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科学院院报最新期刊目录
典型降雨事件下流域磷流失特征与影响因素————作者:刘晓荣;杜新忠;刘新茹;韩玉国;安妙颖;雷秋良;刘宏斌;
摘要:为了解典型降雨事件下流域磷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22年和2023年汛期,在流域出口监测了5场不同强度的降雨事件,共采集样品265个并测定总磷(TP)、总溶解态磷(DP)、颗粒态磷(PP)浓度,分析不同降雨事件中磷浓度输出过程和影响因素,结合滞后分析揭示磷流失水文过程。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降雨事件中TP、PP浓度与流量变化趋势一致。(2)降雨总量、降雨历时,洪峰流量、最大30 min降雨强...
伊犁黄土含砂量对边坡生态修复植物生长的影响————作者:袁胜洋;杨贵侠;李思环;楚建勋;杨小玲;马杰;刘先峰;
摘要:为探究不同含砂量对边坡生态修复植物生长的影响,基于层次分析法筛选植物,针对伊犁黄土开展加砂种植试验,结合植物覆盖度、土壤累计蒸发量、最大裂缝率的变化规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加砂能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生长初期水分足时,发芽率、覆盖度等与含砂量正相关,干旱时覆盖度随含砂量增大而减小。土壤水分累计蒸发量与含砂量正相关,且受温度影响明显,温度升高,不同含砂量试样的累计蒸发量差距增大,温度降低,差距增...
基于IHA-RVA法的祖厉河流域水文情势变化分析————作者:吕明侠;王一博;
摘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强烈改变区域水文环境,迫切需要基于高精度实测数据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水文情势变化开展详细研究。基于日尺度的径流数据,运用水文指标变化范围(IHA-RVA)法对流域的水文情势改变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气候暖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共同影响下祖厉河流域的年平均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在1996年发生突变,且水土保持措施的贡献大于气候变化贡献的3倍以上。径流突变前后,流域水文整体改变度为...
武汉长江一级阶地土体硬化模型参数试验研究————作者:李光诚;邵勇;伊盼盼;王璐;陈明;马路寒;
摘要:为系统获取土层变形有限元数值模拟所需的土体力学参数,以武汉长江一级阶地“上黏下砂”典型二元结构土层(粉质黏土、粉土、粉砂和细砂)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物理性质试验、固结试验及三轴固结排水加载-卸载-再加载试验,测定土体的修正摩尔-库伦硬化模型关键参数(Eoedref、E50ref、Eur<...
顺层碎裂岩质滑坡地下水动态迁移规律及变形机理——以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为例————作者:邓茂林;梁之康;王国法;汪标;周露露;万航;彭旭;苏鹏民;朱晓涵;
摘要:库水升降及降雨引起库岸地下水动态变化,地下水动态升降是顺层碎裂岩质滑坡变形破坏的直接诱发因素之一。通过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近7 a监测数据、勘察资料等,研究了降雨、库水位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坡体变形对地下水的响应机制。研究表明:(1)地下水升降明显先于坡体变形,由降雨和库水位来预测地下水位,可进一步判断坡体变形情况,这为滑坡预警预报提供了有力依据。(2)当坡体前部地下水位超过最高库水位(1...
长江科学院获批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摘要:<正>2025年3月,水利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立项通知,长江科学院获批2项项目,其中集成项目1项、首次获批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集成项目“三峡库岸危岩结构面性状劣化监测装备与灾害风险预警关键技术研究”聚焦国家防灾减灾重大需求,围绕库岸危岩“监测装备-隐患识别-链生灾害全过程模拟-场景推演-风险预警”技术难题开展全链条技...
长江科学院高层次青年人才荣获第八届张光斗优秀青年科技奖
摘要:<正>2025年4月26日,“张光斗科技教育基金——第八届优秀青年科技奖和第十八届优秀学生奖学金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长江科学院正高级工程师周银军荣获本届张光斗优秀青年科技奖,并作为获奖代表向大会作题为《强人类活动影响下大型河流水沙变化对比研究》的学术报告
长江科学院主编的水利技术标准《崩岸抢护技术导则》制定工作大纲通过审查
摘要:<正>2025年3月6日,由长江科学院主编的水利技术标准《崩岸抢护技术导则》制定工作大纲审查会在武汉顺利召开。会议由水利部防御司副司长褚明华主持,防御司防汛一处处长骆进军、长江水利委员会防御局二级巡视员沈华中、一级调研员冯源,长江科学院副院长姚仕明参加会议。审查会专家组组长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卢金友正高级工程师担任,专家组成员包括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耿明全正高级工程师...
长江科学院升级为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理事单位
摘要:<正>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发布中咨协会员【2025】15号文《关于印发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十批增补理事/特邀理事及其他事项的通知》,同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等3家单位会员增补为理事/特邀理事单位。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是国内工程咨询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行业组织,理事单位的评选标准涵盖技术实力、服务质量、创新能力及行业示范作用等多维度。此次升级成功,是对长江科学院多年来深耕工程咨...
基于SSPs-USLE耦合的未来气候情景下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研究————作者:闫峰;王静宜;王露瑶;
摘要:随着气候变化,鄱阳湖流域的降水也发生一定改变,对土壤侵蚀产生潜在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耦合,建立了未来气候影响下土壤侵蚀模拟方法。结果显示:(1)时间上,未来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但土壤侵蚀量增多。SSPs2-4.5、SS...
人工运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布与生态风险————作者:孙菁婕;王智源;王轶虹;祝秋恒;刘东升;石一凡;黄玉;徐家欣;
摘要:为了识别人工运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本文以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为例,通过野外采样和7890-5975C型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检测,揭示了该运河污染程度与分布模式;基于风险商值评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浓度沿程变化不明显,其生态风险在枯水期高于丰水期,总体水平高于国内外其它河流。目标污染物...
地形岸线变化对伶仃洋潮流不对称性影响研究————作者:刘明林;季小梅;黄黎明;张蔚;
摘要:为研究地形岸线变化对潮流不对称性的影响作用,基于Delft3d-FM 建立珠江口区域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其中模拟潮位和流速值与观测值吻合。对比在1970年代和2010年代地形岸线下,伶仃洋主要天文分潮O1、K1、M2、S2和浅水分潮M4、MS4振幅相位变化,引入偏度方法...
考虑生态流量保证率的丹江口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研究————作者:张睿;李纪辉;鲁春辉;刘备;
摘要:随着汉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程度的逐步提高及生态需求不断增加,流域内用水与流域外调水、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用水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通过科学手段强化水资源配置能力,协同推进河湖生境修复与健康维持。为此,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供水量、水库发电量、生态流量保证率为目标,构建了丹江口水库供水-发电-生态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运用改进的NSGA-Ⅲ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不同来水频率条件下非劣调度方案集,结果显示:生态最...
土坝加高堆石坝工程防渗安全性分析研究————作者:岑威钧;郑小雨;邓成发;曹艺凡;
摘要:老旧水库大坝加高工程的整体防渗安全性应重点关注。以某在建水库加高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对土坝加高堆石坝开展三维渗流场计算,获得特征水位下加高后大坝的等水头线分布、渗流量、渗透坡降等渗流要素,并分析新建防渗系统的渗控效果;进一步针对周边缝止水局部失效、防渗墙局部开裂问题,开展了不同失效宽度下大坝渗流特性影响分析。计算表明:正常运行条件下,在新防渗系统的作用下,坝体内渗流自由面很低,大坝总渗流量...
基于动力触探试验确定粗粒土卸载-再加载模量的研究————作者:陶连金;邓力嘉;栗书亚;卢一为;王天成;
摘要:工程中难以获取粗粒土不同密实度条件下的原状样,而相对密度是影响粗粒土卸载-再加载模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原位试验判别粗粒土相对密度,进而预测不同密实度条件下卸载-再加载模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0.40、0.55、0.70、0.85四种相对密度粗粒土,分别进行了重型动力触探模型试验和大直径三轴试验。分析了动力触探指标、卸载-再加载模量随密实度变化的特性,并建立了动力触探指标和相对密度,以及相对密度...
水库调度运行下微塑料的迁移规律及防控建议————作者:陈玉玲;林莉;
摘要:新污染物“微塑料”在我国水库环境中广泛存在,严重威胁着水库的水质安全和生态功能稳定。关于我国水库微塑料污染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江及其支流地区,不同区域和时期下微塑料污染水平差异较大,其中水体微塑料丰度范围在120~156667个/m3,沉积物微塑料丰度在75.6~63081个/kg。水库的调度运行通过大坝拦截和水库水文水动力条件改变等作用会显著影响微塑料在水库中的环境行为和...
陆水水库建库近60年泥沙淤积、演变及影响研究————作者:刘心愿;李凌云;张金武;张丹;
摘要:研究库区泥沙淤积情况对于水库的运行和管理十分重要,本文结合陆水水库建库前及近期库区地形,复核了陆水水库建库前库容曲线,采用断面法和栅格地形法分布分析了陆水水库库区的淤积时空分布特征,开展了淤积重点区域的河道演变分析,并从多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库区淤积的影响。总体而言,陆水水库泥沙淤积总量不大,但局部库段淤积比较突出,并对防洪、航运、灌溉、发电等功能发挥带来了不利影响,建议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库区泥沙淤积...
三峡库区不同马尾松林土壤碳排放及微生物生物量特征分析————作者:李政;朱海琴;谢苹;贾宝杰;何淑芳;
摘要:为探究三峡库区土壤呼吸的时间和林分尺度上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微生物生物量机理性分析,本文选择不同马尾松林(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麻栎混交林)开展不同季节的土壤呼吸速率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监测,并使用壕沟法进一步测定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组分,以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性。结果显示:混交林总呼吸和异氧呼吸速率均高于纯林,两种林型下异氧呼吸均占比88%,自养呼吸12%,异氧呼吸贡献率随季节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趋...
深埋隧洞施工期渗控措施对衬砌外水压力的影响研究————作者:李鸣威;李玉峰;崔皓东;李少龙;孙云;
摘要:香炉山隧洞是滇中引水工程的难点和控制性工程,其位于大理州鹤庆县松桂镇境内,高外水压力是威胁其安全的一大因素。以香炉山隧洞典型洞段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埋深监测仪器和数值分析发现:由于隧洞的排水作用,洞壁渗压较低可能仅有几米水头;隧洞外水压力和渗流量同时受地质条件和工程渗控措施的影响,岩体渗透性、隧洞与导水构造的距离、隔水衬砌和排水孔的设置都会影响隧洞外水压力和渗流量。在一定的地质结构和渗控措施条件下...
基于定向钻孔的深埋隧洞外水压力原位测试技术及应用————作者:范时杰;王子忠;李珑;陈英;余磊;麦高飞;王博;王军朝;张琳;
摘要:在深埋隧洞的前期勘察阶段,为更精确地获取深埋隧洞外水压力,本文提出了基于定向钻孔的深埋隧洞外水压力测试技术,研发了一套外水压力原位测试系统,并应用于引大济岷工程二郎山隧洞花岗岩体洞段。利用定向钻孔对隧洞外水压力进行测试,揭示沿深埋隧洞轴线方向外水压力分布情况,分析比较了外水压力折减系数法的计算值。结果表明,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测试得到的外水压力与裂隙密集带宽度总和呈极强相关,相关性强度r...
长江科学院院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