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通报最新期刊目录
航摄仪在极地环境的检校研究——以南极为例————作者:王伟轩;崔迎春;李丙瑞;张浩;陈绍聪;
摘要:目前我国在南极区域主要是利用卫星遥感及无人机手段获取影像数据,卫星遥感影像效率高但精度较低,无人机采集影像的精度高但效率较低,且很多区域无法到达,导致我国目前在南极区域地理信息数字化程度低,高精度影像覆盖率低。为提高影像数据采集效率及精度,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期间,成功将航摄仪运输至南极并安装于“雪鹰601”固定翼飞机中。获取高精度的检校文件对航摄仪在南极获取准确有效的影像数据起着关键性作用,对获...
东南极BDS-3新频率PPP连续性分析与应用————作者:毛文斌;晏昊;许军明;刘世纪;
摘要:针对BDS-3新频率在极地定位的性能问题,本文基于东南极区域4个跟踪站连续多年(2021—2025年)实测数据,分析了BDS-3系统B1C/B2a双频组合PPP精度及每个跟踪站坐标时序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表明,BDS-3在东南极卫星可用性较优,平均可用卫星数为9颗,PDOP值低于3。静态PPP性能较优,水平定位精度优于1 cm,高程定位精度优于1.5 cm。不同跟踪站坐标均有明显的偏移趋势,最大年偏...
一种适于无接触文物的测量方法与精度分析————作者:丁克良;高琦轩;吕睿喆;张玺;郑承泽;
摘要:针对文物建筑安全监测无接触这一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无接触连续监测方法。首先根据监测对象的具体情况,建立了三维虚拟空间格网;然后根据空间格网与地面监测基准点严密的空间几何关系,建立了严密的测量基准网络,并利用高精度全站仪无接触式测量功能,实现了连续监测;最后,根据空间格网点和地面基准点之间严密的空间几何关系和每次测量的距离变化,确定空间格网点所对应的监测点的变化,并利用仿真和实际监测案例验证了本文方...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喀喇昆仑公路盖孜河谷段形变监测与影响因子分析————作者:莫丹丹;火久元;
摘要:喀喇昆仑公路(KKH)盖孜河谷段地质条件复杂、气候特殊多变、沿线滑坡灾害多发,因此针对该区域的滑坡灾害调查与监测研究工作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结合光学遥感影像,对KKH盖孜河谷段进行地表形变监测和时序形变特征分析。(1)基于覆盖研究区的64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了研究区域在研究时段内的形变...
BDS-3双频数据非差非组合PPP定位性能比较分析————作者:周命端;崔立锟;孟明智;解乾龙;李玥瑶;宋峤;于润昕;
摘要:针对BDS-3播发B1I/B3I/B1C/B2a等信号,以及当前B1I+B3I与B1C+B2a数据的PPP定位性能比较分析比较少的问题,本文在建立BDS-3非差非组合PPP定位模型的基础上,详细推导了BDS-3非差非组合PPP整周模糊度固定算法的实现流程。基于Visual Studio 2022开发平台,利用C/C++编程语言,设计和开发了一种BDS-3非差非组合PPP定位分析软件(UDUC_PP...
点云退化条件下靶球鲁棒拟合及其在电力基础设施测量中的应用————作者:徐浩轩;毛庆洲;张旭;冯志强;吴安磊;李德洋;
摘要:靶球被广泛应用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点云配准拼接任务。为了探究现有靶球鲁棒拟合方法在点云退化条件下的适用性,使用多种鲁棒拟合方法,在不同距离(10~120 m)、不同球面完整度(10%~50%)条件下,对两种规格的靶球点云进行测试,以多次测量的平均靶球半径、球面拟合精度、球心内符合距离为指标,对鲁棒拟合方法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入射角定权的方案对大半径靶球拟合效果好;距离定权的方案对小半径靶球拟合效...
基于点云特征提取的桥梁节段虚拟拼装方法————作者:王雷;李盛;丁小平;李瑞杰;张玉元;邓文;
摘要:针对目前大型梁桥工程应用中虚拟预拼装技术存在的数据量巨大、不适用于栓接结构、仅考虑1+1拼接等问题,本文以沙坡头黄河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基于点云特征提取的钢梁节段虚拟拼装方法。该虚拟拼装方法使用局部+整体扫描的策略解决了数据采集时间长、运算量大的问题,通过统计离群点移除(SOR)算法、空间采样算法等完成对点云数据的去噪和降采样处理;为了对栓接构件进行虚拟拼装,基于随机抽样一致(RANSAC)...
面向赣江流域的生态修复时空特征遥感评估————作者:王炎;肖海平;张欣杰;
摘要:近年来赣江上游流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2016年以来赣州持续申报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因此开展修复前后生态质量遥感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2—2022年Landsat影像,将归一化水色指数(MNFUI)和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融合,构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MRSEI),运用Mann-Kendall(M-K)检验法分析赣江流域生态环境质...
基于加权贝叶斯网络的目标车辆轨迹推演方法————作者:卞玉霞;朱自杰;周业;李心怡;
摘要:由于现代城市交通环境中路网结构日益复杂且交通流量持续上升,车辆在大范围交通网络内的行驶轨迹变得异常复杂。现有的交通数据采集与分析手段在推演车辆完整行驶轨迹方面面临挑战。为了高度还原车辆真实行驶轨迹,提高各类交通数据的协同程度,本文提出了基于加权贝叶斯网络的目标车辆轨迹推演方法。将道路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直接映射为贝叶斯网络架构,提取和量化影响驾驶决策的影响因子,运用权重分析方法确定影响因子权重系数,...
一种面向海岸现势性分析的线要素相似度评估方法————作者:马梦锴;董箭;纪冉;谢天;王栋;
摘要:本文以地理空间数据更新中的海图更新为例,探讨了地理空间数据更新过程中现势性分析的需求和方法,强调了海岸线现势性量化评估在海图更新中的关键作用,分析了现有现势性评估流程及传统相似度评估方法的局限性。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海岸现势性分析的线要素相似度评估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3个步骤:首先,设计一种考虑线要素精度的重采样方法,对更新资料进行预处理;然后,建立线要素形状特征提取与转换流程,确保在镜...
面向海岸线排污口的无人机目标识别数据集————作者:殷俊婕;关戴婉静;李浩;张晓阳;马于杰;邢汉发;
摘要:海岸线排污口识别是实现海域监管的重要内容,能够为海域的生态和资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措施。针对当前无人机视角下海岸线排污口检测领域存在的专用数据集匮乏及目标识别算法精度不足等问题,本文构建了高质量的海岸线排污口数据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模型的检测方法。首先,以广东省阳江市海岸区域为研究区,通过无人机多高度采集影像,构建了涵盖多样排污口特征的数据集;然后,在YOLOv8n模型中引入Sim...
结合深度时空谱特征的高光谱数据融合方法————作者:潘琛;汪晓楚;王志威;
摘要:为提升星载高光谱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克服单一数据源在时空和光谱信息表达上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时空谱特征的高光谱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融合了高光谱影像的丰富光谱信息与多光谱影像的高空间细节,实现了星载高光谱数据空间分辨率的提升。根据生成对抗网络思想设计了高光谱数据融合网络,优化了特征融合策略,有效增强了模型对不同分辨率影像的处理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本文所提的数据融合方法在保...
基于“空-天-地-谱”耕地套种林木的离散图斑核查路径最优化规划算法————作者:施贵刚;杜晓雪;潘彦希;邹涛;高阳;刘航;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空-天-地-谱”技术的耕地套种林木现状智能研判中的关键问题,即离散图斑核查路径的最优化规划算法。在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及GIS等多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智能路径规划方法,并分析了其各自的优势,该方法旨在提高耕地套种林木现状核查的效率与准确性,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及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基于图像增强和改进RT-DETR的水下垃圾检测算法————作者:李超;刘清屹;张佳伟;石勇;杨敏;
摘要:随着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水下垃圾的快速检测与清理尤为迫切。针对水下垃圾图像质量差、受光照影响严重、重叠和形状各异等导致检测效果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RT-DETR的水下垃圾检测算法。针对图像存在色偏、对比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融合对比度增强和自适应色彩补偿的增强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针对移动设备模型轻量化的需求,引入FasterNet Block模块改进主干网络,减少模型参数量;...
融合稀疏卷积的地铁盾构隧道渗漏检测方法————作者:孙泽信;张安银;段举举;姜俊狄;沈月千;王益波;
摘要:针对盾构隧道渗漏检测中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易造成特征失真、难以高效处理稀疏点云数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卷积的隧道渗漏检测方法(Sparse U-Net)。该方法基于三维激光雷达点云数据,通过数据体素化、构建哈希表和规则表,实现稀疏卷积的高效计算,有效捕捉渗漏区域的线状特征。此外,采用编码器-解码器结构精确分割渗漏区域,并引入Focal Loss处理数据不平衡问题。试验表明,该方法在检测精度和...
基于遥感影像综合生产平台智能协同的DOM生产技术————作者:王英谋;李雷;
摘要:DOM因其内容直观、立体感强,在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分析、灾害防治、国土资源调查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本文以遥感影像综合生产平台为基础,结合像控点数据库技术,构建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生产平台智能协同的DOM生产技术。该技术将INPHO、天工二维一体化和DPGrid等软件的功能优势相结合,实现了从空三加密到DOM生产的全流程优化。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DOM生产方法,该技术能有...
洞内外实景三维数据采集与融合技术——以宜兴善卷洞为例————作者:郭震冬;吴昊;顾正东;黄亮;
摘要:针对实景三维建设中复杂室内及地下空间建模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三维点云与视频影像的实景三维建模方法。首先,利用SLAM技术获取洞内高精度激光点云数据,并通过贴近摄影测量采集多角度视频影像;然后,采用SFM算法生成密集匹配点云,结合ICP算法实现异源数据的精确配准,构建兼具结构特征与纹理信息的洞内三维模型;最后,将洞内模型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洞外地形级实景三维场景融合,形成统一的数字孪...
面向新型测绘产品质检用数据获取的GNSS 辅助无人机航摄技术————作者:张永利;朱文超;范业稳;曲直;
摘要:新型基础测绘的发展促使质检技术革新。本文基于新型测绘装备——无人机航空摄影系统研究了免像控获取新型测绘产品质检数据的技术。基于无人机航空摄影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和航空摄影相关标准,探讨了航空摄影飞行参数与测绘产品数据精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同时分析了GNSS辅助无人机航摄的3种模式,设计了大比例尺测绘产品质检用数据获取的免像控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方案。以广东罗定为例进行试验,验证了数学...
多源数据融合的BIM逆向建模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应用————作者:邢旺;方正;徐毅;张仓皓;孙联曾;王召泽;
摘要:本文针对既有建筑传统建模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存在的模型完整度低、数据精度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全域采集-数据融合-智能重建”技术体系。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与多视角摄影测量技术,分别获取建筑毫米级几何框架与高分辨率纹理信息,采用改进的SICP算法实现多源点云精准融合,最终利用BIM逆向建模构建蕴含建筑信息的实景三维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模型几何精度达毫米级,完整度超98%,支持多维时空信息叠加分析,为街...
基于地理信息语义的调查监测地块变化识别————作者:郭秀丽;王国良;石晶;尚永福;窦小楠;
摘要:自然资源监测工作中,对动态监测的频次和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为增进监测的及时性,本文以自然资源地理信息语义识别为出发点,建立了一套土地利用关系图谱和语义知识库,通过监测互联网上的相关关键词,对比知识图谱获取地块实体变化关键信息,从而基于语义实现对监测地块变化的自动识别。结合基础地理信息的定位功能,形成一套意义快速判别机制,有力地支撑了自然资源统筹管理与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测绘通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今年7月在他们家系统上投的稿,一直提示审稿,也没具体告诉是编辑部审还是在外审,实在受不了了,就打电话过去,打了几个也没人接。后来找了两个朋友打听了一下,一个朋友是去年投的稿,说他们家稿费很贵,要10000多,后来找人说情减少到八千。另外一个朋友对这个期刊非常熟悉,直接跟我说我肯定没戏,因为我文章里面没有挂有名气的专家,肯定会直接退稿。我现在希望它赶紧退稿,我好投别家。
2024-08-21 11:05 -
Yangming_ak
投两篇拒两篇,都是一个月的时间自动拒稿,没有审稿意见,浪费时间。翻看里面的文章,作图不规范,分析几乎没有,篇幅短小,纯粹用一般方法处理得到一个研究区结果这类应用类的文章挺多,一样能发,说明什么呢?
2024-07-16 23:35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投稿三次,一次一个月,一次8天,一次22天退稿,无退稿意见。整体来说个人没有很高的创新或自身实力或人脉,很难中!
2023-12-15 17:30 -
zhaohhhh
没有关系不要投搞,无外审,无意见,投稿2次。
2022-12-30 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