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04:05:4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SCD北大核心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复合影响因子:2.781
综合影响因子:2.294
邮发:12-22
官网:http://xuebao.jlu.edu.cn/dxb/CN/1671-5888/home.shtml
主编:林 君
平均出版时滞:348.0714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最新期刊目录

韧性剪切带内绢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对金矿床形成时间及演化过程的限定——来自黑龙江省永新和孟德河金矿床的信息————作者:李旭东;李成禄;杨元江;谷华娟;杨文鹏;郑博;符安宗;

摘要:嫩江—黑河构造混杂岩带呈北东向展布,为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拼合的关键区域,成矿环境优越、成矿作用强烈、成矿潜力巨大,是黑龙江省重要的金矿成矿带。但白垩纪以来,前人缺少构造作用的研究,其构造演化与成矿时序关系不明,本次研究限定了韧性剪切作用时代,揭示其与金成矿的关联性。本文以永新、孟德河金矿床的糜棱岩中绢云母为研究对象,聚焦韧性剪切作用与成矿关系,通过对韧性剪切形成的绢云母开展40

地幔风导致的克拉通岩石圈纵向结构分层和破坏————作者:胡籽豪;戴黎明;李三忠;王迪;王亮亮;刘申达;李法坤;武子涵;王卓;

摘要:克拉通通常具有厚的,低热流值的且高流变学强度的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同时,地球物理观测发现岩石圈地幔内还具有明显的纵向分层结构,并被认为是来自俯冲板块或地幔深部的熔/流体对克拉通岩石圈地幔自下而上的改造作用所致。但是现有研究发现,水平向地幔风的扰动对克拉通演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对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纵向分层结构的出现是否能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尚未被研究。本文通过二维热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在不...

贪婪-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在Radon变换及其压制多次波的应用————作者:范佳奇;吴秋莹;王典;李鹏;

摘要:多次波的存在会导致地震数据成像严重失真,增加目标层的干扰,进对地质资料的精确解译和油气藏的开发规划造成不利影响。尽管基于L1/2范数约束的抛物Radon变换在多次波压制方面表现出优异效果,但面对大规模地震数据,传统的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Fast Iterative Shrinkage-Thresholding Algorithm, FISTA)在计算效率上仍难以满足需求。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

岩浆侵入岩模型直流电响应特征————作者:孙旭东;马举举;凌嘉宣;杨化军;马强;李昆;

摘要:直流电阻率法作为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在地质勘探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基于空间-波数混合域的直流电三维数值算法对岩浆侵入岩模型的电性响应特征开展研究。引入总电场归一化系数T3,对无矿化带岩浆侵入岩模型和有矿化带岩浆侵入岩模型的三极装置和偶极-偶极装置的电场响应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特别考虑了矿化带电阻率为各向同性、各向异性以及激电效应的模型,以揭示不同电性条件下的响应差异。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浅层同轴套管式换热器取热影响因素————作者:王翰琦;杨伟飞;贾子龙;刘曦遥;冯波;

摘要:为了实现浅层地热能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解决传统依靠化石能源供暖产生的雾霾等环境问题;并解决实际工程中换热器运行参数以及场地地层参数最优匹配方式不明晰、耗费人力物力等问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基于COMSOL建立了浅层同轴套管地热系统传热模型以及数值模型,探究了不同物性参数、运行参数和地热井长度对换热器取热性能的影响;然后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采用随机森林(RF)模型预测了不同...

银额盆地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纤维状方解石脉成因机制——热水沉积与同位素证据————作者:何天鑫;柳蓉;刘强浩;宁婷;

摘要:纤维状方解石脉因其特殊的脉体特征与生长习性而深受地质学家们的关注,其对于有机质富集过程与古环境演化恢复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基于银额盆地巴音戈壁组上段发育的大量纤维状方解石脉,针对不同的脉体类型,通过岩矿学观察、元素地球化学以及C-O同位素测试探讨其在成因机制上的区别及其与热液活动的联系。结果表明:盆地内主要发育有背生式与向生式纤维状脉体。背生式脉体主要发育于白云岩中,在脉体中部存在中间线,纤维...

冰下湖可回收式热融探测器钻孔倾斜影响因素分析————作者:范晓鹏;李晨熠;初东方;李冰;宫达;李亚洲;杨一凡;刘西牧;张楠;Pavel Talalay;

摘要:可回收式热融探测器是进行极地冰下湖洁净探测取样的有效方法。但如何控制可回收式热融探测器钻进垂直度是准确命中冰下湖探测靶区,实现冰下湖水精准取样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此,本文建立了热融探测器钻进过程中的力学模型和探测器倾角计算公式,并以RECAS-500探测器参数为例,对探测器结构参数、探测器钻进参数和孔底不均匀融化等因素对热融探测器初始倾角、最大倾角的影响机理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探测器在孔内...

岩溶管道粗糙管长度对溶质运移的影响————作者:王正一;孔垂寅;赵小二;武桂芝;梁江;李金成;

摘要:岩溶管道粗糙管壁可能导致穿透曲线的拖尾现象,深入探究岩溶管道粗糙管壁对溶质运移的影响,对于准确解译野外穿透曲线及预测岩溶管道中溶质运移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野外岩溶管道概化为室内管道系统,采用内壁粘有河砂的亚克力圆管表示岩溶管道粗糙管,设计不同长度的粗糙管,通过示踪实验研究粗糙管长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并采用两区非平衡模型和暂时存储模型模拟实验穿透曲线,分析两种模型参数随粗糙管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

隐蔽性微小断裂智能识别技术在准噶尔盆地MH1井区的应用————作者:巴忠臣;秦军;华美瑞;张宗斌;秦赛赛;张稳;

摘要:准噶尔盆地西北缘MH1井先导示范区(MH1井区)二叠系、三叠系发育不同尺度的断裂,形成机理复杂,后期改造频繁,存在形式多样,严重制约了水平井的开发进程。本文立足于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通过方位角叠加方案优选、连续小波变换地震资料提频、矩阵奇异值分解去噪、构造导向滤波迭代处理、有效频带优化、断裂增强滤波、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断裂识别以及多属性融合断...

引黄济宁工程长大深埋隧洞地应力场分区特征综合推演————作者:杨继华;郭卫新;崔臻;万伟锋;姚阳;

摘要:针对深埋隧洞地应力场问题,以青海省引黄济宁工程长大深埋隧洞为背景,采用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现场水压致裂测试、数值推演的方法,确定了隧洞各段的地应力特征。结果表明:引黄济宁工程隧洞受青藏高原东北缘块体挤压运动的影响,主压应力方向为NE-NEE向;隧洞地应力场可分为3个区,其中拉脊山段最大水平主应力侧压力系数达到2.0;隧洞穿越拉脊山时最大埋深超过了1 400 m,最大水平主应力超过70 MPa,可能对...

东莞市水乡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作者:谭晓辉;黄灏;胡荣光;邓奕球;曾经文;王秀娟;

摘要:为了解东莞市水乡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生态与暴露风险,选择水乡地区蔬菜基地和大型交通干线两侧农田为研究区,分别采集蔬菜基地研究点和大型交通干线两侧农田研究点的土壤和蔬菜样品各32件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IP)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评价Cd、Hg、As、Pb、Cr、Cu、Zn和Ni等八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和农产品质...

振动荷载作用下近相变区冰-水相变迁移规律————作者:周琨超;王志远;翟金榜;张泽;孟祥熙;袁名扬;

摘要:为了证明振动荷载作用下冰中存在水分迁移,并探究冰中水分迁移的规律,以人造柱状冰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负温条件下的振动试验,通过改变环境温度和加载频率对冰中液态水的迁移进行研究。首先结合多年冻土地区公路所承受重型满载货车的载荷特征,以55 kPa为荷载幅值,循环振次设置为2 880~28 800次,开展了在-3℃、0.5 Hz条件下循环振动荷载分层柱状冰的水分迁移试验;然后在-5-1℃、0.1~0.5...

开鲁盆地陆东凹陷白垩系九佛堂组上段米兰科维奇旋回及沉积响应特征————作者:原家鹏;张云峰;

摘要: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油气资源量巨大,但关于米兰科维奇旋回与沉积规律,尤其是与细粒沉积岩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从而制约了对烃源岩分布的预测。此次研究通过对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频谱和小波分析,对九佛堂组上段的沉积岩进行米兰科维奇旋回划分,并将当时的沉积环境与所划分的旋回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地层沉积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九佛堂组上段共识别出13个Ⅳ级旋回,25个Ⅴ级旋回,66个Ⅵ级旋回。根据九佛堂组上段沉...

考虑毛细饱水带的非承压含水层中仿Theis井流模型及解析解————作者:晋浩颖;程大伟;詹红兵;杨胜科;张晓斐;张琳;

摘要:受制于经典饱和渗流理论中自由面定位在潜水面处的局限性,非承压含水层中仿Theis井流模型存在理论基础不坚实、参数物理意义不明确等问题。为克服上述局限性,首先将自由面由潜水面移动到进气值面,以定位在进气值面处的Boussinesq方程为控制方程,修正仿Theis井流模型,并推导模型的解析解;之后,构建参数反演模型,以校准模型参数,并通过分别将修正模型计算的降深和经典模型计算的理论降深与实测降深进行对...

L-半胱氨酸提取农田土壤中生物有效态砷————作者:魏四平;李兵;赵玉岩;魏俏巧;吴景华;

摘要:砷作为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其生物有效性的准确测定对于评估潜在的健康风险至关重要。为了更加合理地评价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本文探讨了一种可靠且高效的方法来提取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态砷(水溶态、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砷的总和)。基于L-半胱氨酸溶液能有效地与砷形成螯合物的特性,首先选取L-半胱氨酸溶液作为提取剂,对提取剂的质量浓度、提取温度、超声时间等参数进行优化,分别测定不同提取温度和不同提取剂质...

基于贝叶斯框架的裂缝型储层频变AVO反演及多参数预测————作者:邢慧婷;冯晅;刘财;郭智奇;逄硕;乔汉青;

摘要:裂缝型储层是一种含流体的裂缝-孔隙介质,其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对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以振幅信息为主的储层预测方法存在局限性,难以全面揭示裂缝型储层的复杂特性。本文针对含饱和流体的正交裂缝型储层,深入分析了含水平和垂直正交裂缝介质的速度频散与衰减特性,并采用各向异性反射率法模拟了单界面频散砂岩储层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

基于CIFLog软件的测井旋回地层学分析模块开发与应用————作者:乔科宇;邹长春;彭诚;

摘要:测井旋回地层学研究主要依据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理论,以测井数据作为天文旋回替代指标研究地质、环境、气候等诸多领域的科学问题。目前国内外仍缺少专门针对测井旋回地层学处理分析的软件,本文基于CIFLog软件,使用Java语言开发测井旋回地层学分析模块,包含预处理、天文驱动检验、滤波与调谐等必要功能,并使用理论曲线作为测试数据验证了各功能的有效性。选取松辽盆地松科二井青山口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钍元素含量数据...

基于集成机器学习的测井曲线大尺度差异超分辨————作者:曹志民;丁璐;韩建;郝乐川;

摘要:精细储层描述一直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和生产的重点,但常规测井曲线的纵向分辨率难以满足对厘米级甚至毫米级储层的有效识别。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集成机器学习技术为核心,从多视多尺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两级知识迁移的测井曲线大尺度差异超分辨方法提高测井曲线的纵向分辨率,实现低成本情况下的储层精细描述;选取地层反映较好的微球电阻率、自然伽马、声波时差曲线作为目标曲线,实现高分辨成像电阻率曲线信息到目标测井...

地铁明挖车站下穿越既有建筑物的局部暗扩挖施工关键技术————作者:刁国君;何昕;

摘要:针对成都地铁某明挖车站局部穿越既有建筑物的复杂工程挑战,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和有限元模拟,采用了局部暗扩挖的施工策略。提出了明暗挖分界点的科学判定方法,并深入探讨了沉降控制、暗挖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等施工关键技术的多个方面,包括施工前的降水处理、地表注浆加固与数值模拟分析,以及施工中的超前支护、开挖步骤控制和二次衬砌结构施工等。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明挖法,暗挖扩挖技术能显著降低拆迁难度,工程成本投入减...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中南部大岗地区上白垩统油砂含油性特征————作者:仝立华;单玄龙;张家强;李锋;石磊;李耀华;徐银波;刘衍彤;

摘要: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是中国重要的油砂成矿带,为了进一步厘清该区中南部白垩系油砂资源特征,开展了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并在吉林大岗地区布设了5口油砂调查井和1口水文观测井,通过岩心观察、地球物理测井解释、岩心样品含油率测试等方法开展地质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白垩系姚家组油砂赋存深度为175~208 m,岩性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最大含油率为16.02%,平均含油率为8.23%。油砂层测井曲线具低自然伽马...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