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发动机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7:05:21

车用发动机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Vehicle Engine

期刊周期:双月
复合影响因子:0.818
综合影响因子:0.535
官网:http://www.cyfdjjournal.com
主编:段金栋
平均出版时滞:244.6913

  车用发动机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多健康因子和IPSO-LSTM模型的锂电池健康估计————作者:李珺;陈小然;徐亮;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健康因子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PSO)优化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SOH)估计方法。从在线测量的电压、电流、温度曲线中提取13个备选健康因子,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最终获得4个健康因子作为IPSO-LSTM模型的输入,通过试验验证所选健康因子的适应性,实现SOH准确预测。取每个电池样本的50%,60%,70%数据作为训练集,其余作为测试集,与PSO-LST...

浇注工艺对重力铸造铝硅合金机体组织的影响————作者:毛郭灵;刁占英;王根全;林杰威;王韬;何晓东;

摘要:利用模拟指导大型复杂结构零件的工艺优化能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采用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浇注工艺(浇注时间和温度)对重力铸造铝硅合金机体组织(二次枝晶间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级阶梯样件和重力铸造铝硅合金机体的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模拟结果的偏差较小。浇注时间一定时,随着浇注温度升高,二次枝晶间距先减小后增大,最佳浇注温度为695℃;浇注温度一定时,随着浇注时间增加,二次枝晶间距先减小...

基于疲劳强度分布的双过渡P-S-N曲线研究————作者:景国玺;苏越;陶帅;宋雅丽;屠丹红;孙腾腾;

摘要:以往研究发现,不同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分布随着载荷水平的变化往往有不同的分布类型,而不同寿命对应的疲劳强度一般近似服从同一分布。基于“等效疲劳强度”概念可以合并不同疲劳寿命下的数据,在假定总体样本的疲劳强度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一些经典的模型如Strohmeyer模型,采用上述方法时往往在中周到高周或中周到低周的过渡段拟合效果不佳。对此,构建了一种含两个过渡段的中高周S-...

一种新的润滑油黏温方程及试验研究————作者:刘忠鑫;王怀光;吴定海;宋立强;杨宝健;

摘要:黏度是润滑油的重要性质,黏温特性对开展润滑油在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选用了6种车辆动力和传动系统常用润滑油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润滑油的黏温特性研究。首先,通过试验方法测定了选用油品的黏温数据,并分析了润滑油黏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然后,利用回归分析方法,评估了现有黏温方程对选用油品黏温数据的拟合精度和预测误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黏温方程。试验结果表明,与现有黏温方程相比,改进的黏温方程在描述选用油...

排气门正时对高比例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研究————作者:宫艳峰;钱丁超;马赫阳;刘铭礼;解方喜;孟祥龙;

摘要:采用自行开发的可变气门机构,在高压缩比点燃式发动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排气门正时对高甲醇掺烧比甲醇-汽油发动机燃烧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提前排气门正时会使燃烧开始时刻(CA5)滞后,燃烧持续期延长,结合点火正时后,燃烧相位得到改善;在排气门正时结合最佳点火正时下,等效有效比油耗(be)和NOx排放都得到明显改善,在最佳点火正时下,排气门正时前移可以使M...

压端与涡端旁通对Soot排放差异的影响研究————作者:李宣陶;吴怡;闫妍;左子农;韩志强;王健;

摘要:针对WP12重型柴油机,试验研究了两级增压系统中压端与涡端旁通引起的滞燃期、峰值缸温、燃氧当量比差异导致的Soot排放差异。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旁通方式可以达到近乎相同的进气压力,在本试验工况下,压端旁通Soot排放要明显高于涡端旁通Soot排放,其Soot排放差异随进气压力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涡端旁通滞燃期比压端旁通滞燃期更长,但滞燃期差异变化很小,且与Soot排放差异相关系数较低,为0.35。...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降怠速再生可靠性试验研究————作者:董光雷;孙楠楠;南征;张秋实;刘海涛;华伦;

摘要: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频繁怠速再生,这种不正常再生是导致DPF高温烧裂的主要原因,导致DPF可靠性降低。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搭建燃烧器台架对堇青石DPF进行重复性降怠速(DTI)测试,探究了相同碳载量及再生工况下DPF再生的一致性,通过DPF载体内部的温度分布、PN排放特性以及最终CT扫描结果,评估了DPF的耐久性及坚固性。结果表明:30次DTI测试中,DPF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

基于加工工艺的活塞环质量损失特性预测研究————作者:程桃桃;刘新田;王进钢;

摘要:针对传统加工中质量损失检测延迟的问题,希望通过检测次品来减少损失,但发现次品时已经产生了损失,难以实现实时质量控制的目标。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工过程的质量特性损失函数模型。以活塞环氮化过程为例,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氮化过程的主要因素,然后将其与非对称质量损失函数进行耦合,得到质量特性损失模型。此外,考虑到加工误差造成公差范围内的隐性质量损失,引入隐性质量损失-生产成本来计算并...

利用飞轮瞬时转速信号评价三缸机缸内做功能力的研究————作者:张志军;王尚学;陈晋兵;程勇;尹伟;

摘要:快速诊断内燃机各缸均匀性有利于为缸内燃烧过程控制提供信息,进而改善内燃机工作性能。以三缸机为例,对利用飞轮瞬时转速信号评价内燃机缸内做功能力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瞬时转速信号的获取及滤波方法,研究了影响缸内做功能力评价的各种因素。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利用飞轮瞬时转速推求的是内燃机输出的有效扭矩,其与缸内产生的指示扭矩有一定的偏差,这个偏差随内燃机工况的不同而不同;在计算中,往复运动部件产生...

基于平均值的柴油机进气系统故障实时仿真研究————作者:林异凤;吕慧;阴晋冠;孙诗跃;智海峰;李菲菲;

摘要:为了给柴油机PHM算法的验证提供虚拟实时仿真环境,基于平均值和等效模型原理对大功率增压柴油机故障硬件在环实时仿真进行了研究,并以空滤器堵塞故障和中冷器效率下降故障为例验证了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时仿真周期为10 ms的情况下,故障实时仿真模型平均误差低于5%,可以满足柴油机PHM算法实时仿真验证的需求

多元燃料低温喷雾特性预测模型构建及仿真分析————作者:黎一锴;陈佳森;孙成瀚;杨子明;潘家营;

摘要:为探究低温工况下醇类掺混对柴油喷雾特性的影响,明晰多元燃料物性与喷雾特性的联系,利用高速摄影技术进行了柴油与丙醇、己醇混合燃料(醇类掺混比分别为0%,20%,40%)低温工况喷雾试验,基于掺混燃料各组分物性进行了Higgins液相贯穿距预测模型修正以及CONVERGE仿真破碎模型参数修正,并进一步通过仿真探究了醇类掺混对柴油喷雾温度及当量比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工况下,醇类的蒸发性远好于...

基于余热循环利用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动力电池预热研究————作者:丁鹏;张美娟;顾骁勇;张鹏博;高粱;

摘要: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低温性能差、发动机起动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动力电池和发动机冷却余热耦合利用方法。利用发动机废热通过相变材料组成的中间换热器加热电池冷却液,动力电池冷却液流入发动机水套直接预热发动机。探讨了电池和发动机冷却液传热规律,构建了余热回收模型,搭建了基于废热循环利用的双向预热模型,利用ANSYS进行了模拟仿真;设计了基于多级串联换热器的双向预热装置,实现了余热双向自动预热功能。开...

基于非线性谐波法的离心压气机动静干涉流动特性研究————作者:朱伟;张岩;郭敏;付雪青;曹晓琳;刘欣源;

摘要:针对高负荷、小尺寸离心压气机叶轮与扩压器之间存在强烈的非定常扰动问题,采用Numeca软件对带叶片扩压器的跨声速离心压气机进行数值分析,基于非线性谐波法开展动静干涉非定常流动特性研究,探讨动静干涉非定常流动机理。通过试验结果验证数值设置的合理性,对比定常计算与非线性谐波法计算结果,探讨压气机内部流场差异,选取典型工况点对压气机叶轮和有叶扩压器的内部流动及动静干涉非定常流动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I-GWO-BP神经网络的柴油机NOx排放预测模型————作者:张凯强;王勇;翟军强;江先锋;王小雷;王宁峰;

摘要:针对高原环境不同海拔地区工程机械柴油发动机NOx排放与实际运行工况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维度学习的狩猎(DLH)搜索策略改进GWO-BP神经网络的NOx排放预测模型。利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高原地区叉车进行不同海拔下的实际运行工况排放试验,并将试验数据作为数据集,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完成预测模型的输入特征选择。结果表明:I-GWO-...

燃料电池发动机用空压机关键指标分析及试验研究————作者:芦宇航;马明辉;郝冬;郭志军;

摘要:空压机作为燃料电池空气供应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响应时间、油蒸气含量和耐振性对燃料电池系统的动态变载、使用寿命以及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以某款气浮轴承离心式空压机为研究对象,制定了详细的试验方法,旨在深入研究这三个关键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响应时间方面,随着节气门开度的减小,压比增大,排气阻力增加,导致空压机启动响应和动态变载响应时间相应增加,不同背压条件对空压机的响应时间具有较大影响。在油蒸气含量...

某六缸柴油机TCD燃烧系统优化匹配研究————作者:路博阳;李向荣;常江;赵伟华;李全帅;

摘要:以一款六缸发电机组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基于AVL Fire软件建立该六缸机TCD燃烧系统的三维仿真模型,利用试验结果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基于验证后的仿真模型,进行TCD燃烧室结构优化及油束夹角匹配。利用灵敏度分析法,以指示功率为评价指标,得出了燃烧室直径、下室出口直径等主要结构参数对TCD燃烧系统燃烧性能的影响程度,根据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优化各参数,并在改变结构参数的同时进行油束夹角匹配。燃烧系统...

基于等效电路模型参数辨识的锂电池SOC非线性组合估计————作者:高延增;王健;徐东辉;

摘要:锂离子电池属于刚性系统,呈现出丰富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和高度复杂性。其等效电路模型参数及SOC状态量随着电池的使用呈现出慢时变特性,利用常规的SOC估计方法通常存在精确度低、时效性差等不足。将电荷控制型忆阻器与一阶RC模型结合建立四阶混沌系统,利用状态观测器在线辨识混沌系统中的未知参数,实时获取一阶RC模型参数值;利用参数在线辨识值建立准确的一阶RC模型数学表达式,然后采用AEKF和SVR两个模型分...

超高压多次喷射条件下柴油喷雾发展特性研究————作者:徐丹;杨贵春;刘继林;徐春龙;李华乐;刘永旺;

摘要:为探明超高压条件下多次喷射燃油喷雾发展特性,利用高速摄影直拍技术,对高背景密度条件下超高压多次喷射喷雾发展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背景温度303 K,喷孔直径0.148 mm,背景密度60~140 kg/m3,喷射压力200~250 MPa条件下,随背景密度增加,燃油喷雾纵向发展受阻,燃油堆积后向径向发展,导致喷雾贯穿距减小(最大减小26%),喷雾锥角增加(最大增加1...

地面无人平台用柴电混合动力装置噪声源识别与降噪研究————作者:孔祥鑫;刘峰春;冯海波;黄旭;曹斯琦;毛玉欣;

摘要:针对某柴电混合动力装置作为高机动地面无人平台动力的低噪声目标特征需求,开展了柴电混合动力装置噪声源识别与降噪研究。通过传声器直采测试,获取了原始状态噪声水平与各辐射面基本对比;进一步通过基于声波波束成形原理的非规则声阵列测试,完成了主要辐射面的噪声源识别与高贡献位置定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声源包覆遮挡、复合涂层喷涂等降噪措施,最终实现了柴电混合动力装置表面声压级下降2.8~3.0 dB、声压下降27...

发动机二冲程减压制动性能分析及优化————作者:田峰;倪计民;欧成;欧阳裕茹;黄荣;刘勇;

摘要:基于一台14.8 L六缸增压柴油机,分析了分别采用CRB1.5和CRB2.0二冲程制动气门型线的制动性能。结果表明:采用CRB2.0气门型线且不带排气回流(BGR)相位时的制动功率最大。基于DoE方法,分别对CRB1.5和CRB2.0气门型线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不同发动机转速下存在最优气门型线,使得制动功率达到最大值。在高转速下,CRB1.5气门型线优化后的制动功率更大,在1 600,1 800,2...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