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最新期刊目录
中医药文化赋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作者:陈延秋;孔澳港;张妍;
摘要: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共通的文化渊源和共有的价值追求。中医药文化以自主性知识体系厚植精神家园的文化底蕴,以核心价值理念标识精神家园的价值目标,以集体记忆筑牢精神家园的情感纽带。因此,在实践中要通过重温共同的历史记忆,在历史回溯中实现同频共振;巩固共同的情感纽带,在情感回升中助推民族兴旺;凝练共同的价值理念,在价值回归中聚力文化育人;共享共同的实践成果,在实践回应中护航人...
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四重逻辑————作者:任志锋;王天娇;
摘要: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重要制度安排,其要义在于通过优势集成、资源整合、协同发力,打造全员参与、全程衔接、全方位联动的思政课改革创新协作体和思政育人有机体。为此,应遵循价值定向逻辑,通过构建有序进阶的价值目标、明确权责共担的价值规范、打造网状共生的价值关系,推动各级各类思政育人主体目标同向、和谐共生;遵循利益融通逻辑,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系统观念,...
现代性批判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理论史的经验启示谈起————作者:孙颖;
摘要:广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伴随时代更迭和逻辑转向走过百年历程,其针对发达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展开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对反思现代化的历史叙事和文明形态具有启发意义。一是在问题意识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聚焦合理化危机、合法化危机、人性危机,从批判理性主义观念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指明现代性危机根源于制度外延而非理念内核,强调对现代性本身加以现代化的辩证认识。二是在方法论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多元视角切脉现代社会问题,不...
事死如生:中国中古时期墓葬观念与生命意识探究————作者:王伟;
摘要:墓葬是现世生命的归宿,亦是信仰中另一种生命形态的接续。魏晋以降,墓葬仪式通过吸收儒、道、释之生命意识思想和民间鬼神信仰,形成独特的墓葬观念。墓葬仪式中的冥界想象与虚构,折射出人们对生的眷恋和对死的思考。伴随祭祀和鬼神观念的演变,墓葬礼仪、墓葬形制也与时俱进地发生变化。特定的墓葬习俗反映出民众鬼神信仰观念的特点,中古冥婚和招魂葬的兴盛,突显出墓葬文化中的魂魄二元对立观念,也展现出生命理念中注重精神自...
明人姚希孟交游考——以《文远集》为依据————作者:闫丽;李坛坛;
摘要:姚希孟是晚明东林党的中坚力量,也是江南文坛的重要人物。《文远集》收录了其致师长、朋友、门人、僧人及同僚的诸多书信,系统展现了其复杂的交游网络。从仕宦经历来看,姚希孟与老师韩爌、刘一燝在政治立场上休戚与共,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交友方面,姚希孟以诚相待,重情守义,在文社中与朋友互相切磋,通过文学创作表明其文学主张和文学思想。姚希孟对待门人关怀备至,尤其注重其读书应举与仕途发展。其与僧人的往来多为...
论数字治理背景下宪法权利与民法权利的互动重构————作者:曾庆辉;刘秦姚;
摘要:数字治理背景下,技术发展特别是数据信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引入,使得宪法和民法之间的要素相互渗透,尤其是在数据保护、数字身份、隐私权、言论自由等权利保障方面,二者的功能呈现交织与融合的态势。数字治理要求宪法与民法相互补充、相互依赖,无法简单地将其职能加以割裂或单独处理。在此过程中,宪法权利为民法实施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方向指引,民法权利则为宪法实施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性保障。而行政监管与平台自治的协...
儿童早期数字素养的价值意蕴、内涵框架与培育路径——来自OECD的国际镜鉴————作者:尹国强;赵安悦;
摘要:为助力学前儿童平衡技术风险和认知机遇,提升儿童与技术的互动质量,从生命早期缩小数字鸿沟,OECD提出“早期数字素养”概念,并构建包括数字技术操作、数字学习、数字游戏与自我表达、数字风险防范和计算思维五项关键领域的结构模型。培育儿童早期数字素养,OECD倡导确立儿童做技术主人而非工具的目标,依靠“媒—家—园—社”多主体协同合作,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课程和教学。这启示中国儿童早期数字素养的培育要...
可持续共生教育:驱动学前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新理念————作者:姚伟;李伟;
摘要:可持续共生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发展成果。可持续共生教育强调以生命中心为价值取向、以学会共同生活为关键目标、以赋能教师为核心举措,旨在通过教育培养可持续未来的建设者,实现人、社会、自然之间可持续共生的愿景。在可持续共生教育理念驱动下,学前教育变革与发展需要确立培养可持续共生未来建设者的目标、构筑蕴含和谐共生理念的课程、锻造具有教育变革能力的教师
人口老龄化、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作者:方显仓;刘倍玮;
摘要:本文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和脉冲响应函数(PVAR),研究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通过模拟不同老龄化率下的经济表现发现,老龄化对劳动供给、产出、消费结构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在低老龄化环境中,扩张性货币政策能显著提振经济活力,表现为较强的产出和消费增长,以及更为积极的金融市场反应。但在高老龄化环境下,劳动力供给萎缩、消费需求疲弱,政策的刺激效果显著减弱。...
何以为继:后连接主义社会中的时间困境与消解————作者:戴颖洁;
摘要:数字技术勃兴催生劳动时空重组与形态变革,带来劳动过程和控制方式变迁、工作与闲暇边界消弭。权力凭借数字技术侵入闲暇,并对劳动者的日常生活进行全面浸润和彻底改造,劳动者沦为全天候的应答机器。与此同时,资本借由“自主权幻想”的责任自治策略,以及协同化控制的群体压力,将时间权力去中心化,劳资矛盾隐身。面对劳动溢时化的困境,劳动者一方面任由资本编制的美丽虚幻图景来实现对超时工作的认同;另一方面,他们又迫切地...
“大思政”视域下思政课一体化改革:理据、逻辑与路径————作者:邵志豪;解庆福;
摘要:以“大思政”格局推动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大思政”视域下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是由意识形态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生态的整体功能共同决定的。推动“大思政”视域下思政课一体化改革要在厘清思政课程要素结构、关系及其演化的逻辑基础上,构建结构有序、整体关联、动态平衡的思政教育生态。具体而言,就是在微观场域进行学校思政课堂教学一体化,在中观场域构建区域协同共同体,在宏观场...
“以化增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铸魂逻辑————作者:常青;
摘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实现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究竟“化什么”“如何化”,决定着能否有的放矢地开展“一体化”教育教学活动及其效果。我们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铸魂逻辑的本质要求是解决“信”的问题。“信”为体、“化”为用,“以化增信”应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铸魂逻辑的集中表达。其中,“...
发展伦理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研究————作者:江凤艳;
摘要:发展伦理是以“发展”为道德价值取向的伦理价值体系,是对发展之过程、方法、关系和目标等进行深层伦理剖析和价值确认的问题域。从发展伦理维度研究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旨在“选择”更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性的发展手段、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强化其“规律”与“范式”阐释,构建以“规律叙事”为核心,以“价值叙事”“理念叙事”“创新叙事”为视角的分析框架。与之对应,需解答好三个递进式的基点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鲜明特色及启示价值————作者:关凤利;王棋;
摘要:现代化起源于西方并拓展至全球,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矛盾体。中国式现代化既反映现代化的本质意蕴、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体现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在现代化的起点、过程、路径、目标等层面展现出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创造性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如何成功推进现代化的时代课题,在现代化领导力量的坚定性、现代化战略规划的持续性、现代化精神力量的强大性、现代化发展趋势的先进性等方面体现出具有普遍性的世界...
南亚孔子学院发展状况及路向研究————作者:张胜勇;郑梦娟;
摘要:南亚孔子学院是传播中文和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还将成为培养南亚现代化进程所需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摇篮。本文采用对比法、个案法、统计法等方法,聚焦近五年南亚孔子学院的新成就、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其发展路向:加速孔子学院本土化发展,多主体协同模式制度化;契合本区域工业化进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精细化;突破教师培养单一模式,跨国跨界联合培养师资;打破教学资源时空限制,扩大数智化教学普及率;重视青少年群体学习特征,...
领域法视角下数据财产权益的理论构造与规则展开————作者:王艳梅;孙永敏;
摘要:采取何种恰当的方式规范数据的财产权益,使其既能够保障数据相关者权益又能够发挥数据财产价值,是充分发挥数据生产要素功能的主要理论难题。数据的主体多样性和利益重叠性特征,决定了任何一种类型的权利都无法满足规范数据财产权益的需求,单一部门法亦难以全面规范数据权益以达到法安定性和确定性的目的。以问题为导向的领域法学强调以综合性方法解决特定领域的复合型问题,为解决数据领域难题提供了新的范式。通过对数据领域内...
艺术教育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内在逻辑————作者:陈蓉晖;蔡文宇;常铭芳;
摘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担负着促进儿童审美能力、创造力及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中,“教师主导、技能取向”的传统教学模式削弱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导致艺术教育难以达成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目标。就此,本研究从儿童主体性视角出发,依托童年社会学、儿童心理学及儿童哲学等相关理论,通过“关注儿童—解读儿童—发展儿童—对话儿童”的多维度分析,探讨艺术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内在逻...
论婚前重大疾病告知义务规则————作者:马新彦;孙畅;
摘要:《民法典》规定结婚双方负有婚前如实告知重大疾病的义务,否则另一方可以请求撤销婚姻。法院在适用该条款时,存在“重大疾病”认定模糊、告知义务主体范围过窄、告知义务标准不清和婚姻撤销权行使规则存在漏洞等裁判困境。对于“重大疾病”的认定,应当根据该疾病对患病一方的行为能力、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伴侣权利的行使及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程度进行类型化。对于告知义务的主体,应当扩张至共同生活的主要家庭成员。对于告知义...
东北抗联精神在中国抗战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作者:仲海涛;
摘要:东北抗联精神,孕育于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实践,以其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深刻触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东北抗联精神唤醒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砥砺了中国人民克服万难的抗战意志,激发了中国人民誓死御侮的抗战决心,坚定了中国人民驱逐日寇的抗战信念,凝聚了中国人民勠力同心的抗战力量,成为推动抗战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作者:徐志民;
摘要:1931年9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中国共产党率先擎起抗日大旗,坚持北上抗日,始终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捐弃前嫌,倡导并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论抗战环境多么艰苦、险恶,中国共产党都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实施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积极配合和支持正面战场,不断凝聚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力量,始终引领中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zhaohhhh
绝不建议投稿。 可以说是一个十分糟糕的投稿经历了。 初审很快,一周通过,然后开始了接近三个月的外审。然后退稿。退稿意见是主题不符合本刊选题方向云云,一看就是模版化退稿。我就想问,不符合你们方向你踏马通过初审干什么?编辑的眼睛没用就扣了得了,垃圾期刊快他妈踢出c刊吧!!!!!
2023-11-10 16:38 -
奔跑的辣椒酱
4天退稿,挺快的,退稿理由:不符合我刊的定位和编辑的选题策划,建议另投他刊 。
2023-10-21 20:34 -
奔跑的辣椒酱
5.24投稿,端午节当天退稿。应该是没过初审,不过快且有回复,还能奢望啥呢?!
2022-06-06 11:32 -
Yangming_ak
1月12日投稿,1月21日退稿,建议另投它刊,效率还是挺高的
2022-01-24 09:53 -
zhaohhhh
投稿过程公开透明,审稿很快,老师很负责任,通过三轮评审,从各个方面圈选,并给提出深刻意见
2020-11-21 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