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新内生发展视角下乡村产业空间治理过程及其机制——以盐城市建河村为例————作者:李红波;胡正玉;夏一鑫;胡晓亮;
摘要:本文尝试以新内生发展理论为切入点,以盐城市建湖县建河村为案例,运用质性研究、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乡村产业空间治理过程及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1)建河村产业空间治理总体上经历了自下而上的内生治理到自上而下的外生治理再到“上下联动,内外共生”的新内生治理的转变。(2)建河村产业空间发生了显著的资源重组,生产空间功能调整优化,产业发展规模化与集聚化,传统农业空间收缩,玻璃工业、电商业及服务业空...
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区域冻胀量Sentinel-1InSAR监测分析————作者:黄琛淇;汪凌霄;徐炜;刘世博;赵林;李国玉;李艳;邹德富;胡国杰;王雪颖;陈威;
摘要:中俄原油管道是中国重大能源战略通道,极大地保障了中国能源安全,其中国段位于大兴安岭地区,穿过多年冻土区和季节性冻土区,管道极容易受到冻胀灾害影响,对中俄原油管道的稳定性监测评估十分迫切。本文利用2016—2021年Sentinel-1B卫星SAR数据,对时间基线为12 d的差分雷达干涉像对进行校正与叠加,得到长约1 000 km的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区域冻结季多年平均形变信息。经分析,管道沿线20 k...
松嫩平原玉米秸秆遥感估算及其保护性耕作潜力分析————作者:卓开锃;杨凤芸;杜嘉;
摘要: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 (GEE)平台,结合Sentinel-2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气温、辐射数据以及文献中的收获指数,应用改进的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VPM)对松嫩平原的秸秆产量进行了估算。遥感影像用于提取植被生长和水分状况,温度与辐射数据则用于模拟模型中的生物物理过程。模型验证方面,研究通过实测数据和县级统计数据对遥感估算结果进...
冰雪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生成逻辑及影响机制————作者:王金伟;张宏;许淑婷;任建荣;周志华;刘蕾;曹淑婷;
摘要:基于TOE(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全国15个重点冰雪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组态路径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冰雪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多因素联动作用的结果,单个因素并非制约冰雪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2)冰雪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驱动路径有4种类型,可以将其划分为技术驱动型、技...
1985—2022年中国湖泊表层水温的变化特征研究————作者:张克新;汪田归;刘云龙;张洪昌;彭娇婷;纪燕;
摘要:湖泊表层水温是湖泊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物理量之一,也是衡量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中国2 260个面积>1 km2的湖泊为研究对象,分析1985—2022年湖泊表层水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分析气候因素和湖泊属性对湖泊表层水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5—2022年中国湖泊表层水温年均值及其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较为显著,均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分布态势...
地表过程研究中的因果推理方法:综述与实验————作者:魏廷平;孙正宝;黄江成;邹承权;
摘要:探明地表过程中各要素的因果作用关系并量化因果效应,对理解地表变化规律至关重要。近年来,遥感技术和因果推理研究的快速发展,为基于遥感观测数据开展多尺度地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提供了机遇和可能。然而,面向地学领域的因果关系、因果效应和因果推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多尺度地表过程因果作用机制和规律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首先回顾因果推理的理论框架与方法研究进展;然后,通过实验探索时序因果推理方法...
港口数字化的演化模式探究————作者:李永贺;吕锋;叶超;潘小东;
摘要:数字化重构了全球生产网络和国际贸易格局。数字经济与地理的关系日趋紧密,港口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地理研究的前沿议题。中国港口数字化存在规划路线不明、多尺度协同欠缺、技术场景应用不足等问题,而港口数字化的相关研究缺乏。本文聚焦港口与数字化耦合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国际主要港口的比较,归纳总结港口数字化的特点,提炼出“创新推动-场景联动-协同驱动”3种港口数字化类型。在港口代际演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
沿海地区城镇化进程对碳平衡的影响机制及空间异质性————作者:刘镇杭;池源;欧阳绿茵;李彦平;刘大海;
摘要:辨识城镇化进程对碳平衡的影响机制,可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在以空间要素解析和影响机制明晰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探究了2003—2022年沿海地区53个地级市的城镇化进程对碳平衡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1)北方多数沿海城市倾向成为净碳排放源,南方沿海城市多为净碳吸收汇。(2)沿海地区城镇化对碳平衡的总影响表现为-0.178。城镇化进程表征要素按影响程度降序...
合作与流动:基于两种城际风险投资关系的实证检验————作者:张维阳;谢海威;唐可欣;
摘要:城际关系有多种类别,其中合作型关系和流动型关系是其中2种主要类型。合作型关系来源于彼此城市功能相似并达到规模效应,或城市间存在功能互补;流动型关系来源于源汇城市间的要素势差。在分析合作与流动关系形成差异的基础上,基于风险投资关系的视角,检验合作网络与流动网络结构与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发现,2种网络关系的发生机制不同导致距离、城市规模组合的差异性影响;但在反映区域经济格局上又体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表现...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间投资网络结构及其韧性研究————作者:李建新;梁曼;陈心怡;朱一斐;冯兴华;
摘要:基于城市间上市公司投资数据构建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结构韧性指数等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间投资网络结构及韧性状况进行测度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逐步形成以武汉、长沙、南昌为顶点的三角形投资联系骨架,投资网络密度较小但持续提升,各城市在网络中地位差异明显,核心城市的网络控制力不断强化。(2)投资网络的非均质性和层级性明显,导致在应对可能冲击时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但网络有均质化、扁...
基于濒危物种视角下的皖江流域生态网络结构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张紫涵;王成;钱永恋;宋超然;李晴雨;汪迪;张秋月;董斌;
摘要:本文以2000-2020年物种栖息地和环境数据为基础,运用MaxEnt模型确定栖息地源地,采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网络,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源地面积由103.48 km2减少至52.61 km2,下降了49.16%;(2)在2000-2020年,廊道数量下降了48.15%,廊道总长度下降了47.69%,网络夹点...
可供性视角下文化遗产数字叙事对游客遗产责任行为的影响研究————作者:赵明煜;梁学成;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叙事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方式,其对遗产旅游发展和游客遗产责任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数字可供性与认知–情感个性系统理论,构建文化遗产数字叙事可供性对游客遗产责任行为影响机制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结合半结构访谈收集定性数据,实证检验文化遗产数字叙事可供性不同维度如何通过情感、认知路径影响游客遗产责任行为。研究发现:(1)文化遗产数字叙事情景下,数字可供性维度可以...
解析区域性全球金融网络——以泉州企业境外IPO为例————作者:林月;潘峰华;
摘要:在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全球金融网络(Global Financial Network, GFN)成为理解全球金融地理格局及其动态演化的重要理论工具。现有GFN研究大多聚焦于以纽约–伦敦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中心及其结构,然而对于成功融入GFN中的地方经济体和GFN的等级性和区域性特征缺乏足够关注。本研究以79家泉州企业的境外首次公开募股为例,利用企业间服务和合作联系来刻画区域性的GFN,识别其中关...
产业链分工视角下中国数字游戏产业城市合作网络结构与产业链地位研究————作者:何金廖;叶涵溪;张旭;曲华丽;
摘要:从产业链分工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中国数字游戏产业的城市合作网络结构、合作模式、产业链地位和嵌入性演变。结果表明:首先,中国数字游戏产业全国尺度的城市合作网络存在多中心结构,表现出较强的去中心化特性;在全球尺度存在“境外研发出版–国内运营”(模式1)、“国内研发–境外出版运营”(模式2)、“国内出版运营–境外研发”(模式3)3种合作模式。其次,中国城市总体上仍处于全球数字游戏产业链的中低端,在研发和出...
城市群战略实施对中国城际技术转移的差异化影响————作者:杨静媛;于灵慧;袁丰;
摘要:城市群是推动跨区域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城市间技术溢出的重要纽带,现有文献大多将城市群作为分析边界,忽视了城市群战略实施对城际技术转移的差异化影响。为此,基于2001—2020年中国专利转移数据,分4个时间段对中国19个城市群内部城市、城市群与其周边城市、不同城市群城市之间专利转移的总体特征与时空动态进行分析,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城市群协调效应、集散效应、联动效应出发,分析城市群战略对不同尺度专利转...
城市体系网络结构时空演进及“规模-网络”互馈效应研究————作者:程开明;龚石凤;
摘要:城市个体的规模特征及在关联网络中的功能地位,共同塑造着城市体系发展新格局。基于2005—2022年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据构建有向加权城市网络,刻画城市体系网络结构与演进特征,依据城市规模中心性与有向加权转换中心性进行城市等级划分,进一步探析城市经济、人口规模与网络地位的动态互馈效应。结果表明:(1)城市网络由北京、上海双核驱动逐渐演化为多核联动辐射格局,高强度投资联系逐步占据主导地位;(2)有向加权...
非遗传承人媒体叙事的内外部真实性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基于大运河纪录片的研究————作者:张环宙;冯一鸣;
摘要:良好的目的地形象是地方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构成。以叙事理解与参与模型、说服理论为基础,以大运河纪录片为例,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究非遗传承人媒体叙事的内部真实性、外部真实性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内部真实性对目的地形象评价具有显著直接正向影响,外部真实性对其直接影响不显著;(2)内部真实性、外部真实性皆可通过动机内化的...
技术溢出视角下的中国城市金融科技网络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钟韵;田容荣;
摘要:科技企业为现代金融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金融企业通过市场购买技术服务,由此促成了科技企业通过技术溢出与金融企业建立创新联系。本研究依托商业银行向科技企业购买应用于金融科技新业务的技术交易数据,基于技术溢出视角,构建城市金融科技联系网络,运用网络分析方法探讨这一由新业务发展需求推动、产业间相互关联所形成的创新网络的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的金融科技网络已经形成,呈核心–边缘结构且具有小世界...
数据要素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及其机制研究————作者:邵喜武;朱雪;牛奕涵;宫然;邵诗迪;
摘要: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在各行业的碳减排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本文选择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作为研究样本,深入探究数据要素对农业碳减排的激励效应与溢出效应。首先利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分析数据要素对农业碳减排的激励效应,然后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对数据要素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传导机制进行检验,最后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据要素对农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最终得出结论:...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中外研究比较与启示————作者:易鑫林;朱竑;侯欣宜;胡蕊纯;
摘要:基于“制度-文化”的耦合视角检索了2000—2024年中国知网(CNKI)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梳理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演进过程,比较分析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在国内与国际不同语境下的研究阶段、热点主题及方法论方面的差异与共性。研究发现:(1)中、英文语境下该研究均呈现热度攀升趋势,但阶段特征分化明显:国内研究受政策驱...
地理科学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