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不同类型饲料对扬子鳄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繁殖性能的影响————作者:吴杰;王冲;陆屹;张禹乾;周永康;王应超;吴孝兵;聂海涛;
摘要: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人工繁育和饲养管理的质量提升一直受到保护工作者的关注。为了探究扬子鳄饲喂模式的优化,本实验设置4种不同类型的饲料饲喂组:饲喂组1(传统冷冻动物源性饲料)、饲喂组2(混合颗粒饲料)、饲喂组3(混合颗粒饲料与螯合丁酸钠)和饲喂组4(混合颗粒饲料与复合芽孢杆菌)。通过对各饲喂组收集到的扬子鳄粪便利用16S r DNA扩增子测序分析...
中国鸟类新记录种——橙嘴鲣鸟————作者:刘宗壮;严志文;关翔宇;陈之阳;黄馨仪;蔡锦添;吴哲浩;王晔;张秋涵;任宁;程非池;欧若风;郭系;刘爱华;吴数;钱程;
摘要:<正>2025年3月20日,在我国台湾省宜兰县海域(26°26′19″N,124°48′04″E)观察到1只鲣鸟飞过海面(图1)。该鸟通体白色,飞羽及大覆羽呈黑色,脸部和眼周呈深蓝色。该鸟体型和羽色与蓝脸鲣鸟(Sula dactylatra)成鸟相似,但与蓝脸鲣鸟具有两处明显差异:其喙呈黄色,近基部呈深橙色,而非蓝脸鲣鸟的亮黄色或黄绿色,且中央尾羽呈白色而非黑色
截获泰国两种滑刃属线虫的记述————作者:李旻;周绍芳;周剑;雷屈文;杨艳;张晔;杜宇;
摘要:本文描述了从泰国进境的束花凤梨(Tillandsia fasciculata)植株和万代兰(Vanda subconcolor)根系中检疫截获的两种滑刃属(Aphelenchoides)线虫。为明确其分类地位,本研究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形态观察结果表明,泰国束花凤梨滑刃线虫种群的形态特征与原始描述的假古氏滑刃线虫(A. pseudogoodeyi)美国佛罗里达草莓(Fr...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生物网络分析研究CD-1退役种鼠攻击行为的生物学机制————作者:胡婷;王琦;赵云昊;李凯文;王育静;秦雪梅;田俊生;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CD-1退役种鼠攻击行为发生过程中涉及到的代谢途径及相关基因,阐明其攻击行为发生的生物学机制,为慢性社交挫败应激抑郁模型的科学研究和规范操作提供依据。在慢性社交挫败应激抑郁模型攻击小鼠筛选阶段,首先将CD-1退役种鼠单笼饲养一周,培养其领地意识,然后通过驻地入侵实验分别筛选出对入侵者具有攻击性(攻击组)以及不具有攻击性(非攻击组)的小鼠。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代谢组学技术寻找攻击...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三种裂腹鱼微卫星引物筛选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作者:杜岩岩;杨濯羽;宋福俊;苏子郡;史小宁;张艳萍;王太;
摘要:为了解祁连裸鲤(Gymnocypris chilianensis)、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和嘉陵裸裂尻鱼(S.kialingensis)3种高原裂腹鱼类不同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和遗传多样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3种裂腹鱼基因组进行随机测序,筛选出微卫星位点设计引物,通过毛细管荧光电泳分型筛选出21对多态性较高的3个物种通用引物。利用21对通用引物对16个群体309...
城市水体生态与环境因子对蝙蝠活动的影响————作者:周延泽;朱红靓;周嘉琦;李罗兰;李欣桐;高鑫;淳于训强;卢冠军;
摘要:蝙蝠对生态系统的维持至关重要,但其同时也依赖良好的环境水源生存。然而,人为干扰下的水环境,尤其是城市水体生态与环境因子是否影响蝙蝠对水的利用,还缺少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调查长春市水体生态与环境因子对蝙蝠活动的影响,为城市蝙蝠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2023年6至8月,在长春市城区内31处水体周边样点录制蝙蝠声波,并记录17个水体的生态与环境因子。6和7月每月各开展10 d实验,8月开展11 d实验,每...
动物集体逃遁行为研究进展————作者:朱婷;李洁;张健龙;杜澄举;王偲;
摘要:集体逃遁行为是群居动物面对威胁时的一种复杂而迅速的群体反应,对于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在开阔空间中,动物群体(如兽群、鸟群和鱼群)的运动受限较少,集体逃遁的关键在于个体之间的协调一致。而在封闭空间中,由于运动受限,动物需要竞争有限的出口和逃生路径,这往往导致个体表现出自私行为和从众行为,进而出现“快即慢”效应(单出口)和“对称性破坏”现象(双出口),降低了撤离效率。本综述重点探讨了不同动物类群在开阔...
南澎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蟹类(十足目:短尾下目)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作者:谭欣悦;陈奕廷;黄文彬;陈映伸;赖瀚;黄明攀;魏世超;周文良;
摘要:南澎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粤东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目前对该保护区的蟹类(短尾下目)资源现状仍然缺乏了解。本研究于2023年6月和2024年6月对该区域的蟹类开展全面调查,分析珊瑚礁区和非珊瑚礁区中蟹类的群落结构差异,结合历史分布记录种整理、订正和更新该地区的蟹类物种名录。此次调查共记录到蟹类12科22属36种,蟹类物种数在珊瑚礁区(27种)高于非珊瑚礁区(2...
唐家河大中型林栖哺乳动物多样性与结构初析————作者:张发瑞;肖梅;谌利民;李明富;蔡丽君;张如梅;郑维超;官天培;
摘要:哺乳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类群,其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为梳理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林栖哺乳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现状、分布特征及结构,本文整理了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布设于森林生境的215台红外触发相机数据,初步分析了林栖哺乳动物活动的海拔与季节变化,以及相对丰富度最高的5种有蹄类的海拔分布及日活动节律。经统计,相机累计工作日达47 196 d,获得独立有效照片73 635张,共识别到...
弗氏柠檬酸杆菌及居泉沙雷菌引起中华穿山甲死亡的案例分析————作者:王志刚;任思齐;郑荣泉;
摘要: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是目前生活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极危物种,野生穿山甲进入人工圈养环境后可能受到多种胁迫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免疫或代谢相关的多种疾病。本报告以1例死亡中华穿山甲为研究对象,对其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经尸体剖检、组织器官微生物检测及组织切片病理分析,最终确定该穿山甲死亡原因为感染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freundii)和居泉沙雷菌(Serra...
喜山鼠耳蝠在广东省分布确认及其与宽吻蝠属的分类学探讨————作者:秦嘉豪;何向阳;黄泽双;朱俊宇;颜奥然;邱源;赵华斌;张礼标;
摘要:于2018年7月在广州市从化区英豪学校和2019年5月在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石塘保护站林道附近各捕获1只蝙蝠,均为雌性,标本号分别为20180444和20190291。从形态上来看,体型均较小,前臂长分别为35.60 mm和34.55 mm;毛被柔软而厚,背侧毛根为黑色,毛尖为深棕色至棕褐色;腹侧颜色略淡,根部为黑色,尖端为浅黄色;耳小而窄,耳屏长、窄、直;翼膜为黑褐色,无绒毛覆盖,附于第...
江西武宁发现大别山脊蛇————作者:刘丹;徐宇浩;张天佑;常金康;王一凡;彭丽芳;
摘要:大别山脊蛇(Achalinus dabieshanensis)是依据采自安徽大别山区的3号标本描述的脊蛇属新物种,目前仅在安徽岳西县和霍山县有分布记录。2024年7月,在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九宫山采集到1号雌性亚成体脊蛇属标本(采集号LFR2024132)。该标本鼻间鳞沟略短于前额鳞沟;上唇鳞6枚,3+2+1式;下唇鳞5枚,其中第1~3枚接第一对颔片;颔片两对;背鳞23-23-23行,除最外行背鳞光...
四川叙永发现中华湍蛙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探讨————作者:彭希睿;杨超;黄燕;
摘要:2023年5月及2024年6月,在位于四川省叙永县的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6号湍蛙属(Amolops)标本。经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为中华湍蛙(A.sinensis),且是四川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本研究展示了该标本的16项外形特征测量值,并描述了其生境特征。对4个不同地理种群的中华湍蛙基于COI基因片段构建最大似然树,四川画稿溪标本与广东石门台模式产地标本序列聚在一起,且两者之间...
两栖动物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两者比值和应激反应的关系研究进展————作者:周丽芹;赵雪倩;许梅;高思艺;李晓彤;倪璇;刘莹莹;张志强;
摘要:两栖动物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与其健康状态有关,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被认为是指示其应激水平的替代指标。本文概述了两栖动物常用的采血部位、采血方法和注意事项,总结了物种、发育阶段、城市化、环境污染物、温度和病原微生物等因素对两栖动物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两者比值的影响,以及两栖动物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与应激反应能力的关系。结合两栖动物的生活史特征,认为至少在下述三方面急需开展工作...
婴鲤属的全长转录组学分析————作者:叶昀;张素蓉;万柏祺;张亚琪;史文天;杨慧;张万昌;
摘要:婴鲤属(Paedocypris)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鱼类,也是最小的脊椎动物之一。前期研究通过绘制P. carbunculus和P. micromegethes的基因组草图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表明,Hox家族基因的丢失和内含子缩短/重复序列减少可能是分别导致婴鲤属体型小型化和基因组简化的潜在原因。然而,其体型小型化在转录表达层面上的分子机制尚未得到探究。本研究对P. carbunculus和P. mi...
赤水河上游泉水鱼的年龄、生长与繁殖特征————作者:王钦;夏治俊;曾旭茂;王硕;刘飞;黄显杰;李学华;王剑伟;
摘要:基于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赤水河上游的逐月采样,对泉水鱼(Pseudogyrinocheilus procheilus)年龄、生长和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赤水河鱼类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赤水河上游泉水鱼样本由5个龄组组成,其中以2、3龄为主,雌雄性比1︰0.53。雌、雄鱼的体重(W,g)和体长(L,mm)关系分别为W♀=3.948×10 全球大型鸟类持续增加背景下应加强中国鸟击防范工作————作者:谷德海;黄筑;赵青山;张贝西;陈艺雯;曹垒; 摘要:随着北美和欧洲生态保护工作推进,大型迁徙水鸟(体重1.2kg以上)和猛禽数量大幅增加,并成为鸟击事故及征候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鸟类体重是北美鸟击危险程度的重要预测指标。2008至2020年期间,东亚6个类群的大型越冬水鸟数量从65万只增加到113万只,其中,我国从42万只增加到53万只。大型水鸟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机械化收割增加了农田可利用的食物、水产养殖业扩张和保护区面积增加,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 基于卫星跟踪钳嘴鹳空间运动规律初报————作者:徐焕;杨旭;雷宇;刘慧;刘强; 摘要: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自2006年在我国首次被记录以来,已迅速扩散至云南、贵州、四川、甘肃等十余个省区,在某些地区已经成为区域常见种,对于其种群来源目前仍缺乏基础资料。2015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云南蒙自长桥海湿地(10只)以及贵州威宁草海湿地(1只)共为11只钳嘴鹳佩戴了卫星跟踪器,其中4只钳嘴鹳意外死亡,4只在跟踪期间长期停留于捕捉地,仅有3只表现出较远距离的运... 冻存对罗盘山猪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作者:周旗;龙熙;张亮;涂志;潘红梅;邓娟;王瑶;任素碧;孔莎莎;王勇胜; 摘要:以濒危品种罗盘山猪(Sus scrofa domestica)耳缘组织为材料,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建立罗盘山猪耳缘成纤维细胞系,并对低代次(第3代)及高代次(第9代)成纤维细胞冻存前与复苏后相关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罗盘山猪耳缘成纤维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第3代成纤维细胞纯化程度高于98%;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细胞具有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证明该细胞系为稳定二倍体细胞系;细胞支原体检测为阴... 云南河口发现三岛掌突蟾————作者:唐尚婧;谭雪婷;余国华;王剑; 摘要:2020年6月21日,在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水头后山采集到1号角蟾科(Megophryidae)掌突蟾属(Leptobrachella)物种标本(标本号:GXNUYU000535)。经形态特征比较,该标本与三岛掌突蟾(L.sungi)模式标本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基于16Sr 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的结果显示,该标本与三岛掌突蟾聚为一支,且具有高支持率(贝叶斯后验概率1.00);基于Kimur... 动物学杂志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整体来说,投稿挺顺利的,投了两篇,都接受了,投稿到接受大概六七个月,现在就是对格式把控的比较严格,一定要检查仔细。版面费不到两千,还有稿费。 这个期刊个人觉得很迷,我的文章质量是进入了生态学报外审被退,然后大修过后投动物学杂志。一开始第二天第三天就进入了外审,然后将近一个月没消息,本人就在官网给编辑礼貌留言,然后文章状态就动的特别快。大概一周就到了终审,本来以为是可以然后终审退稿了,不知道这个期刊的审稿流程究竟是不是合乎规范,但是现在起码知道了终审不意味着外审过了…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带头大哥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