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22:05:17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Petroleum Geology &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

期刊周期:双月
复合影响因子:3.048
综合影响因子:2.787
官网:https://dqsk.cbpt.cnki.net
主编:吴河勇
平均出版时滞:182.6532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最新期刊目录

致密油SEC储量评估技术及方法————作者:王天煦;唐振兴;赵家宏;王武学;江海英;孙立鹏;

摘要:致密油藏与常规油藏在渗流特征和开发规律上存在显著差异。为了准确评估致密油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储量,建立了折耗与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明确了折耗优化方向,并提出适合致密油藏的开发策略和储量评估方法。首先,分析了SEC储量对油气资产折耗的影响现状;其次,通过动态法和容积法评估致密油储量,建立了折耗与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最后,提出快速建产、匀速建产和补充稳产3种开发策略,并探索了适合致密油的...

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筛选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作者:黄伟;杨清立;郑宪宝;左松林;张昌艳;

摘要: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零散,适合复杂结构井挖潜的剩余油潜力区分析难度大、挖潜效果受限。通过对长垣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精准筛选与评价剩余油富集区的方法,建立了包含5项因素的富集区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初筛剩余油富集区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优选出潜力区。结果表明:通过提出的剩余油连片系数概念可以实现高含水油藏不同平面规模、厚度和水淹程度的剩余油富集区的立体表征,快速...

古龙页岩亚微米级孔隙中原油密度与分布的原位定量观测方法————作者:高波;张刘平;冯子辉;陈凤祥;李照阳;邵红梅;黄晓天;

摘要:为查明古龙页岩中轻质油的分布,应用激光共聚焦冷冻观测技术,系统分析了松辽盆地的原油样品,建立了反射光-长短波荧光多重扫描图R/G强度比与原油密度之间的关系和古龙页岩中轻质油、中质油和重质组分(包括重质油、胶质沥青质和生烃母质)的原位观测方法。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古龙凹陷S18井青山口组页岩油多呈不规则形状、斑块状和星点状;轻质油的含量明显高于中质油和重质组分,轻/(中+重)面积比的平均值高达8.6。...

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凉高山组页岩生烃特征及页岩油资源潜力————作者:董景海;张继伟;王显东;董忠良;王志国;王涛;汪立东;赵林海;

摘要:为了搞清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凉高山组页岩生烃特征与页岩油资源潜力,利用物质平衡、热模拟实验、盆地模拟方法开展页岩原始生烃潜力、生排烃效率、生烃量研究和基于成因法及体积法原理的页岩油资源量估算,并完成页岩油资源潜力区带划分。结果表明:仪陇—平昌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有效厚度大(40~80 m)、有机质类型较好(Ⅱ型)、丰度中等(w (TOC)为0.50%~3.39%)、成熟度高(R_o为1.0%~1.9...

四川盆地合川区块沙溪庙组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区分布————作者:杨东;

摘要:近年来四川盆地合川区块多口老井在沙溪庙组测试获工业气流,展现出较大潜力。为了进一步搞清该区块沙溪庙组天然气成藏特征,为后期勘探评价工作奠定基础,基于测井、地震资料和川中—川西过渡区相关研究成果,对合川区块沙溪庙组成藏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并通过获气井及气测显示井的剖析,明确天然气运聚模式,初步落实成藏有利区。结果表明:合川区块沙溪庙组一段平面上单期分支河道砂体分布范围局限,但纵向上多期发育,叠合范围较...

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水平井压裂窜扰成因分析——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致密油藏为例————作者:闫骁伦;李越;李铭琪;刘会胜;马新仿;张士诚;肖聪;

摘要:针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致密油藏水平井组“工厂化”压裂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井间窜扰成因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建立了实际地层的地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反演计算储层初始地应力场,并利用蚂蚁体与地震体属性融合方法通过断层自动拾取技术建立了储层多尺度确定性天然裂缝模型,形成了“地应力场反演-天然裂缝识别-复杂裂缝扩展”一体化建模和分析流程,研究分析了储层地应力场和天然裂缝带的组合特征...

非常规油气开发全周期经济评价与关键参数界限————作者:赵云飞;李榕;周庆;刘飞;

摘要: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开发相比,具有投资大、阶段效益差别大、开发风险高等特点,亟需建立科学的经济评价方法指导效益决策。从项目开发全过程出发,在深入分析非常规油气开发项目经济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盈亏平衡分析和现金流量理论,将技术参数纳入到非常规油气经济评价中,构建涵盖项目前期论证、建设、生产运行和结束4个阶段的非常规油气开发全周期经济评价方法,并建立了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主要参数界限模型。以HJ区块和DA...

稠油油藏点火温度对驱油效率的影响————作者:王佳营;赵仁保;何金堂;门子阳;袁元;孙梓齐;张海洋;任海涛;徐晗;田靖彤;张立娟;

摘要:火驱作为稠油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潜力技术,实现高效点火仍然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难题之一。针对蒸汽开发后期油藏储层水体分布复杂,不同点火温度下的燃烧特征以及最终驱油效率的影响规律不明确的问题,一维燃烧管实验研究了目标储层在不同点火温度下的火驱动态特征,从温度传播特征,油墙形成规律和最终驱油效率3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火驱效果。结果表明:较低的点火温度下燃料沉积时间长、油墙形成时间晚,油墙厚度...

稠油热采主体技术进展及创新发展策略————作者:甘衫衫;赵睿;杨果;罗池辉;颜永何;朱爱国;吴芬婷;张晶;

摘要:稠油热采技术作为一种高能耗、高排放的能量集约型技术,在低碳时代面临巨大挑战。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火驱共4项稠油热采主体技术,围绕注采模式优化、井网井型创新、工艺创新和多介质辅助提效等方面,回顾总结了稠油热采技术进展、技术特征及面临的挑战,结合生产需求提出创新发展策略。结果表明:在低碳背景下,针对能耗大、排放高、热波及不均匀和驱油效率低等关键...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稠油原位制氢实验————作者:蒲万芬;李涛;

摘要:油气原位制氢技术不仅有助于达成“双碳”目标,更能够促进中国能源转型和提高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为了提高油气原位制氢的转化效率,通过反应釜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Cr2O3、NiO、Cr2O3+NiO、Ag2O助剂+Cr2O3

基于优序图法的CO2驱防窜剂性能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作者:金发扬;李文林;古志斌;

摘要:为了优化防窜剂的防窜性能,延长封堵时间,对影响CO2驱防窜剂性能的各主控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优序图法,筛选并确定防窜剂性能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进而明确各因素对防窜效果的影响程度;然后通过CO2驱防窜剂性能评价实验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开展可视化平板模型模拟实验,将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对防窜效果的影响程度可视化,进一步探究注入...

纳米流体在页岩表面的吸附规律与机理————作者:赵宇;张剑;蒋庞露;邓森;贺亮;宫连杰;梁立豪;

摘要:纳米流体常被用于提高非常规油藏采收率,为明确其在页岩表面吸附规律与机理,利用Lambert-Beer定律,通过吸光度与吸附量的关系对纳米流体在页岩表面的吸附规律进行研究。将纳米流体与页岩粉末混合、振荡并控制温度以达到吸附平衡,测量溶液浓度的变化以计算吸附量。研究了3种不同纳米流体的最佳浓度和平衡吸附时间,明确了纳米流体在页岩表面的吸附类型以及温度对其吸附规律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纳米流体改变润湿性的...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藏蓄能闷井驱渗协同作用规律——以宝塔长6油藏为例————作者:王小锋;党海龙;崔鹏兴;侯玢池;梁卫卫;王谦;

摘要:致密砂岩油藏渗透率低,孔喉尺寸细小,常规注水开发效果差,蓄能闷井采油成为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鄂尔多斯盆地宝塔长6油藏的天然岩心,基于核磁共振的自发渗吸实验及物理平板蓄-闷-采模拟实验,研究了高压、裂缝等条件对于自发渗吸作用及蓄能闷井平面波及效率、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带压岩心扩大了渗吸作用范围距离,增强了中小孔隙原油动用能力,驱油效率更高;裂缝增加了接触面积,对于自发渗吸作用...

古龙页岩油CCUS-EOR方案设计及参数优化————作者:郭天娇;佟斯琴;孙文静;刘勇;宫泽斌;

摘要:在“双碳”背景下,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EOR)是石油企业在碳减排方面的主要技术手段。古龙页岩油资源丰厚,为注CO2提高采收率及CO2埋存提供了巨大的空间。针对目前页岩油一次开发采出程度低、吞吐开发动用范围有限、水平井间注气驱替易气窜等问题,结合古龙页岩储层特性,从地质特征、压裂改造及经济成本3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明确了...

非常规油气微注压降返排分析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许冬进;吴坤;印文龙;王勇;郭泽辰;胡君城;魏志军;何飞鹏;

摘要:微注压降返排分析(DFIT-FBA)技术是非常规油气开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新技术,通过低成本、易操作的方法来快速测算储层闭合压力、渗透率、原始地层压力等水力压裂关键参数,应用潜力巨大。基于国内外广泛的文献调研,开展了DFIT-FBA技术的现状、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DFIT-FBA技术通过低速缓慢向地层注入流体、短暂关井和低速率(注入速率的2%~5%)回流返排,可显著缩短...

四川盆地合川-潼南地区雷口坡组一段2亚段泥质白云岩非常规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作者:李强;师江波;辛勇光;王轲;江青春;王显东;田小彬;鞠林波;韦裕琳;董忠良;白雪晶;

摘要:四川盆地合川-潼南地区潼深16井在雷口坡组一段2亚段泥质白云岩段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展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泥质白云岩是四川盆地新发现的产油气岩性,其烃源、储层及油气形成条件不清楚,这些关键问题制约了泥质白云岩的勘探部署。以四川盆地雷口坡组泥质白云岩为系统研究对象,通过总有机碳含量(w (TOC))等地球化学分析和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非常规储集层分析方法开展了烃源岩、储层等油气形成条件研...

四川盆地南部深层页岩储层天然裂缝对体积压裂裂缝网络的影响————作者:曾波;王玉丰;宋毅;阳星;杜雨柔;唐登济;胡若菡;

摘要:为了明确四川盆地南部深层页岩储层体积压裂多裂缝扩展机制及压裂裂缝网络演化规律,基于现场储层解释参数和天然裂缝带分布参数,采用有限-离散元方法构建天然裂缝带型储层体积压裂多簇裂缝扩展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体积压裂过程中不同天然裂缝参数对复杂裂缝网络延伸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层页岩气储层中高应力差条件抑制了天然裂缝的激活及复杂缝网的形成;天然裂缝带逼近角的增加促使水力裂缝扩展由单一捕获模式转变为捕获、穿...

渤海湾盆地大民屯凹陷沈84-安12区块沙河街组三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作者:樊佐春;

摘要:渤海湾盆地大民屯凹陷沈84-安12区块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是油气勘探重点目的层系。针对目前区块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不清及有利储层分布不明的问题,充分利用取心井分析化验及钻测录井资料,对沈84-安12区块沙三段的Es3~4Ⅰ、Es3~4Ⅱ和Es3~3Ⅲ油层组储层岩石学及物性特征定量研究,分析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开展有利储层预测。结果表明:...

大庆长垣一类油层聚合物驱后孔隙结构变化特征————作者:刘海波;曹瑞波;乔婷婷;闫伟;王宏伟;陈文林;樊宇;刘国超;梁国良;王立辉;

摘要:针对大庆长垣一类油层聚合物驱后孔隙结构特征不明确,对优势渗流通道形成的影响尚不清楚的问题,运用物理模拟、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结合大量取心井数据分析,对聚驱前后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驱后储层平均渗透率较聚驱前增加0.245μm2,平均泥质含量(质量分数)较聚驱前降低1.96百分点;聚驱后黏土矿物质量分数由8.9%下降至3.9%,其中...

基于傅里叶神经算子的CO2驱油藏数值模拟代理模型————作者:杨泽鹏;廖新维;董鹏;王晓晨;张铃丰;

摘要:在CO2驱油藏开发过程中明确储层压力、CO2摩尔分数及含油饱和度的分布至关重要,利用数值模拟器求解CO2驱组分模型的计算成本很高,在需要进行大量模拟运算的场景中尤为明显。基于傅里叶神经算子(FNO)建立油藏数值模拟代理模型,对二维非均质CO2驱油藏压力分布、CO2摩尔分数分布以及含油饱和度...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