本游戏”进行批判与反思。文章借鉴居伊·德波、路易-乔治·施瓦茨等学者的理论,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猎金·游戏》的问题:作为现代性的景观,它具有腐蚀性、虚伪性,使人成为“商品”;它形成了强冲突叙事,将景观、经济、性别、情感等纳入其中,建构起诸多对...

移植与再创造——香港科幻片的本土演绎————作者:康宁;彭淑昀;

摘要:香港科幻片作为科幻电影的边缘分支,虽受限于工业规模与市场偏好,发展相对羸弱,但仍在其“移植”与演进的过程中生发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美学表征与文化意义。从外在特质与表现风格而言,香港科幻片与传统类型进行杂交的制片策略使其既弱化了硬科幻逻辑,强调娱乐性,又在类型的碰撞与融合中表现出独一无二的“港式美学”;自内部肌理与文化内涵而论,香港科幻片有意在光影想象中进行本土文化的投射,无论是科学与玄学的话语分裂还是...

传统与先锋之间的游走——科幻电影音乐及其听觉建构————作者:高翔;

摘要:文章通过对科幻电影音乐创作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在传统与先锋之间的独特表达方式。通过对经典科幻电影音乐案例的细致解读,结合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与影片叙事的紧密联系,梳理出科幻电影音乐的发展脉络,揭示科幻电影音乐如何通过交响乐的恢宏气势、电子音乐的先锋探索以及多元音乐风格的融合,为观众带来独特的听觉体验。科幻电影音乐不仅增强了影片的叙事与情感表达,还推动了音乐创作的多元化发展,成为当代文化建构的重要力量...

“电影算法工业美学”:理论缘起、概念延展与实践路径——数智时代电影理论建构及对“电影工业美学”的“接着讲”————作者:张明浩;石琪琪;

摘要:数智时代电影理论建构需要结合数智现况、传统理论与产业发展展开。“电影算法工业美学理论”是基于对工业、产业及其中的“人的关注”的“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的“接着讲”,是从当下数智、人工智能全方位“包围”人类而促使人类步入“算法文化时代”这一“宏观时代文化变迁”角度展开思考的理论建构尝试,其中还包含着对当下电影产业变革的深刻关注与对电影技术相关系统理论缺失问题的思考,是面向未来,思考未来电影产业如何建构“...

  电影评介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Yangming_ak

    总体来说算北核里面的良心刊物了,投了两篇都顺利接收了。投稿流程很清晰周期不是很长,一篇大概一周另一篇有半个月吧就回复接收了,修改意见通过邮件沟通反馈,还算流畅,录用后大概排到隔一期就见刊,另一篇稍微长些。主题算比较常规的,新思潮或者影视理论都有板块收,主要看文章质量。

    2024-08-20 19:16
  • Yangming_ak

    今年四月份投稿,目前已被接收,刊期未定,写的依旧是电影,但是方法变成了量化。据说这次也有稿费,具体刊发后再做补充。

    2022-05-29 14:56
  • zhaohhhh

    去年和博士师姐合作一篇关于电影的稿子,以思辨为主,选题比较主流,因为是最新上映的,很快就接收了,还有千块的稿费。也收电视稿子,但不多。大约三个月就见刊了。

    2022-05-29 14:53
  • zhaohhhh

    听说过很多关于这本刊物的传说,特别是版面费部分,可能在同专业同等级刊物里算得上的力拔头筹的吧。杂志中的文章质量挺参差不齐的,偶然也会有一些大佬的文章,估计是约稿吧。文章水平近些年还是有一些提高的,而且该刊物是半月刊,还是可以给到更多人机会的,虽然这个机会可能也并不便宜。

    2021-08-30 21:09
  • Yangming_ak

    审稿没有传说中那么快,我的基本上用了三个月,录用,但要求删改到8000字。刊发于5个月以后,要收版面费。

    2021-06-21 10:56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电影评介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