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稻米最新期刊目录
水稻叶片横向不对称性研究进展————作者:李杰;许桂玲;冯跃华;黄佑岗;
摘要:水稻叶片承载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多重生理功能,是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主要贡献者。沿主脉剖分,水稻叶片可一分为二,其两侧在宽度、厚度、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及氮含量等形态与生理特性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呈现出一种独特而明显的横向不对称性。在自然界中,对称和不对称性普遍存在,而生物发育过程中的不对称性被细分为波动不对称、单向不对称和双向不对称三大类。现有研究表明,水稻叶片的横向不对称...
新时期我国粮食产业经济安全战略研究————作者:周敏;
摘要:<正>粮食作为维系国民生命健康与社会稳定的战略物资,是支撑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其安全保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始终占据重要战略地位,这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经济社会稳定筑牢了坚实根基。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为农业经济和粮食安全生产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在此背景下,开展我国粮食产业经济安全战略研究,具有...
农产品短视频中“数字新农人”形象塑造研究————作者:徐利丽;
摘要:<正>立足当下,“农产品短视频”已然成为各大短视频平台上的重要内容类别之一。作为“互联网+三农”视域下的一种新型传播媒介,农产品短视频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不仅为农产品搭建了线上展示橱窗,拓宽了营销渠道,增加了变现途径,更重要的是,以极低的成本打破了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之间的壁垒。仅需一台智能手机,就能完成拍摄、剪辑、发布、运营等全流程操作,几乎能够实现“零成本”连接农产品的生产端、市场端和...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音乐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作者:冯瑶;
摘要:<正>随着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已不再局限于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而是更加注重教育、文化、医疗等全方位的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教育堪称新农村建设的“造血干细胞”,它不仅为新农村建设输送具备现代素养的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还通过文化的浸润筑牢乡风文明的精神根基
霍邱县再生稻快速发展的启示与建议————作者:冯宇鹏;
摘要:霍邱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坐落于水稻种植“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生态区。近年来,该县再生稻生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4年发展到4.5万hm2、增产粮食17.0万t,再生稻种植面积占该县水稻和粮食生产面积分别达到了25.4%和15.0%,目前已是全国再生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县。本文全面回顾了霍邱县再生稻从零星种植到快速发展的历程,展示了霍邱县在再生稻产能提升、示范推广以及综合效益等...
我国水稻节水灌溉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王波清;颜庭琦;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当前面临的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水稻节水灌溉的研究现状,系统归纳与分析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灌溉装备,指出了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展望了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未来水稻抗逆研究与节水灌溉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适雨灌溉与蓄雨型灌溉是水稻领域最为常见的节水灌溉模式;在大型农场中,水肥一体化装置与喷灌机是应用最为普遍的水稻灌溉机械。目前,我国水稻节水灌溉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特异性地形灌...
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项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赋能模式分析————作者:谭海波;
摘要:<正>人才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唯有通过汇聚高素质人才的发展空间,才能充分发挥人才集聚后知识溢出、技术扩散与产业协同等要素的乘数效应。在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更应重视高素质人才的集聚效应,尤其要抓好“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这一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路径,以优化新农村人才结构,推动农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长期秸秆还田下减氮增密对稻田土壤质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作者:梁烜赫;李善龙;赵鑫;王建新;李涛;辛雨薇;曹铁华;
摘要:水稻秸秆还田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和保护农田生态的有效措施,与化肥配施可协同提升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以水稻品种吉粳81为试验材料,在长期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基础上,系统比较了5种肥密处理对稻田土壤质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秸秆还田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较试验初始值大幅提升,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综合质量显著提高;在不同处理中,T3(密度增加...
再生稻头季机收条件下叶面施氮对再生季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作者:陈子方;李锦涛;曹玉贤;侯俊;
摘要:再生稻头季机收条件下再生季存在产量低和碎米率高等问题。叶面喷施氮肥是一种轻简化施肥技术,能有效补充作物对氮肥的需求且提质增效。于头季稻机收后分别在高施肥田块(HF)和低施肥田块(LF)采用大田裂区双因素试验设计,碾压状况为主区,包括碾压和非碾压,叶面施氮量为副区,包括0(N0)、1.0(N1)、3.0(N3)、5.0(N5)、7.0(N7)和9.0 kg/hm2(N9)等6个...
强化“稻+”模式研究与应用 推动低纬高原地区粮经作物协同发展————作者:李小林;屈云慧;董维;邓伟;奎丽梅;涂建;沈锡琼;
摘要:本文分析了云南“稻+”粮经协同模式的发展形势、存在问题,并从专用品种选育、协同模式研究以及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强化“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有效化解以云南为代表的低纬高原地区面临的粮经作物争地矛盾突出、粮食生产承受压力巨大以及综合收益偏低等诸多难题意义重大。通过推进“稻+”模式,能够推动粮经作物协同发展,进而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升耕地质量发挥引领作用
早籼稻中组143机插秧龄和种植密度对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作者:李慧;兰天明;王晶卿;唐承翰;张玉屏;王亚梁;
摘要: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缓解秧龄延长导致产量损失的效应,本试验以常规早籼稻品种中组143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不同机插秧龄:20 d(B1)、35 d(B2),3个机插种植密度:30 cm×12 cm(D1)、30 cm×16 cm(D2)和30cm×18 cm(D3),考察不同处理下水稻群体的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长秧龄机插的早稻,其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发棵速度变慢,...
再生稻再生芽萌发及生长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作者:武亚谨;李阳;汪本福;张枝盛;谢艺;张作林;程建平;
摘要:再生稻是一种在水稻头季收获后,采取特定的栽培措施使头季水稻休眠芽再次分蘖成穗结实,实现二次收获的种植模式。这种种植模式能够充分且高效地利用温光资源,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是我国提升稻田种植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产量构成因子中,有效穗数对再生季产量及其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而再生季有效穗数主要取决于再生芽的存活数量以及成苗数量。由此可见,提高再生芽的存活率和成苗率是提升再生季产量的...
霍邱县再生稻快速发展的启示与建议————作者:冯宇鹏;
摘要:霍邱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坐落于水稻种植“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生态区。近年来,该县再生稻生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4年发展到4.5万hm2、增产粮食17.0万t,再生稻种植面积占该县水稻和粮食生产面积分别达到了25.4%和15.0%,目前已是全国再生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县。本文全面回顾了霍邱县再生稻从零星种植到快速发展的历程,展示了霍邱县在再生稻产能提升、示范推广以及综合效益等...
双季晚稻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作者:蒋欣彤;窦志;廖萍;高辉;
摘要:双季晚稻的产量与品质受到茬口衔接状况、温光资源条件、品种自身特性以及栽培技术措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系统剖析了影响双季晚稻生产的关键要素,着重阐述了品种合理选择、适宜播期确定、栽插方式优化、氮肥科学运筹以及水分精准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通过精心优化栽培措施,能够显著提升双季晚稻的产量,并有效改善稻米品质。未来的研究应着重加强早熟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以及丰产、优质、抗逆栽培技术...
滨海盐碱地泡田期灌排方式对土壤含盐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作者:颜思彤;朱济邹;张翔;汪璐璐;左博源;孟天瑶;陈英龙;戴其根;韦还和;
摘要: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的盐池(包含轻度、中度和重度盐碱地三类土壤)中,以耐盐水稻品种南粳盐1号作为试验材料,于泡田期设置两种灌排处理(T1和T2),探究滨海盐碱地泡田期不同灌排方式对土壤含盐量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T1:将盐池内土壤翻地1次,24 h后灌溉3~4 cm水层,24 h后落干,12 h后再次灌溉3~4 cm水层,24 h后排水;循环2次。T2:将盐池内土壤翻地2次,48 h后灌溉3~4...
梯田水稻钵苗育秧及轻简化抛栽技术————作者:应俊杰;秦叶波;顾天飞;朱贵平;何豪豪;马义虎;徐春春;杨亚军;
摘要:梯田是山区和丘陵地带重要的耕地资源。然而,近年来梯田种植水稻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经济效益偏低、农村劳动力匮乏、机械化配套设施不完善、灌溉条件不佳等,这些问题致使大量梯田资源未能得到高效利用。梯田水稻钵苗育秧与轻简化抛栽技术充分依托山区梯田的生态优势,以优质稻品种为根基,借助工厂化钵苗育供秧以及轻简化抛栽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该技术结合科学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早稻前期低温寡照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技术————作者:唐新鑫;张舟娜;肖德顺;陈丽萍;王丹英;朱亦君;张晓果;徐春梅;
摘要:早稻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稳定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使得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给早稻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早稻的生长周期中,前期低温寡照常导致种子萌发受阻、幼苗生长迟缓、分蘖数量减少以及成穗率下降,严重制约早稻的产量。本文综述了前期低温寡照对早稻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和相关抗逆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了耐前期低温寡照的早稻品种评价指标,总结了提...
叶面喷施纳米硅对盐胁迫下水稻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作者:韦任园;李荣凯;谭彬;崔茂亚;刘知博;刘嘉桐;韦还和;戴其根;许轲;陈英龙;
摘要:以南粳9108为供试品种,在育秧期间设置纳米硅叶面喷施(5.5 g/L)和清水喷施处理,之后将秧苗分别移栽到设置有3个盐浓度梯度(0、0.2%、0.3%)的桶中,探究叶面喷施纳米硅对盐胁迫环境下水稻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盐胁迫明显抑制了水稻生长,表现为显著降低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以及气孔导度(Gs),同时促进了丙二醛(MDA)含量的...
寒地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高产群体物质生产特征研究————作者:蔡永盛;薛菁芳;杜晓东;徐令旗;赵海新;杨丽敏;冯延江;陈书强;
摘要:选用分蘖能力与穗型大小存在差异的两种水稻品种为材料,深入探究了寒地超级稻与常规品种高产群体(产量高于9 750 kg/hm2)的物质生产特征。结果显示,高产群体在抽穗期呈现出以下显著特征:群体生物量、叶质量以及茎鞘质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在生物总量和籽粒产量中占比较大;同时,具备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高效叶面积率。从抽穗期至成熟期来看,高产群体表现出干物质净积累量较高的特点,且在生物...
我国北方可降解膜水稻覆膜插秧机械研究进展————作者:卢淼;张玮平;胡安瑞;王刘西航;杨圣杰;展颖超;魏立兴;傅生辉;国磊;刘双喜;
摘要:我国北方地区凭借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自然条件,在优质稻米生产方面具备独特优势。然而,受地温较低、水资源短缺、农药化肥过量施用以及传统塑料地膜污染等因素制约,北方水稻种植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可降解膜水稻覆膜插秧机械采用生物可降解地膜作为覆盖材料,将高效插秧技术与覆膜作业有机融合,实现覆膜与插秧的同步作业,集增温保湿、抑草节肥、防治病虫害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此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的成...
中国稻米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