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辽东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研究————作者:李建都;孔业富;闫龙;郭栋;
摘要:大型底栖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更是海洋底栖环境变化的生态指标。为解析辽东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特征,本研究基于多项辽东湾拖网调查数据,采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非度量多维标度、单因子相似性分析、相似性百分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辽东湾拖网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组成、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及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分类多样性水平。结果: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141种,季度调查...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的锦江鱼类群落季节性研究————作者:李斯惠;邓维德;邹璐;孙珍珠;黎源;许尤厚;文菁;
摘要:锦江是珠江水系的主要支流之一,流经丹霞山,丹霞山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了掌握锦江和丹霞山鱼类物种多样性,本研究采用eDNA宏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了4个季节的监测。结果显示:从15个站位180个样本中共获得2 622 108条鱼类物种数据,共鉴定出99种鱼类,隶属于12目21科69属;丹霞山区域和非丹霞山区域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春季和秋季物种多样性...
牟氏角毛藻藻际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菌藻共培养体系的生长效应————作者:黄锦;郭永军;刘惠茹;梁爽;李永仁;张涛;王冬浩;聂宇轩;梁健;
摘要:藻际细菌可促进微藻细胞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为构建出牟氏角毛藻菌藻共生体系、建立角毛藻快速稳定扩培技术,在经过无菌化处理的指数生长期、藻细胞密度为4.16×10~5个/mL的牟氏角毛藻共培养体系的基础藻液中,分别加入1 mL浓缩菌液,使培养体系中细菌总密度分别为10~6、10~7、10~8 cfu/mL,对照组加入1 mL的NMB3#培养液,培养10 d,每2 d测定1次角毛藻藻细胞密度、叶绿素...
4株海洋红酵母的鉴定筛选及CM6菌株对仿刺参幼参生长的影响————作者:叶博;赵振军;刘丹妮;王旭达;杨博学;董颖;王笑月;刘桂林;张乾;李石磊;
摘要:海洋红酵母营养丰富,在水产养殖中是一种优良的饲料添加剂。为获得适用于仿刺参养殖的海洋红酵母,对筛选获得的4株红酵母进行形态观察、生化特性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及代谢产物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这4株红酵母的遗传学位置均为胶红酵母。其中,胶红酵母CM6在生长速度和体内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虾青素的含量上均相对表现最佳。培养5 d后该酵母的生物量是对照菌株的2.8倍,体内维生素E的含量高出对照菌株22.3...
基于Ecopath模型的渔光互补养殖池塘比较分析————作者:郭泽裕;刘兴国;陈哲;袁泽辉;陆诗敏;
摘要:为了从能量量化的角度分析渔光互补养殖池塘,在上海市崇明区渔光互补养殖场(N 121°49′,E 31°33′)选择两种不同渔光模式的池塘(渔光温棚、渔光池塘),根据2023年6月—2024年1月的实测数据,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 6.5软件分析了两种渔光互补养殖系统能量流动特征。结果显示:渔光池塘养殖系统的主要能量流动方式为牧食链,最高有效营养级为2.448;渔光温棚养殖系统的...
福建牡蛎低铜品系的生长与品质性状分析————作者:汤宏宁;张红;阙华勇;龚仕海;史博;
摘要:为探究福建牡蛎低铜选育系生长性状、矿物质和糖原含量等品质性状,连续3代群体选育构建福建牡蛎低铜累积选育系,以20%选择压选取铜含量最低的雌、雄牡蛎低铜选育系亲贝,经定向选育后得到低铜F3代选育系,再与福建诏安湾牡蛎养殖区的普通养殖群体分别进行群体自繁,幼体附着变态后转移至泉州惠安海区养殖至3月龄后,再转移至福建六鳌和连江海区吊笼养殖,与普通养殖群体对比,6、9、12月龄时分别...
基于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河道斑鳠食性初步分析————作者:蒙庆米;杨立;马兰;姚俊杰;莫显义;陈继位;
摘要:为了探究河道斑鳠的食性,以贵州省罗甸县斑鳠保种场河道中的斑鳠为对象,提取其胃含物及水环境样品DNA,选用18S rDNA V4区作为分子标记进行扩增,通过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其食物组成及摄食选择性。结果显示:在斑鳠胃含物中共鉴定出14个门,分别为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轮虫动物门、绿藻门、硅藻门、纤毛虫门、丝足虫门、链型植物门、Imbricatea、扁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环节动物门...
克氏原螯虾循环养殖池塘微生物组成的研究————作者:鲁欣然;丁振源;李富豪;万昌监;管卫兵;
摘要:为探究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的循环养殖虾塘养殖模式下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情况,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将循环养殖虾塘、传统养殖虾塘和稻虾共作模式微生物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模式水体微生物群落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相似,优势属存在差异,但优势属均为对水体碳、氮、磷循环起作用的有益菌落,3种模式微生物组成均对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起到促进作用。对循环养殖虾塘中后期水体3个时期微生物进...
中国鲎幼体不同龄期口径变化及配合饲料投喂效果————作者:钟赟民;何泽基;翁朝红;谢仰杰;李坤玥;潘靖轩;陈志;周洪磊;
摘要:为探究中国鲎幼体口径与头胸甲宽生长的相关性及开发中国鲎幼体配合饲料,回归分析了1~10龄中国鲎幼体口径与头胸甲宽度的相关性,同时分别以沙蚕粉、菲律宾蛤仔肉粉或鱼粉为蛋白来源,1∶1的鱼油和卵磷脂为脂肪源,马铃薯淀粉为糖源,制作了沙蚕料、菲律宾蛤仔料和鱼粉料3种配合饲料,2个对照组分别为沙蚕与菲律宾蛤仔肉,比较这几种饲料和饵料对头胸甲宽为(28.15±1.20) mm、体质量为(1.76±0.24)...
辽宁鸭绿沙塘鳢年龄与生长的研究————作者:段友健;骆小年;韩牧轩;李文康;林少卿;
摘要:为了稳健地描述和推断鱼类的生长特点,有效降低模型的选择误差,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用地笼(网目1.5 cm)和电鱼机在鸭绿江支流(大洋河、瑷河、蒲石河)、太子河上游和碧流河上游采集鸭绿沙塘鳢204尾,利用耳石鉴定年龄,研究了其生长特性。试验结果显示:鸭绿沙塘鳢年龄结构简单,仅由3个龄组构成,其中,雌性有2个龄组组成,雄性包含所有3个龄组;通过生长方程构建,估算的渐进式方程、直线方程和乘幂...
工厂化养殖保温材料和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作者:王仙;吴罡;柳素娉;孙伟;沈璐;赵晨旭;任效忠;
摘要:<正>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导致世界水产品消费量持续增加[1-2],粮食危机风险日益显著[3-4]。为解决全球水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导致的供给不足问题,水产养殖成为备受关注的解决方案之一[5]。在这个背景下,工厂化养殖迎来了发展机遇。工厂化养殖是通过机械或自动化设备,对养殖水体进行水质、温度等条件精确控制的现代化水产养殖模式。具有环境友好...
聚丙烯短期暴露对杜氏盐藻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作者:姜青青;高金伟;刘洪涛;姜智飞;张文慧;张芮;王钰晴;张丹;贾旭颖;窦勇;邵蓬;夏苏东;邱琦;周文礼;
摘要:为探究微塑料颗粒污染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在温度(26±1)℃、光暗比12 h∶12 h和光照度6000 lx培养箱中,将指数生长初期杜氏盐藻置于质量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25、50、100 mg/L聚丙烯中,短期暴露(6 d),通过测量藻细胞生长、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及抗氧化活性等指标来揭示聚丙烯对杜氏盐藻的生态生理影响。结果显示,聚丙烯暴露显著影响杜氏盐藻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及抗...
粤东海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及风险评价————作者:王金鹏 ;刘晓伟 ;张武才 ;涂华伟 ;赖秋宇 ;郭灿斌 ;孙可欣 ;荣楠 ;朱家亮 ;任秀文 ;
摘要:2021年9月,采用常规的规范方法测定了粤东海域柘林湾、汕头湾、广澳湾和湾外海域(E 116.61°~117.22°,N 23.15°~23.59°)16个未扰动的0~2 cm表层沉积物,测定了铬(Cr)、镉(Cd)、汞(Hg)、铜(Cu)、铅(Pb)、锌(Zn)等重金属和类金属砷(As)的含量,还测定了总有机碳的含量和粒度,研究了重金属(含类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
重金属对虾类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徐驰;冼健安;郭慧;张秀霞;张泽龙;郑佩华;李军涛;鲁耀鹏;
摘要:<正>虾类养殖是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产业,不仅提供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而且能够提高优质的虾类产品,满足人类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有助于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水平[1]。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虾类养殖规模和集约化养殖方式高速发展[2]。但集约化养殖模式导致水质恶化、污染物超标、疾病频发等问题,限制了水产养殖的发展[3]
大珠母贝驯化子二代的生长性状分析————作者:张腾;杨创业;廖永山;李俊辉;邓岳文;
摘要:为考察大珠母贝驯化子二代的生长性能,以大珠母贝海南三亚群体为亲本,将经过连续两代驯化养殖培育的子二代放入网袋吊养在雷州半岛徐闻县承梧村海区(N 20°34′07″, E 109°90′98″)开展了养殖试验,定期监测养殖海区的环境指标(水温、溶解氧、盐度和叶绿素a),测量大珠母贝的生长性状,并利用标准贝塔朗菲模型、逻辑斯谛模型、冈珀茨模型和特殊贝塔朗菲模型分别拟合大珠母贝驯化子二代的生长性状。试验...
厚叶切氏藻雌配子体培养条件的优化————作者:李言;陈书秀;田萍萍;武瑞娜;赛珊;李晓捷;
摘要:为抑制厚叶切氏藻的孤雌生殖,将经60μm筛绢过滤的50~100μm细胞段厚叶切氏藻雌配子体均匀倒在直径9 cm的培养皿中,分别控制温度为5、8、12、15、20℃,光照度为500、1000、2000、3000、4000 lx, NaNO3-N质量浓度为0.1~10.0 mg/L和KH2PO4-P质量浓度为0.01~1.00 mg/L...
不同盐度下亚硝态氮急性胁迫对黄姑鱼幼鱼的毒性研究————作者:袁君;周裕华;刘本伟;
摘要:为探究不同盐度下NO2--N急性胁迫对黄姑鱼幼鱼死亡率、抗氧化能力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水温25~27℃下,将体质量(10±2)g的黄姑鱼幼鱼放养在50 cm×50 cm× 50 cm的室内玻璃缸中,初始盐度为26~28),之后每天用曝气自来水和海水晶调整2个盐度,使水体盐度逐渐至15、20、25、30、35和40,待适应7 d后,再加入适量NaNO 不同群体马氏珠母贝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作者:白科;张兴志;官俊良;何苹萍;韦嫔媛;张立;李蔚;郑玉斯;陈泳先;胡娜;彭金霞;朱鹏; 摘要:为探究不同群体马氏珠母贝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为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测量了养殖、插核贝和野生群体马氏珠母贝壳形态性状:壳高(h)、壳长(L)、壳宽(w)和体质量性状:软体质量(m1)和活体质量(m2)。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探究其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3个群体壳高、壳长、壳宽与软体质量、活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 基于SSR标记构建海带核心繁育群体————作者:李言;刘延岭;梁广津;王利芹;李晓捷;赵聚萍;武瑞娜;田萍萍; 摘要:为提高海带保种的精准性,基于海带微卫星DNA(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表型多样、遗传信息全面的核心繁育群体,并在4个海带品系中应用。从海带微卫星标记库中筛选出153个标记用于构建4个品系的核心繁育群体,每个品系筛选出15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分析海带孢子体群体遗传多样性。综合考虑等位基因权重分值、个体加合分值和孢子体状态等因素,最终确定DFKZ-3、DFXZ-3、DFXZ-1和D... 慢性氨氮胁迫对团头鲂生长、肠道酶活性及结构的影响————作者:王灿莉;戴梦杨;王倩;熊信宇;张涵;王一帆;叶雯卉;王恒杰;袁向阳; 摘要:为了探究慢性氨氮胁迫对团头鲂生长、肠道酶活性及其结构的影响,在水温26~27 ℃下,将体质量(6.55±0.24)g的团头鲂饲养在高度120 cm、直径80 cm的养殖桶中,曝气于自来水(对照组)、6.82 mg/L氯化铵(10% 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和13.64 mg/L氯化铵(20% 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中4周,试验结束时采用酶活分析技术、透射显微电镜和PCR技术,探究试验鱼肠道酶活性... 水产科学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