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后增长”存量时代中国社区共治模式及其公众利益表达——基于广佛实证————作者:赵楠楠;何深静;刘玉亭;芮光晔;王世福;
摘要:后增长存量时代,我国社区更新模式从开发性改造转向包容性治理,多元主体的动态参与重构了公众利益表达机制,对传统城市规划理论形成挑战。基于广东地区前沿实践的参与式研究,系统解析后增长时代社区共治的新特征,并识别共同缔造、场所营造和合作生产等三种社区共治模式,论证我国因制度缝隙而衍生的多元治理结构及多尺度公众利益表达机制。有别于开发控制与利益博弈两种界定视角,交往性公众利益分别从规制秩序、地方情感和行动...
历史环境的预防性保护:内涵、框架与实证————作者:李和平;林涛;肖文斌;王鸿蒙;
摘要:在气候变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历史环境面临突出的自然及非自然风险问题,既有“被动防御”式的保护方法难以有效应对历史环境面临的多源风险,“主动发现、提前施策”的预防性保护有助于提高历史环境保护能力和保护水平。梳理我国古代营城的预防理念和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相关研究,厘清历史环境预防性保护内涵,提炼历史环境的山水基底、街巷空间、簇群地段、特征节点等四类价值要素,解译多源风险灾害的特征机理,源于历史...
创新企业迁移的多尺度空间特征——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作者:何鹤鸣;张京祥;
摘要:企业迁移是探究创新企业区位选择规律的重要线索,也是区域产业转移和城市功能格局演化的主要表征。以全国近三年来被认定且成立以来发生过注册地迁移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从区域、市域、城市内部等三个空间尺度对企业的迁移格局和迁移网络进行分析,并基于“企业成长”与“空间重构”的双重演化框架来解释创新企业的迁移机制。研究发现,在区域尺度上创新企业呈现中心迁出与圈群迁入并存、近域重组与广域重构交织的特征,在市域尺...
我国开发区的空间生产特征、影响因素与演进模式:40年回溯与解析————作者:王启轩;
摘要:我国的开发区建设已历经40年。开发区不仅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促进全球资本循环、区域协调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空间。开发区的发展与转型过程呈现出多重空间生产特征,但既有研究主要借鉴西方理论模型,对我国开发区空间生产的独特机制尚待深入解析。基于空间生产理论及资本三级循环模型的溯源,分析我国开发区的空间生产特征、关键影响因素并归纳其演进模式。发现在不同发展阶段,开发区的空间生产...
“城市更新的创新实践与关键突破”学术笔谈————作者:王建国;周俭;田莉;侯雷;黄焕;段德罡;黄晶涛;赵楠楠;盛鸣;俞静;林颖;赖文韬;钟婷;张帆;张曼;崔国;李鹏;尉闻;Lisaia Daria;
摘要:【主编按语】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优化的重要阶段,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发力点。历经多年高速发展,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城市更新所承载的文明使命?当城市从物质空间的堆叠升维为多元文明的载体,从经济增长的支撑跃迁为美好生活的场域,我们的规划治理体系是否做好了迎接这种范式转变的准备?围绕新时期城市更新的新问题、新特征、新思路,本刊编辑部特邀多位专家,以“城市更新的创新实践与关键突破”为主题,组织新一...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理论框架与实证研究————作者:韩胜发;李继军;苏娟;贺小山;程遥;崔蕴泽;
摘要:在传统“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背景下,探索新的自然资源发展模式、激活自然资源是一项有利于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基于会计学理论基础,构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理论,提出自然资源资产权益恒等式,创建基于土地用途管制逐级细分的自然资源三级六类体系,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总表、分表、扩展表和辅助表的四级报表体系。通过安徽省宿州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证研究,提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工业用地混合利用:地方经验、价值导向和政策设计————作者:赵小风;王瑾;詹运洲;蒋沁超;金志丰;张晓蕾;
摘要:工业用地混合利用是满足新产业、新业态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对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典型地区工业用地混合利用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明确工业用地混合利用的价值导向,提出全流程的工业用地混合利用政策框架和配置规则。研究表明:典型地区混合工业用地利用政策聚焦空间布局优化、用地分类细化、建控标准管控和供应机制创新等。工业用地混合利用应遵循创新发展、节约集约和共享发展的价值理...
结合自然资源督察体制的国土空间规划督察员制度思考————作者:汪笑安;赵永革;张纯;李璐;任晓静;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完善,需要承接原多规体系中长期实践并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并融合转换创设为新的制度。下一阶段,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将从构建宏观层面的蓝图和规划编制审批过渡到优化规划体系,并进一步强化规划实施层面的监督与管理。结合自然资源督察体系的完善,系统总结原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的成效,研究构建融入自然资源督察体系的国土空间规划督察员制度,提升空间规划尤其是城市空间规划督察的时效性、专业性、针对...
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通勤行为研究进展————作者:温芷晴;徐晓燕;
摘要:伴随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通勤者对轨道交通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远距离通勤甚至极端通勤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已有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轨交通勤行为展开深入研究,但因其复杂性以及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研究成果在总体层面缺乏系统性梳理并难以形成整合性研究成果。以相关既有文献为研究素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归纳轨道交通通勤行为的五类核心研究问题:模式选择、情感体验、生理感知、活动效用及模拟预测,进而展...
面向高品质未来的空间发展设计——城市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新范式————作者:段进;
摘要:中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存量发展时代,城市更新与空间品质提升成为首要任务,城市设计是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随着时代需求的变化、设计理念的更新、现代技术的挑战以及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现代城市设计从理论、方法、技术和范式等方面都已不能适应其发展需求,在理论与实践中产生争议和质疑。面对这些新的问题和挑战,系统地阐述以人为本的设计新理念、绿色智慧的设计新方法、空间发展的设计新范式,包括从形体设计走向空间...
城市空间脆弱性概念、测度及其空间分异特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级市为例————作者:李云燕;汪淼;王艳红;方辰昊;苟梦涵;
摘要:城市脆弱性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管理等诸多要素,对其认识及量化测度面临较大困难。城市空间作为城市的物质载体,其脆弱性直接决定城市脆弱性。基于此,通过对城市空间脆弱性概念的重新认识,从物质空间视角构建“暴露—敏感—适应”的综合测度体系。以成渝地区16个地级市的城市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脆弱性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空间脆弱性呈现“南北两极高、中间...
“双轨型”城市更新规划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扬州市为例————作者:朱杰;朱蕾;邹军;高亦蓉;
摘要:随着增长主义的终结,城市更新成为存量时代引领规划建设治理的重要驱动力,而良性运转的更新规划体系是保障城市更新行动有效落实的基础。从法理层面、操作层面切入,分析更新规划的定位,以及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过程中的困境,并引入“制度变迁理论”对更新规划体系进行理论阐释。根据更新规划体系的独立性和更新单元规划法定效力的强弱,将其划分为“融入型、双轨型、替代型”等三类。以扬州市为例,构建“专项规划—单元规划”的...
时空信息赋能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方向————作者:陈军;张姗琪;张兵;赵鹏军;田莉;詹庆明;张尚武;
摘要:近些年来,以对地观测、空间定位、GIS等为核心的时空信息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推动我国规划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总体而言,时空信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赋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表现为对赋能机理的认识不透,缺乏先进高效的成套技术工具和科学完备的数据资源。面对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浪潮,应加强时空信息赋能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做到用时空数据说话、在三维空间...
“规-建-治”一体:杭州“规划建设评估”的创新实践与方法————作者:马璇;郑德高;孙娟;李镝;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思路以来,就规划论规划的思路逐步转向规划与建设和治理一体化联动。在指标为主的“年度城市体检”常态化开展和“五年期评估”仍待探索的阶段,结合杭州实践,提出并界定“规划建设评估”的工作范式,明确其与规划实施评估、城市体检等工作的异同与价值。秉承“规-建-治”一体化的思路,“规划建设评估”以城市发展的系统认识、长远判断、关键...
世界遗产中的规划遗产:结构、价值与分类————作者:王祝根;李浩;李百浩;
摘要:规划遗产是城市遗产保护研究的一个新兴方向,目前为数不多的学术成果主要聚焦于个体案例研究,由于缺少一定规模的样本考察和数据分析,各类城市遗产项目蕴含的规划遗产价值很难被客观而全面地呈现出来。为此,以世界遗产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与数据统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世界遗产名录中提取具有规划遗产价值内涵的城市遗产项目进行解读分析,研究发现:在世界遗产名录中,规划遗产是城市遗产极具普遍意义的价值要素;规划遗...
“规划教育的规划”学术笔谈————作者:段进;石楠;闫凤英;王世福;张悦;黄亚平;华晨;阳建强;冷红;陈志端;卓健;
摘要:<正>【主编按语】当前,中国城乡规划学科正经历深刻变革。城镇化进程的调整、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数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日益多元化,都在推动规划学科与教育体系的转型。本期笔谈以“规划教育的规划”为主题,邀请了多位学界与业界权威专家,围绕学科本质、教育模式、技术赋能、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既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守正创新,筑牢学科根基段进院士、黄亚平...
新质生产力视角的数据中心建设与空间规划策略————作者:徐素;赵民;
摘要:数据中心是新时代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对于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以新质生产力的视角,研判数据中心的布局态势和建设选址偏好,探讨其与新城新区规划建设的关联性。数据中心建设不仅对电力、水源及土地等环境资源的要求很高,而且还需要确保技术服务的可持续性和直接间接用户的便捷接入,以满足多方主体的复杂需求。相对而言,超大型数据中心偏好成本低和自然降温条件良好...
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城市设计:范式转型与数智赋能————作者:刘羿伯;吴梓溶;孙澄;
摘要: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和建筑的交叉领域,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下的创新转型仍处于理论建构和技术探索初期,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面临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困境。对此,城市设计需分别通过范式转型和数智赋能来强化其认知深度和执行广度。针对价值理性困境,城市设计需从整体性和价值性范式向交互性范式转型,该过程涉及机制重构、价值重塑和空间重整等3个环节;针对工具理性困境,城市设计需从数据驱动走向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智赋能模式,...
大模型的专业学习:构建融入城市空间形态设计知识的图像生成模型————作者:钮心毅;刘思涵;桑田;顾睿星;吴雪菲;王桨;
摘要: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构建专业大模型,其难点在于将专业领域知识融入通用大模型。城市空间形态设计中存在大量隐性知识,而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决定了这类隐性知识必须向公众高效传递。利用大模型独特的学习和传递隐性知识的能力,提出以大模型专业学习方式将城市空间形态设计知识融入通用图像生成模型的技术框架。通过以设计导向为核心,梳理空间形态设计中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指导大模型专业学习,以大模型微调实现城市空间形...
CSPON建设的广州探索——市级网络的构建任务、系统方案与实践思路————作者:邓毛颖;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体系(CSPON)旨在满足国土空间整体化、全要素和动态化治理的新时代需求,自上而下推动地方落实规划体系改革要求。结合广州市作为试点城市的经验,提出市级CSPON解决方案与实践探索:纵向贯通,主动对接省级规划系统、增强信息回流,构建市域多层次开发单元规划传导体系;横向协同,建立数据治理制度与标准,完善多主体协同体系及实施路径;攻关感知与治理技术,包括“天—空—地”物质感知、“...
城市规划学刊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奔跑的辣椒酱
真的极其慢。。相较于终审外审都还算时间短,感觉终审都排队交给主编一个人来看,稿件那么多终审不好评的话,建议多吸纳一些优质专家来评!!早点拒稿,早点给投稿作者改投其他期刊的机会。即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2024-10-09 14:28 -
Yangming_ak
顶级期刊的遗民情怀,就是项目短平快出成果、其他期刊一两三个月审稿的背景下,仍然坚持审稿半年、周期一年半左右的速度呢!这种在行业逆流中仍然保持自我的态度从另一个角度,很值得每个人学习呀!
2024-09-26 09:20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感觉最近城市规划学刊的审稿速度快了,不到一个月就收到拒稿了,之前都是3个月(还得打电话问),终归还是自己论文不行,有时间可以试试其他的期刊。
2024-08-29 13:34 -
Yangming_ak
几年了,一直是同济大学学报的样子。让我真正见识到什么是“捍卫正义的学术圈”
2024-08-25 17:41 -
奔跑的辣椒酱
这个杂志出奇的慢,2023.7月投稿,1个月后进入外审,然后就是漫长的外审,第一批2位外审专家,2个月后,不知审稿意见是不是有矛盾,还是有专家未审,然后再送一位,之后就卡在这里,直到1年后的今天,仍然卡在外审中。。。。真是无语 之间与编辑部联系过,仅能回复会催促外审意见,然后结果就是。。。不过编辑部说明4个月后,可以改投它刊,审稿流程居然还会继续 论文整体质量不错,不过这个杂志还是慎投,除非耗得起
2024-07-10 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