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进展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地球科学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CAJSTCSCDWJCI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期刊周期:月刊
复合影响因子:2.691
综合影响因子:2.029
官网:http://www.adearth.ac.cn/CN/1001-8166/home.shtml
主编:郭正堂
平均出版时滞:121.9803

  地球科学进展最新期刊目录

溶解性黑碳特征结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研究进展————作者:鄂正阳;丁哲;梅徽阳;张伟超;李海松;梁建军;李平;范桥辉;

摘要:溶解性黑碳作为黑碳连续体的关键活性组分,其分子特征结构和环境归趋显著区别于颗粒态黑碳。溶解性黑碳可通过界面络合、氧化还原调控及生物代谢等途径深度参与碳、氮等元素及化合物的生物多元耦合过程,是参与地球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关键。系统解析了溶解性黑碳的结构异质性,聚焦其在多介质界面的团聚、转化和吸附等行为,阐明其通过调控元素循环(碳封存、氮还原)、矿物转化、污染物迁移转化及微生物/植物代谢等途径,深度扰...

藏东南地区米堆冰川表碛与退缩区重金属分布特征与风险————作者:雷蒙蒙;郑倩倩;胡义;毛雯靖;殷永胜;刘巧;关卓;鲁旭阳;刘琛;

摘要:青藏高原冰川加速退缩导致冰川累积的重金属随释放并发生迁移,对冰川下游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但目前针对冰川退缩区环境介质中重金属的赋存特征和生态风险的研究较为缺乏。选取藏东南海洋型冰川米堆冰川为对象,研究冰川表碛与退缩区土壤及冰川融水环境中典型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风险。结果表明,冰川表碛与退缩区土壤中重金属总含量为144.8~520.2 mg/kg,以Zn、As和Cr为主且空间变化较大,Cd...

青藏高原变暖的季节不对称性特征及其机理研究进展————作者:吴芳营;游庆龙;蔡子怡;靳铮;康世昌;

摘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不仅经历了显著的“高原放大效应”,还表现出强烈的季节不对称性变暖特征,即冬季增温显著强于其他季节,夏季增温最弱。已有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近地表变暖具有放大性、季节不对称性和海拔依赖型等典型特征,这一现象由局地过程和大气环流共同驱动。梳理了如积雪—反照率反馈、水汽和云—辐射反馈等主要局地过程,以及冰冻圈变化(如北极海冰减少)和欧亚气溶胶格局变化等因素,分析了这些过程与因素通过...

盐沼前缘陡坎的形成与演化机制————作者:曹浩冰;周曾;张晓天;张荷悦;张广之;

摘要:全球变化下盐沼前缘陡坎的侵蚀加剧了海岸生境退化,其形成与演化机制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研究:(1)归纳分析了水文动力、沉积底质和生物作用等因素及其耦合作用对盐沼前缘陡坎形成与演化过程的影响;(2)介绍了关于盐沼前缘陡坎“差异性沉积波动”“自组织”“淤进—蚀退循环”等经典概念框架,探讨了主要概念框架的区别与联系;(3)结合生物—动力—地貌学科交叉研究发展趋势,回顾了主流数...

盐岩沉积对盐构造控制作用研究进展————作者:李威;葛智渊;

摘要:盐岩沉积作为盐构造发育的物质基础,对盐构造的差异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梳理盐岩沉积模式的发展,厘清控制盐构造发育的关键沉积特征,阐明了盐岩沉积如何控制盐层特征进而影响盐盆演化和盐构造样式。盐岩的沉积特征受沉积模式控制,可分为台地型和盆地型两大类。其中,台地型沉积模式以现代盐湖沉积机制为基础,所形成的盐岩厚度有限;盆地型沉积模式被广泛用于解释古代巨厚层盐岩的沉积过程。传统观点认为,盐岩沉积对盐...

玉龙雪山冰川区冰尘理化特征及微观形貌研究————作者:张炜忠;牛贺文;卜爱军;

摘要:研究玉龙雪山冰尘的理化特征及其微观形貌,不仅可以揭示区域内冰尘的形成机理、来源和影响因素等,更为进一步理解影响冰川消融的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以2023年8~9月在玉龙雪山冰川区消融冰表面采集的冰尘样品为研究载体,分析了冰尘的理化特征和形成机制,讨论了冰尘对冰川融化和冰川区碳循环的潜在影响。通过对冰尘样品进行粒度测试,对总有机碳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发现冰尘中矿物颗粒体积粒径分布众数介于2~28μm,...

论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特征与云降水转化机制————作者:张强;王元;张萍;

摘要:我国西北地区是全球典型的干旱气候区,社会发展受到水资源的严重约束,但当前对该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却明显不足,研究该地区云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云降水过程,对于提高该地区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资助的“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多尺度变化特征与云降水过程研究”课题针对此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在分析了西北地区云水资源开发利用重要性的基础上,从...

地形与非地形大气重力波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作者:欧阳鑫杰;王举;黄泓;王霖;

摘要:大气重力波对大气水平和垂直结构以及垂直耦合具有显著影响。目前大气重力波的相关研究表明:(1)卫星适用于中高层大气重力波的观测,雷达在其垂直结构的精细观测方面最具优势,再分析资料则更适合用于全球大气重力波的特征分析。(2)相较于非地形重力波,地形重力波的垂直波长相对较长,且普遍可以传播至更高高度。(3)由于激发源相对固定,地形重力波溯源的结果相对准确,而非地形重力波的溯源难度很大,准确率偏低。(4)...

夏季极端高温预测模型系统及实际应用————作者:张井勇;杨占梅;吴凌云;

摘要:夏季极端高温是我国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对人们的健康与生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平衡等均造成严重威胁。面向防范和应对高温相关灾害风险的国家重大需求,基于科学新认识张井勇团队自主研发了我国夏季极端高温预测模型系统并开展了实际应用。2018年以来该预测模型系统的实际预测表明,其总体上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我国夏季极端高温的空间分布与异常,展现出稳定而良好的预报效果。2025年5月运用该模型系...

基于位涡理论的青藏高原热力强迫数值模拟研究进展————作者:何编;冯适健;吴国雄;刘屹岷;生宸;何欣雨;

摘要:青藏高原热动力强迫作用对亚洲夏季风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观测和数值模式本身的局限性,关于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影响季风形成的相对重要性仍存在争议。针对相关理论和数值模拟问题,提出了基于位涡理论的青藏高原地表位涡强迫概念,并揭示了其与亚洲夏季风的关系。针对上述研究开展了回顾和总结,发现青藏高原动力、热力强迫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与试验设计和模式模拟性能本身具有密切联系;青藏高原地表位涡指数可...

钡及其同位素地球化学循环与分馏机制进展————作者:贾凡琛;李茜;朱光有;陈思钰;黄月;蓝婉嫣;王瑞林;王嘉宁;

摘要:在海洋地球化学领域,钡及其同位素在沉积物中保存率高且同位素分馏稳定,已成为古生产力重建的重要示踪剂。通过整合高精度同位素分析数据,阐述了海洋钡的源和汇,揭示陆源、热液和生物输入的协同驱动作用。研究发现在矿物—流体—熔体分馏体系中,平衡与动力学分馏机制的交互作用是钡同位素分馏的核心驱动力。而区域分馏的差异表明,海洋钡同位素分馏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其空间异质性为示踪古海洋环境演变提供了关键依据。未...

雪面雨洪水基本特点、研究进展及展望————作者:陈仁升;

摘要:雪面雨洪水致灾机理及演变规律是当今水文学中“最需要解决的”“23个主要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也是国家防灾减灾的基本需求。在总结雪面雨洪水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雪面雨洪水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动态,发现当前雪面雨洪水界定尚停留在“潜在雪面雨洪水”阶段,且阈值不一,致灾机理不明,导致对洪水演变规律认识不清,缺乏模拟和预报模型,难以精确开展洪水预警及风险防控,亟须提出“真实”雪面雨洪水界定方法,揭示致...

蓝藻对纳米矿物中稀土元素的分馏作用————作者:刘焱;周跃飞;杜蒙蒙;徐子涛;谢巧勤;李全忠;陈天虎;

摘要:表生环境中广泛存在纳米铁(氢)氧化物和磷酸盐矿物,这些物质相对磷(P)和稀土元素具有显著的固定作用。以含磷和稀土元素的水铁矿和磷灰石为磷源,采用透析方法(阻隔细胞与矿物),探究弱碱性和高CO32-浓度条件下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对纳米矿物结合态磷的利用及其对稀土元素的分馏作用。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可以较低的效率利用...

大气冰云中冰晶粒子取向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分析————作者:宋淑华;王振占;

摘要:冰云是天气和气候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冰晶取向通过影响其散射特性,进而影响遥感反演和数值预报的准确性。随着冰云探测卫星计划的推进,精确量化冰晶取向的需求日益凸显。综述了国内外冰晶取向遥感探测的研究进展,系统回顾了主被动遥感技术在不同波段的应用,分析了各类遥感手段的探测机理及优劣势,特别强调了星载太赫兹辐射计的应用前景。尽管现有遥感技术在冰晶取向研究中展现出一定潜力,但受限于冰晶复杂性、观测能力和反...

顾及环境相似性的中国北方沙尘强度空间模拟与人口暴露评估————作者:马学海;周亮;车涛;黄春林;高鸿;孙钦珂;

摘要:沙尘天气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日趋频繁,已对生态环境与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沙尘对人口的危害不仅取决于气候变化,还与人口规模和沙尘空间分布密切相关。目前仍缺少对于沙尘人口暴露的长时序和系统性的评估。依据环境相似性理论,整合沙尘站点数据与9种环境因子数据,运用随机森林方法构建沙尘强度模拟模型,结合人口数据建立沙尘人口暴露风险指数系统评估2000—2020年中国北方沙尘强度及人口暴露风险的时空演变规律。结...

土壤改良对土壤有机碳和岩溶作用影响机制及其碳汇效应————作者:黄炜怡;黄芬;谢银财;郭永丽;曹建华;支传顺;

摘要: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改良作为提升土壤碳汇能力和优化岩溶作用的关键策略,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0—2024年中英文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绘制,系统梳理了土壤改良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和岩溶碳汇调控机制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结果表明,1990—2024年WoS和CNKI数据库分别收录相关文献712篇和468篇,文献类型以原创研究论文为主,34年间发文量呈...

全球城镇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作者:何春阳;刘小平;王伟;黄庆旭;刘志锋;廖威林;朱国梁;

摘要:预估未来全球城镇化情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将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区域及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下属课题“全球城镇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预估了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2020—2070年全球城镇化的时空格局,并定量评估和预测了城镇化对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为揭示城镇化对区域和全球多尺度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了数据基础。研究成果对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和...

海洋有机气溶胶研究进展————作者:伊懿喆;王玉珏;李淑彬;张怡文;范中祥;孙亦旸;朱佳雷;袁琦;张潮;姚小红;高会旺;

摘要:海洋气溶胶是全球最重要的天然源气溶胶之一,不仅对地球辐射平衡和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更是调控“海洋—大气—气候”系统相互作用的关键要素。有机物作为海洋气溶胶的重要组分,对亚微米气溶胶的贡献可达50%以上。然而对海洋有机气溶胶组成和源汇机制研究的缺乏和了解的不足,直接限制了对海洋气溶胶气候效应的准确评估。通过综述海洋有机气溶胶的研究方法、分布规律、化学组成特征、主要来源和生成机制,为全面认识海洋有机...

页岩粉碎及热处理的流体核磁响应及其原位含油性启示————作者:白龙辉;柳波;刘明博;苏勇;王柳;霍迎冬;徐鹏程;付晓飞;

摘要:处于开放环境的页岩样品,一方面由于压力释放导致轻烃发生大量散失,另一方面由于温度降低导致滞留烃黏度增大、赋存状态改变,从而使常温下核磁检测无法准确定量原位温压条件下的页岩含油性。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为例,选取处于低成熟和高成熟阶段的典型页岩样品。对不同粉碎程度的高成熟页岩,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低成熟、高成熟页岩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序列检测,定量页岩样品粉碎过程和加热过程中的流体散失和赋存状态转...

星载红外高光谱资料同化中晴空判识技术的发展————作者:马刚;黄静;巩欣亚;尹若莹;张华;杨宗儒;龚建东;

摘要:星载红外高光谱资料在数值预报业务中具有关键作用。鉴于红外光谱辐射易受云层强烈干扰,星载红外高光谱通道的晴空判识已成为资料同化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环节。以国外HIRS、AIRS、IASI和CrIS等探测器数据以及我国HIRAS和GIIRS资料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星载红外大气探测资料应用中晴空像元/通道判识方法的发展脉络,归纳总结了多类晴空判识技术,主要包括:基于单一光谱特征与跨光谱特征的晴空通道判...

  地球科学进展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Yangming_ak

    审核速度正常,退修三次后录用,编辑认真负责,专家给的退修意见也很中肯,投稿周期6个月,硕士期间的第一篇文章。

    2023-08-14 14:15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这个期刊感觉很怪,在网上看评论说很快,但是投了两次,第一次审了5个月退搞,其中一个专家语言很犀利,说方法太老套,文章一处参考以前文章,那只是一个方法,然后抓着这个不放,还说我的文章题目在知网一搜上万篇,可以看出创新性不足,后来反投一个C顺利录用。 第二次投稿,很快通过初审,要交200元审稿费,中间有一个暑假,对了,他们建了一个群,感觉没啥意义,经常在里面发培训课程,感觉像推销他们的培训,在群里咨询了编辑说暑假会审,中间系统咨询了很多次都没人理。 审稿发票也是邮寄,不管你怎样去咨询,不会回复你的,开始两个审稿人,打开系统一看变成三个专家了,三个多半月了,一点消息没有,总体来说不是很好,刊登的交叉学科文科类的文章水平不高

    2021-09-30 10:18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地球科学进展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