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学刊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2:05:53

城市规划学刊

城市规划学刊

CSCDCSSCI北大核心

Urban Planning Forum

期刊周期:双月
复合影响因子:6.434
综合影响因子:5.166
官网:http://upforum.wupen.org/
主编:吴志强

  城市规划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世界遗产中的规划遗产:结构、价值与分类————作者:王祝根;李浩;李百浩;

摘要:规划遗产是城市遗产保护研究的一个新兴方向,目前为数不多的学术成果主要聚焦于个体案例研究,由于缺少一定规模的样本考察和数据分析,各类城市遗产项目蕴含的规划遗产价值很难被客观而全面地呈现出来。为此,以世界遗产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与数据统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世界遗产名录中提取具有规划遗产价值内涵的城市遗产项目进行解读分析,研究发现:在世界遗产名录中,规划遗产是城市遗产极具普遍意义的价值要素;规划遗...

“规划教育的规划”学术笔谈————作者:段进;石楠;闫凤英;王世福;张悦;黄亚平;华晨;阳建强;冷红;陈志端;卓健;

摘要:<正>【主编按语】当前,中国城乡规划学科正经历深刻变革。城镇化进程的调整、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数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日益多元化,都在推动规划学科与教育体系的转型。本期笔谈以“规划教育的规划”为主题,邀请了多位学界与业界权威专家,围绕学科本质、教育模式、技术赋能、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既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守正创新,筑牢学科根基段进院士、黄亚平教授等学者指...

新质生产力视角的数据中心建设与空间规划策略————作者:徐素;赵民;

摘要:数据中心是新时代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对于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以新质生产力的视角,研判数据中心的布局态势和建设选址偏好,探讨其与新城新区规划建设的关联性。数据中心建设不仅对电力、水源及土地等环境资源的要求很高,而且还需要确保技术服务的可持续性和直接间接用户的便捷接入,以满足多方主体的复杂需求。相对而言,超大型数据中心偏好成本低和自然降温条件良好...

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城市设计:范式转型与数智赋能————作者:刘羿伯;吴梓溶;孙澄;

摘要: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和建筑的交叉领域,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下的创新转型仍处于理论建构和技术探索初期,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面临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困境。对此,城市设计需分别通过范式转型和数智赋能来强化其认知深度和执行广度。针对价值理性困境,城市设计需从整体性和价值性范式向交互性范式转型,该过程涉及机制重构、价值重塑和空间重整等3个环节;针对工具理性困境,城市设计需从数据驱动走向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智赋能模式,...

CSPON建设的广州探索——市级网络的构建任务、系统方案与实践思路————作者:邓毛颖;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体系(CSPON)旨在满足国土空间整体化、全要素和动态化治理的新时代需求,自上而下推动地方落实规划体系改革要求。结合广州市作为试点城市的经验,提出市级CSPON解决方案与实践探索:纵向贯通,主动对接省级规划系统、增强信息回流,构建市域多层次开发单元规划传导体系;横向协同,建立数据治理制度与标准,完善多主体协同体系及实施路径;攻关感知与治理技术,包括“天—空—地”物质感知、“...

大模型的专业学习:构建融入城市空间形态设计知识的图像生成模型————作者:钮心毅;刘思涵;桑田;顾睿星;吴雪菲;王桨;

摘要: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构建专业大模型,其难点在于将专业领域知识融入通用大模型。城市空间形态设计中存在大量隐性知识,而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决定了这类隐性知识必须向公众高效传递。利用大模型独特的学习和传递隐性知识的能力,提出以大模型专业学习方式将城市空间形态设计知识融入通用图像生成模型的技术框架。通过以设计导向为核心,梳理空间形态设计中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指导大模型专业学习,以大模型微调实现城市空间形...

空间基因的识别提取路径————作者:姜莹;李伊格;段进;

摘要:空间基因研究通过揭示空间形态特征和演变的规律,在自然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代建设发展的共赢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目前还未形成系统、固定的识别提取思路,研究中极易出现空间基因识别提取不清、不全、不对等问题。基于空间基因概念内涵和作用机制,提出识别提取空间基因的核心在于明确特定空间特征内含的“空间—自然—人文”互动模式,具体可通过:梳理特色空间、获取特色空间的公众认知、聚类并筛选空间认知特征、...

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难点、创新思路及宁波实践————作者:潘珂;桑劲;

摘要: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一种新的尝试,体现了在更大范围内对城乡空间布局进行整体优化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路。宁波借助国家试点机遇,从目标与定位两个维度拓展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打通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城市发展战略、项目谋划实施之间的联系,强化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工具属性。针对当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的难点问题,宁波试点探索了成片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全域优化国土空...

城市更新视角下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难点与运营机制————作者:张菁;赵振乐;王颖楠;马云飞;郗凯玥;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与社区治理重心下移的背景下,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作为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效能的重要载体,其建设与运营面临多重挑战。基于城市更新视角,系统剖析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在存量空间利用、功能动态适配及可持续运营中的核心难点。研究发现,当前设施建设受限于土地资源短缺、老旧社区配套短板及功能需求综合性与灵活性不足等问题;运营层面则存在多元主体协同低效、成本收益失衡等困境。研究提出...

街巷网络更新与街区“公共通道”建设——以上海芷江西路街道为例————作者:马强;吴斐琼;梁菁;韦笑;

摘要:旧城区中的“窄、破、断”街巷网络未纳入道路系统,涉及错综复杂权属边界,是城市更新中的主要难点。以上海芷江西路街道为例,提出“街巷更新”是城市更新的首要环节,不仅仅关系到交通微循环系统,也是各种公共产品和功能有效重构再造的重要网络载体。街巷网络更新的关键环节是:明确街巷在道路系统中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进行街巷网络更新;基于微观环境中“公共通道”体系建设统筹考虑街巷网络更新;“化解邻避、...

关键基础设施防护规划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作者:郭东军;吴艳华;赵洪旭;朱星平;崔涛;陈志龙;

摘要:现代战争打击的重点,已从经济目标逐渐扩展至关键基础设施,对其防护直接影响城市体系布局和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人民防空领域两项基本任务之一,目前我国对城市人口防护通过人防工程规划建设等予以响应实施,而重要经济目标及关键基础设施防护作为另一项基本任务,国家及部分省市已明确其防护规划应纳入国家总体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然而实施的不多。对重要目标、重要经济目标和关键基础设施等概念进行了解析和界定,分析了关键基础...

客流均衡视角的TOD走廊识别、分类及布局模式——以上海为例————作者:刘冰;王志玮;王舸洋;朱俊宇;曹娟娟;徐雷;

摘要:TOD走廊的公交客流均衡水平直接影响其运营和服务绩效,走廊各站点之间的联系从中起着决定作用。利用上海轨道交通OD数据,采用社区发现算法识别站间关联紧密的站点社区,依此界定各TOD走廊区间范围,并划分为放射、纵横和弯绕等三类;构建纵断均衡指数、双向均衡指数,发现TOD走廊的两指标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可基于二维分类形成“双重均衡、方向均衡、断面均衡、双重不均衡”四类,其中“双重均衡”走廊呈多心、混合用...

城市规划教育的数智化焕新————作者:吴志强;

摘要: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和变革,城市规划教育逐步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城市规划教育的数智化可以分成三个层面来思考,这三个层次的重叠就像交响乐的三个声部,同时推进、相互关联但又彼此区分。深入总结过去十年城市规划教育在数字化和智能化背景下的转型与创新探索,分析城市场景、城市规划教育教学,以及配套管理改革等三个方面的焕新。回顾城市...

历史城市的“自主更新”模式:历程回顾、制度障碍和政策框架————作者:丁寿颐;胡敏;肖越;刘晓宇;陈天钰;于枫垚;

摘要:随着以往房地产开发主导的拆除重建式更新模式与依靠政府财政投资的修缮式更新模式的不可持续,历史城市的居民自主更新模式重新被重视。回顾自主更新模式的演变历程,认为其一直是历史城市保护更新的主流方式。分析现阶段自主更新模式在项目审批流程、利益分配管理、技术标准兼容和产权变更登记等四个方面的制度障碍和根源。提出重建“统规自建/改”的可持续自主更新模式,并从清晰行政许可流程要求、明确底线保障和增益管理边界、...

“珠江模式”的转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空间化的结构过程————作者:占玮;袁奇峰;卢俊文;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转型深刻反映了区域模式演进与国家空间重构的互动逻辑。基于国家空间相关理论框架,探讨区域模式的结构过程,认为:早期“珠江模式”凭借地缘区位、社会与制度优势,以产业技术“引进—消化”嵌入全球产业体系,分权竞争有效激发区域活力,经济特区、开发区为载体的实验性国家空间特征显著;伴随行政区经济负面效应加剧,2008年后开启向区域协同的“湾区模式”转型,国家空间形态由分权试验转向战略整合,粤...

基于职住空间绩效的新区规划方案评价方法——以虹桥主城片区单元规划为例————作者:窦寅;张尚武;

摘要:职住失衡往往是新区开发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基于职住空间绩效开展规划方案评价对于优化新区规划方法及规划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以虹桥主城片区单元规划方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源数据分析得到影响其职住空间绩效的因素,以此设定基准情景、目标情景和极端情景,比较多情景模拟结果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发现方案对职住比等关键问题考虑不足,就业岗位等指标未来可能被突破,方案对职住要素的规模调节、职住空间组织和动态适应的安排仍...

老旧小区微利可持续的更新模式与实施路径分析————作者:汤懿鸣;唐燕;袁磊;蔡为哲;柯希淼;

摘要:微利可持续的更新模式是新时期我国老旧小区改造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重要举措,随着各地实践探索的逐渐丰富而亟须系统性的经验总结与做法分析。从“成本—收益”平衡视角切入,辨析老旧小区实现微利可持续更新的动力机制及其在“改造—运营”两个阶段的资产价值激活路径。通过总结全国各地典型案例经验,将我国老旧小区实现微利可持续更新的做法归纳为六种典型模式,揭示不同模式的具体特征、适用情形和实施路径等,为减轻政府投资压...

规划实施闭环视角下行动计划与体检评估的协同互动机制探析——以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为例————作者:杨兵;李楠;王亮;孙雪;董博凝;

摘要: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行动计划是分阶段落实规划的有效路径,体检评估是监测反馈实施情况的有力工具。在规划实施转向更加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动态性的空间治理背景下,二者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彼此间的协同互动能有效发挥系统整体效能。既有研究更多是提出了“要衔接”的方向性建议,如何认知并系统强化二者内在联系鲜有见诸笔端。对行动计划和体检评估的既有体系进行了再认知,从顶层设计要求、体系完善需求、规划实施...

过渡性路径下的城市更新:政府工具建构与公平性反思————作者:彭姗妮;

摘要:选择上海市H城区十年来的更新实践作为实证案例,聚焦过渡性路径这一新的城市更新实践路径,运用政府工具的理论脉络和研究框架,选择实践中典型的政府工具进行描述、解释其作用机制,并从有效性、收益比和可管理性等三个方面对过渡性路径的实际效果和影响进行概括性评价。进而借鉴公平性理论视角,从三个层次对过渡性路径的公平性进行反思,以期为各地城市更新提供政策完善和工具建构的思路借鉴。结论表明:H城区城市更新实践中,...

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年度十大关键议题(2024-2025)————作者:吴志强;严娟;徐浩文;陈泽胤;魏汝航;吴涛;耿汐雯;

摘要:“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年度十大关键词”连续四年亮相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已成为洞悉学科未来的风向标。本年度(2024—2025)的关键词聚焦城乡规划领域的核心问题,被进一步凝练为十大关键议题,直击学科前沿挑战与重大机遇,勾勒出学科发展的关键路径与实践蓝图。十大议题从学科经典、研究热点和创新前沿三大维度出发,全面覆盖城乡规划领域的核心领域——人工智能:AI赋能规划;新质生产力:空间适配;韧性城市:平...

  城市规划学刊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zhaohhhh

    真的极其慢。。相较于终审外审都还算时间短,感觉终审都排队交给主编一个人来看,稿件那么多终审不好评的话,建议多吸纳一些优质专家来评!!早点拒稿,早点给投稿作者改投其他期刊的机会。即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2024-10-09 14:28
  • 带头大哥666

    顶级期刊的遗民情怀,就是项目短平快出成果、其他期刊一两三个月审稿的背景下,仍然坚持审稿半年、周期一年半左右的速度呢!这种在行业逆流中仍然保持自我的态度从另一个角度,很值得每个人学习呀!

    2024-09-26 09:20
  • 带头大哥666

    这个杂志出奇的慢,2023.7月投稿,1个月后进入外审,然后就是漫长的外审,第一批2位外审专家,2个月后,不知审稿意见是不是有矛盾,还是有专家未审,然后再送一位,之后就卡在这里,直到1年后的今天,仍然卡在外审中。。。。真是无语 之间与编辑部联系过,仅能回复会催促外审意见,然后结果就是。。。不过编辑部说明4个月后,可以改投它刊,审稿流程居然还会继续 论文整体质量不错,不过这个杂志还是慎投,除非耗得起

    2024-07-10 16:39
  • zhaohhhh

    从前投过的学姐就告诉我,不要投这个,会被拖太久……投过才深切感受到,这个期刊的设置大概就是让平民学者望而却步的。小红书上也有人说投了11个月被莫名拒……如果杂志社编辑能看到,真心希望你们可以改革下,多在初审拒,进了外审就加快点进度。

    2024-06-10 16:06
  • 奔跑的辣椒酱

    投过3篇,中了2篇。这个期刊审稿很慢,外审很严格,终审也是。一般没个一年以上,发表不出来。行业顶刊,很公平,就只看水平。没有版面费审稿费,有稿酬。值得投

    2023-09-06 22:11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