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块油气田最新期刊目录
页岩储层限流射孔高效起裂机理————作者:朱柏宇;王大江;李奎东;肖佳林;朱志芳;张凡;
摘要: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是目前非常规储层开发的有效手段,但往往面临着非均衡起裂扩展的问题。限流射孔通过限制段内射孔孔数,进而提高射孔摩阻,已经被光纤监测、示踪剂监测等手段验证,能够提高多簇裂缝起裂均衡程度。然而,限流射孔裂缝几何形态与控制因素仍不明确。该文以涪陵气田某井为例,采用三维离散格子法研究了射孔簇尺度三维水力裂缝起裂行为,对比了射孔方式、射孔孔数、排量及黏度等因素对起裂的影响。结果显示:(1)射...
气井指数式一点法产能公式及应用————作者:聂仁仕;张楚豪;代金城;李小波;周浩;卢聪;曾凡辉;
摘要:现有基于压力平方形式的二项式一点法产能经验公式已广泛应用于勘探试气井的产能评价中,未见指数式一点法产能公式的理论推导及相关经验公式,亦未见基于拟压力和压力形式的一点法产能经验公式,严重制约了中、高压气藏探井试气产能的精准评价。对此,从天然气拟压力的定义及可简化形式出发,基于气井指数式产能方程,推导了用压力平方、压力和拟压力形式表示的通用指数式一点法产能公式,该公式显示出气井无阻流量与地层压力、生产...
注入井固井质量缺陷对水泥环界面密封完整性的影响分析————作者:古臣旺;冯永存;张帅;苏飞宇;李晓蓉;邓金根;
摘要:在井筒流体注入过程中,低温流体驱动水泥环双界面中的初始裂缝持续扩展,致使水泥环密封完整性失效。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固井质量缺陷进一步加剧了界面裂纹扩展的复杂性。针对此问题,基于多孔介质热-流-固耦合理论,建立了注入井水泥环界面裂纹扩展数值模型,揭示了流体驱替下水泥环双界面裂纹扩展机理,并深入研究了套管偏心、泥饼影响和水泥环缺失3种固井质量缺陷对裂纹形态和扩展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环/地层界面裂纹(...
Cinco-Ley模型在评价水力压裂效果中的应用及确定井控的原始地质储量————作者:陈元千;
摘要:水力压裂技术的实施,是提高井产能和增加气藏采收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国际上天然气的开采,主要集中于深层的致密气(k=0.1~1.0 mD)和超致密(k=0.1~0.01 mD)的砂岩和页岩气藏。评价气井水力压裂的效果,除气井的产量外,还有通过水力压裂形成的裂缝导流能力(k_fw_f)和裂缝的半长(x_f)。Cinco-Ley于1981年提出的评价方法,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的引用。然而,利用Ci...
东濮凹陷油田卤水锂资源分布特征及富集机制————作者:张云献;卫兴;师红杰;蒋龙;王利伟;高志飞;周勇水;刘明亮;
摘要:东濮凹陷是典型的陆相盐湖盆地,其油田卤水中富含丰富的锂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该研究在东濮凹陷采集了不同层位的卤水样品,基于水化学组分结果构建了神经网络模型,对原始地层水的锂质量浓度进行了预测,探讨了油田卤水锂资源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了锂的物质来源,最终提出了东濮凹陷油田卤水锂资源的富集机制。锂资源平面上主要集中在东濮凹陷的北部区域,纵向上以沙三段(Es3)地层富集...
大侏罗沟走滑断裂变形特征、形成机理及控藏作用————作者:钟厚财;邓勇;王贵重;付永红;朱哲;李幸运;武小宁;屈琳;姚燕飞;
摘要:大侏罗沟断裂是准噶尔盆地典型的走滑断裂,前期受地震资料品质限制,微小断裂识别困难,整体研究不够深入。基于新采集的“两宽一高”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物理模拟实验,对大侏罗沟走滑断裂变形特征、形成机理及控藏作用展开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大侏罗沟走滑断裂纵向上具有晚海西期逆冲-压扭走滑变形、印支期压扭走滑变形、燕山期张扭走滑变形三层结构;平面上具有主位移带—叠接区—尾端三段式展布特点。大侏罗沟走滑体系为盆地边...
查干凹陷巴音戈壁组烃源岩干酪根热模拟实验————作者:张成富;齐真真;吴早平;王世红;
摘要:为了评价查干凹陷深层巴音戈壁组勘探潜力,采用黄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进行热模拟实验,获得生烃动力学参数,并结合热史、地温场等,利用盆地模拟技术分析生烃史,建立了查干凹陷生烃模型,评价了巴音戈壁组生烃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巴二段烃源岩Ⅱ2型干酪根生成液态烃的活化能介于44~54 kcal/mol(1 kcal/mol=4.184 kJ/mol),活化能主峰为49kcal/mol,...
查干凹陷苏红图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作者:万涛;
摘要:沉积盆地内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深化盆地构造活动认识等提供重要的深部地质信息。文中通过测定查干凹陷苏红图组火山岩样品的化学元素,讨论了火山岩的成因、岩浆源区、产出构造环境及其构造意义。化学元素组成特征显示,火山岩SiO2质量分数在基性岩范围内,多具有高碱、高钾、富长石的特点;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普遍富集Pb,多数样品富集Rb,Th,Ta和Nd,亏损U,Sr和Ba;稀土元素...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桌子山地区中—晚奥陶世沉积环境演化————作者:姚凤南;李华;何幼斌;姜纯伟;何一鸣;吴吉泽;张显坤;
摘要: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晚奥陶世沉积演化及环境分析研究相对较少,文中通过对桌子山地区开展野外露头实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前人的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对该区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综合分析认为:1)桌子山地区共划分出9种岩相、4种岩相组合,根据成因分析得出浅水台地沉积、等深流沉积、重力流沉积和深水原地沉积4种主要沉积类型。2)桌子山组沉积时期,海平面最低,古盐度较低,气候干热;克里摩里...
风化壳型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以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周缘石炭系为例————作者:连丽霞;刘汉青;王剑;董春梅;刘明;谢礼科;林承焰;
摘要: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周缘石炭系火山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其中风化壳型储层是研究区主要的储层类型之一。基于岩心、薄片、测井和试油试采资料,对其储层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精细研究,明确了储层的发育模式和平面分布有利区。研究表明:1)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喷溢相中酸性熔岩和爆发相火山碎屑岩,储集空间以各类次生溶孔为主,储层类型整体属于中—高孔低渗型;2)不同岩性和岩相之间的储集空间和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其...
气井产能评价的内涵、内容厘定及意义————作者:蔡珺君;刘晓东;刘微;甘笑非;周芳芳;胡怡;徐睿;
摘要:近年来,在四川盆地常规气气井产能评价实践过程中发现,产能评价过程存在研究系统性不足、产能概念混淆、相互关系不清的问题。为探索并解决现场问题,文中围绕气井产能评价在气井绝对无阻流量评价、气井配产以及稳产能力评价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明确了各方面的内涵和外延,并形成系统产能评价思路,整合后的产能评价包括6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总结了3个方面的特点。研究成果在四川盆地不同类型气田不同开发阶段的应用,证实...
高含水气顶油藏不同分区注气驱液扩容效果评价实验————作者:罗波波;高辉;王志宝;姚行顺;吴润桢;张亮;
摘要:含水气顶油藏油气水渗流规律复杂,分区分带明显,注气排液技术难度大,严重影响达容达产。文中针对中原油田W2高含水气顶油藏条件开展长岩心驱替实验,分析了水淹油环和液侵气顶的注气驱液扩容效果及多轮次注采气能力。结果表明:水淹油环残余油饱和度较高,充分利用重力稳定驱、排水辅助扩容模式及提采协同扩容模式可获得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和较高的含气饱和度;液侵气顶注气驱液扩容效果受液侵量及渗透率影响相对较小,含气饱...
稠油油藏CO2辅助蒸汽吞吐的增压-增流协同机理————作者:李景伟;魏建光;徐庆;李江涛;张德龙;谭科;
摘要:为了明确影响稠油油藏CO2辅助蒸汽吞吐的关键机理并优化注入参数,文中以大庆某浅层稠油油藏为例,开展了CO2辅助蒸汽吞吐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探索了关键参数对蒸汽吞吐、CO2辅助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揭示了CO2辅助蒸汽吞吐开发的关键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了CO2辅助蒸汽吞...
顺北缝洞型凝析气藏气油比变化规律及见水预警信号————作者:龙涛;孙艳坤;王贺;刘蕊;张云;马龙杰;张旭;金诚杰;
摘要:针对顺北地区凝析气藏生产过程中,生产井气油比经常出现变化,部分井含水上升较快,个别井出现暴性水淹现象,极大伤害单井产能。基于生产动态分析,探索总结气油比变化规律,确定影响气油比变化因素,明确了3种气油比变化规律。地层压力大于露点压力时,气油比基本保持不变;气井见水或发生反凝析时,气油比呈现上升趋势;当沟通深部储集体或者发生水侵时,气油比下降。通过检测气油比和组分变化,找到顺北凝析气藏见水预警信号,...
边水碳酸盐岩气藏水侵及注CO2控水提高采收率实验机理——以普光气藏为例————作者:宋兆杰;曾大乾;韩啸;张睿;曹长霄;石志良;李培宇;姜佳彤;宋宜磊;
摘要:非均质边水碳酸盐岩气藏多井排开发过程中水侵规律复杂,严重损害气井产能。注CO2能发挥良好的控水作用并能促进碳埋存,但其多相流体的流动机制和提高采收率机理仍不清晰。文中以我国普光气藏为例,设计并开展了衰竭式开发及注CO2控水开发的物理模拟实验,结合核磁共振监测技术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非均质边水气藏的水侵规律及注CO2作用机理,验证了...
征稿启事
摘要:<正>《断块油气田》创刊于1994年,主要报道断块油气田勘探开发、钻采工艺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旨在提高断块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水平,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开设栏目有专家视点、专论综述、地质勘探、开发工程、钻采工艺、综合资讯,以及非常规油气等新热点专栏。欢迎国内外作者、读者登录本刊官方网站(http://www.dkyqt.com),踊跃投稿(本刊不收取任何费用)、关注期刊动态。1...
薄互层致密气藏水力压裂影响因素分析及工艺优化————作者:白玉湖;张浩;
摘要:随着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开发走向盆缘,气层变薄且多层叠置,大部分气层厚度不足5 m,岩性复杂,呈砂岩与泥岩、煤层、泥灰岩互层,垂向地质力学性质变化大,采用常规水力压裂方法开发效果较差,约21%的井压后产能低于预期。针对上述问题,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及气藏数据,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复杂岩性薄互层致密气藏水力压裂影响因素分析及压裂工艺优化研究。通过对致密气井地质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获取储层、隔层及夹层...
深层碳酸盐岩多期次非均匀构造应力场裂缝定量预测————作者:李辉;曾大乾;游瑜春;刘国萍;王丹丹;赵向原;尚墨翰;
摘要: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发育多期断裂,构造裂缝在空间上呈现复杂分布。文中采用多趋势融合概率体随机建模方法构建储集空间分类模型,在该模型约束下,基于测井动态、岩石力学参数和三轴岩石压缩实验数据,采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算法构建研究区非均质岩石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共经历3期造缝。2)利用胡克定律、应变能与表面能均衡理论及岩石破裂准则,定量预测了不同期次裂缝密度空间分布。3)燕...
水平井重复压裂管外窜流模拟及防窜控制方法————作者:任佳伟;白晓虎;陈军斌;周涛;卜军;余金柱;董奇;
摘要:水平井在重复压裂过程中经常出现裂缝向水泥环扩展的现象,造成套管与固井水泥环或固井水泥环与井壁之间的窜通,压裂改造有效性难以保证。针对此问题,采用黏聚力单元法,建立了考虑固井质量完整性的裂缝扩展模型,讨论了水泥环厚度及段间距对压裂管外窜流的影响。同时,以长庆油田水平井重复压裂试验区实际工程数据为基础,进一步对水平井重复压裂管外窜流主控因素进行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重复压裂管外窜流预防控制图版。结果...
静态磁聚焦阵列套变监测技术————作者:徐菲;王卓;黄华;罗庆;
摘要:套变监测贯穿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管理全生命周期,是实现安全、环保、高效开发的核心环节。油套管是保障油气田安全生产的一道重要屏障,在不动管柱的前提下,传统套管变形监测技术,例如多臂井径、超声波测井等,无法透过油管准确监测、评价套管的形态及损伤变形情况。本文研究了一种在油管内监测油套管损伤、变形的阵列监测技术,仪器最大外径43mm、耐温175℃、耐压138MPa,可实现角向分辨率30°,范围60-47...
断块油气田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