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言学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当代语言学

当代语言学

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期刊周期:双月
复合影响因子:1.012
综合影响因子:0.600
官网:https://ddyyx.ajcass.com/
主编:完权

  当代语言学最新期刊目录

数智化国家语言能力服务强国建设————作者:文秋芳;

摘要:国家语言能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本研究基于国家语言能力三角理论,采用潜在典型应用方案分析方法,探究数智技术如何驱动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设计了数智技术驱动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的三个潜在典型应用方案,并发现:每个方案对数智技术驱动国家语言能力发展都有效果,但强度不同;每个方案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五大本质特点对国家语言能力的需求,但关联度有差异。研究还分析了数智技术驱动...

小句复合体理论视角下不同成长背景儿童的叙事语篇构建研究————作者:郝美玲;孙飞宇;荣晓玲;刘友谊;李甦;

摘要:本研究基于小句复合体理论,从语篇连贯性、语篇构建模式及语篇复杂度三个维度来衡量儿童的语篇构建能力,并根据所选用的指标是聚焦整体语篇还是局部语篇,将上述三个维度的指标分为粗粒度指标和细粒度指标。研究以处于不同成长背景的三组5岁左右汉语儿童的叙事语篇为分析材料,考察上述指标是否能够刻画学龄前儿童叙事语篇的构建能力。结果发现:1)学龄前儿童能够通过“成分共享”的方式构建连贯语篇;2)粗粒度指标能够更加有...

“流水句”的“断-连”解读————作者:徐晶凝;

摘要:有学者认为“流水句”是汉语特有的一类复句,有学者认为并非如此。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并结合汉语和英语的语言事实,指出“流水句”在文献中具有两种不同含义,指称三种语言片段,无论是“可断可连”还是“宜连而不断”的语言现象,都非汉语所独有。文章认为,英汉语言事实的对比,需要越过书写规范上的差异去探究句法实质,如此才可深入研究流水句的构造机制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基于离心型加标算法的英汉情态词句法分析————作者:王晨;

摘要:英汉情态词在语义上较为接近,但在句法运算中是否获得同类标签尚无定论。过往研究基于词项中心语投射假设,认为词库中同一个词项在句法结构中一般只能加同一种语类标签。汉语情态词句法分布与英语多有不同,因此两者应属不同语类。具体来说,英语情态词主要发挥语法功能,而汉语情态词可以做实义词项,包括名词、形容词、副词。本文基于Adger(2013)的离心型加标算法,认为标签与词项虽一同存储在词库中,但两者应该完全...

“双音连词+说”中“说”的隐性主观化表达功能————作者:殷祯岑;

摘要:“双音连词+说”中,“说”的核心语义功能是隐性主观化表达功能。作为共时话语策略的隐性主观化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特殊实现方式,指言者刻意隐藏个性化的情感、态度、立场、识解,营造客观表述的印象,以退为进地进行主观意义的表达。它以言者的表面隐退区别于一般的主观性表达,又以言者的实际在场区别于真正的客观性表达。“说”是这一策略的功能载体。论文尝试论证这一观点,并对其功能来源及隐现问题作出解释

曲言负极词的以熵博弈功能————作者:蒋勇;祝克懿;

摘要:本文评述梯级模型理论(Israel 2011)对曲言负极词的阐释力,从信号博弈论的视角重新审视自然语言中存在曲言负极词的理据。Israel提出了极性词语的梯级模型,认为极性词语都具有量值特征,曲言负极词具有弱化语气的功能,可用高量值与低信息值的规约捆绑关系说明曲言负极词的极性特征。然而,我们发现许多曲言负极词既不具有量值特征,也不具有弱化语气的功能。曲言负极词反映了交际者以熵博弈的优选策略,基于矛...

再论边界效应的测量方法——基于空间自回归模型的蒙特卡洛模拟————作者:黄河;

摘要:本文改进了黄河、蔡卓(2024)探索边界效应的计量方法,基于空间自回归模型的蒙特卡洛模拟,探索宜兴明代乡界对语言地理的影响,证明消亡一百多年的历史边界依然有显著的边界效应。本文分析边界消亡后其效应存续的原因,并指出未来在比较不同边界效应大小时应该考虑的条件。本文所开发的方法不仅可拓展到其他区域边界效应的计量分析上,还可以拓展到山河阻隔效应的研究上

同质复数与异质复数:跨语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作者:黄瑞玲;

摘要:本文在类型学视角下回顾同质复数和异质复数的研究背景与研究历史,并辨析同质复数(普通复数)与异质复数(关联复数、相似复数)的异同。通过归纳普通、关联与相似复数标记的历史来源以及三者间的演变方向,可看到不同的历史来源塑造了三种复数标记在共时分布中不同的句法语义特征。在研究展望方面,本文提倡汉语学界统一复数概念相关术语,并加强研究汉语的异质复数、复数标记的来源与演变方向以及代词复数语义参项等问题

从舌尖-舌面连续统看汉语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的分布差异————作者:张吉生;

摘要:汉语[i]和[y]是典型的舌面元音,也分别是韵母齐齿呼和撮口呼的标记。汉语全部14个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的分布差异是十分有趣的现象,以前乏人问津。文章以舌尖-舌面连续统为视角,通过跨语言语料分析,提出了汉语声母辅音舌尖-舌面连续统。文章认为,汉语舌面性越强的韵母要求声母的舌面性越高,汉语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与声母共现的分布差异与声母和韵母的舌面性程度有关,这是一种声韵母和谐组合的现象

后置型主观小量标记及其演化——潮安(登塘)话的“囝”“物”“定”————作者:柯淑玲;林华勇;

摘要:汉语的主观小量标记有前置型,也有后置型。与英语相比,后置型主观小量标记更具汉语特点。潮安(登塘)话有三个后置型主观小量标记“囝”“物”和“定”,分别位于量词/数量结构、指量(名)结构之后和句末。“囝”表示实际时空量小于预期量,直接源自小称;“物”表示实际时空量和动作量小于预期量,其直接来源为名词“物”;“定”表示实际事态量小于预期量,其来源为动相补语。潮安(登塘)话的事实可进一步深化对主观小量这一...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增强话语能力————作者:刘须宽;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塑造中国语言文化自信的理论指南。体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立场,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汇通哲理性与学理性的思想阐发立场,贯通语言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辩证发展立场,遵循源自人民与造福人民的语言价值立场,站稳汉语汉字的中国语言文化自信立场,以及践行汉语汉字的世界化立场。学习借鉴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方式,增强话语能力,要善于以群众语言织密党群干群联系,要以直抵人心的简约白话彰显语言说服...

人类真实语言为什么不会无限中心递归————作者:陆前;刘海涛;

摘要:递归被认为是语言的本质,但真实语言的中心递归不超过三层。尽管有研究认为记忆限制了无限中心递归,却不能解释为何存在特定的层数界限,而且例证研究无法探求句长、递归和句法复杂度三者的关系。本文先界定“递归”,后提出中心递归的句法依存模型和计算模拟方法,再引入平均依存距离(MDD)来计量句法复杂度。通过统计英语依存树库发现,含一层中心递归的句子占5.60%,二层中心递归仅出现一次,无三层及以上的中心递归;...

等级含义研究的新发展————作者:陈莉;

摘要:语用等级含义近年来的研究有两个新的发展趋势:一是重新定位等级含义所处的语言模块,将其设置在句法-语义-语用的交叉界面上;二是将等级含义与极性现象、极项理论相融合。本文旨在评述这两个发展趋势,详细分析等级含义的句法实现路径以及等级含义与极项、任选效应的关系,并介绍汉语研究对等级含义新理论的应用。本文认为,等级含义研究的新发展能够揭示语法结构与推理结构的相互作用,为探索句法-语义-语用模块之间的交互提...

概率理论下的“常常”和“往往”辨析————作者:周韧;

摘要:本文依据概率理论分析现代汉语频率副词“常常”和“往往”的异同。文章首先在马真(2004)的基础上,说明周韧(2015),石定栩、孙嘉铭(2016, 2017),朱馨予、潘海华(2023)等研究的得失。文章接着介绍了语言学研究中的两种概率理论:比例论和相对频数论。本文提出,频率副词的语义都可以从概率的角度进行解读。“常常”是基于比例论计算概率的副词,对概率测算条件的要求较为宽松。“往往”是基于相对频...

正预期副词的反预期套叠————作者:张耕;姜毅宁;

摘要:本文以套叠模型解释正预期副词的系列问题。首先通过“解剖麻雀”之法,基于主观恰量的案例,提出正预期副词语义结构的套叠模型e(p),内层的p指作为概率事件的预期,外层的e指对于该预期能否实现的认识。只有形成否定性认识预期e(预期p不发生),才能在正预期(p已发生)环境中套叠反预期意义。正预期副词分为两类:“果然”套叠反预期标记是有条件的,“恰好、正好、真的”更能凸显反预期意义。两类的共性在于都能形成否...

从语义特征变化看汉语语义演变的三种类型————作者:李小军;

摘要:依据词汇项语义特征变化的情况可以将语义演变分为三种类型:与句法操作无关的隐喻或转喻、语义驱动的演变、句法(语境)驱动的演变。类型一:与句法操作无关的隐喻或转喻。整个过程就是词汇项部分语义特征保留、其他语义特征改变或消失,进入不同的语义范畴,导致词义发生变化,这一过程不依赖语境,是一种基于说话人的有意识创新。隐喻与具有隐喻性的转喻具有高度相似性,都是区别性语义特征的变化;如果是核心语义特征变化导致的...

来源于允让动词的前置话题焦点标记——从吴语瑞安话的“丐”看一类特殊的语法化路径————作者:吴越;盛益民;

摘要:本文基于温州方言论元性强调代词(前缀“丐”+人称代词)的已有研究,进一步考察瑞安话中组配能力更强、可与人称代词以外的其他名词性成分搭配的强调性附缀“丐”。本文考察了附缀“丐”的句法和语义表现、语用和话语功能,进一步明确这类“丐”已发展为话题焦点标记,语法化直接来源是允让动词,主要桥接语境是一般允让句

“确实、实在”句法-语义及句法-语篇功能的心理语言学验证————作者:柳恒爽;石定栩;

摘要:“确实、实在”是一对近义词,词典中经常互训,找到准确的区分方法是当务之急。本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的在线实验范式,探查“确实/实在”后跟可分级/不可分级命题时,对句末关键区阅读用时的影响。结果显示:1)“确实”可用于评价可分级命题和不可分级命题,而“实在”主要用于评价内容可分级的命题;2)“确实、实在”的句法-语义功能是对小句进行评价,但不会影响小句命题的真值,因而对句子加工的影响会立即发生并快速完...

汉语移就格的修辞意义认知加工研究————作者:崔慈行;

摘要:间接认知模型的激活是词汇概念认知模型理论用于解释修辞话语意义建构所假定的一个心理活动过程。本研究基于真假词汇判断反应时范式,考察被试在汉语移就格认知加工过程中间接认知模型激活的心理现实性以及不同句子条件下的激活差异。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移就句和直义句、移就句和无关句以及直义句和无关句三次检验结果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三种句子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蕴藏于移就句关键词...

琼斯与伯克斯洪:历史事实及学术评价————作者:陈满华;

摘要:李葆嘉等所著《尘封的比较语言学史:终结琼斯神话》颠覆性地评价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威廉·琼斯:“凡琼斯说对了的,都是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凡琼斯说错了的,都是以讹传讹或妄加猜测的。”“琼斯没有从事语言比较的具体工作,在其所有论著中也无一例。”该书同时认为“最早创立印欧语系假说(斯基泰语,包括梵语)和比较方法论的是荷兰的伯克斯洪。”本文提出质疑,通过事实和相关分析证明这些主张不能成立

  当代语言学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带头大哥666

    期刊和文章质量没得说,投稿后初审和外审速度非常快,基本两三周就会在系统更新进度,期间无任何修改意见;专家审的时间相对长一些,本次耗时近三个月,直接邮件通知并在系统显示退稿,没有任何意见。

    2023-07-12 11:51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当代语言学是C刊吗?
A:是C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