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CSSCIAMI顶级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期刊周期:双月
复合影响因子:2.874
综合影响因子:1.929
官网:http://journal.pku.edu.cn
主编:孙代尧
平均出版时滞:181.576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最新期刊目录

从评价腓尼基人的历史地位看超越西方中心论叙事结构————作者:韩震;

摘要:所谓西方中心论的叙事结构,东方(也就是西方之外的世界)与西方的关系实质上是作为相对性、特殊性、偶然性的“多”与作为绝对性、普遍性、必然性的“一”的二元对峙,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西方是文明,而东方或除西方之外的其他世界均是野蛮半野蛮(或者说是未开化或半开化)。因此,东方其他民族的文明只能是西方的参照,而不是西方学习的对象。从学术界评价非欧洲民族如腓尼基人的历史地位,我们能够理解:如果不跳出这种叙事结构...

为赓续北大学报传统尽绵薄————作者:龙协涛;

摘要:<正>新时代新征程,在学术期刊坚持方向立刊、质量强刊,正努力建设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今天,《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迎来了创刊70周年!这是一件值得纪念和庆贺的事!作为北京大学的一张亮丽学术名片,作为北京大学优良学术传统的重要载体,北京大学学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赢得学术界、学报界的赞誉

哲学视域中的“发展后”问题研究————作者:丰子义;

摘要:发展形势的变化要求发展研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往的发展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加快发展,今天的发展研究则需要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发展起来之后的发展,即“发展后”的发展。“发展后”不是对“后发展”的简单接续或替代,而是包含其中。“发展后”与“后发展”的同时并存,形成了发展上的叠加,同时造成了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在新阶段,我国发展的新特点在于: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局部...

“意境”与“境界”:现代词学史之观念变革与胡适、王国维的词学对话————作者:张健;

摘要:王国维《人间词话》与胡适《词选》带来20世纪20年代后期之词学观念变革。王、胡皆与词学传统对话,而二人之间亦有词学对话。二人皆融会中西,王氏提倡“境界”,胡氏主张“意境”,前者吸收西方之直觉说,后者汲取意象主义,同强调文学之具体可感性,皆为中国传统之情景论建构了现代观念基础,从而为诗史上唐宋之争、词史上北南宋之辨提供了现代的评判理据。王国维“境界”分观物、感物、写物三个层次,观、感系乎景与情,写关...

同行的祝贺与期待——也说我与《北京大学学报》————作者:金宁;

摘要:<正>《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国内最重要的学报之一,以其七十年备受瞩目的专业在场,参与社会主义中国人文社科学术场域的构建,刊载诸多学科的重要成果,也见证各种社会思潮与理论风云的交替变幻、学术争鸣的开展,更助力几代学人成长。作为在学术期刊工作近四十年的老编辑,我对学报同人的努力追求与无私奉献充满敬意,对他们办刊实践中的辛苦,有理解之同情,实实在在感同身受

王夫之本体思维下的卦序问题————作者:张学智;

摘要:乾坤并建是王夫之易学诠释的第一要义,此义中本体与其现象一时并有,是为“捷立”。王夫之据此反对《序卦传》,认为传统卦序的机械排列破坏了周易的“神无方而易无体”,滞塞了阴阳屈伸往来的自然状态,卦序不是时间上的次序而是空间上的条理,并据此对卦序中的相因、相成、相反等逻辑关联方式进行驳难,对八经卦与十二辟卦、错与综、三十六象等重要易学问题作了阐明,表现出在总体与个体、时间与空间、知识与价值、自由与分定等方...

现代正义论范式及其改进——以罗尔斯、森、纽斯鲍姆为例————作者:万俊人;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罗尔斯重建西方正义理论以来,正义便成为现代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的关注焦点并被持续主题化。罗尔斯以制度正义为核心重构的正义论、森对正义理论的替代性改进和纽斯鲍姆对正义理论的论域拓展,代表着现代正义理论的重建、更替、拓展三种最新范式。深入考察这三种范式及其演进逻辑,可以较为完整地呈现正义论的前沿进展和实践镜像,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正义问题提供关键性社会政治—伦理诊断,进而为改进甚或...

寄语

摘要:<正>~

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作者:程郁缀;

摘要:<正>但凡人的一生,丰富多彩也罢,默然平淡也罢,总有那么几段难以忘怀的经历和值得回味的往事。对我的人生来说,能上北大读书,是一难忘也;毕业后留校任教,是二难忘也;而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担任主编的这十四年,则是终身难忘也!我从1998年2月起,受命担任北大社会科学处(后改为部)处长,深知责任重大,能力有限,故黾勉从事,朝乾夕惕,不敢有丝毫松懈

“直观”的神话及其在黑格尔哲学中的破灭————作者:先刚;

摘要:直观作为西方哲学里面经常出现的一种认识方式,长久以来已经成为一个神话。确切地说,一方面是对“观看”的神化,另一方面是对“直接性”的神化。前者作为词义的误解,是相对容易澄清的;后者作为近代哲学的一种执念,要么以感性直观的形式,要么以理智直观的形式在康德、费希特和谢林那里占据支配地位。只有当黑格尔从辩证法的角度揭示出直观作为开端的空洞性以及“直接性”本身的自相矛盾,才真正破除了这个神话

论实验科学的起源————作者:吴国盛;

摘要:希腊科学不是实验科学。自然与人工的严格分野,使实验既不可能,也无必要。炼金术打破了自然与人工之间的界限,成为实验科学的源头之一。中世纪技术革命提高了手工劳动和工匠的社会地位,把技术实践中的操作经验转化成为实验科学的方法论,成为实验科学的源头之二。中世纪后期的唯名论运动,扭转了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科学的理想和目标,促进了实验科学的兴起。自然数学化运动本身产生了对实验的内在要求,成为实验科学的源头之...

谢灵运对儒释道三教的诠释——以《辨宗论》《山居赋》为主————作者:钱志熙;

摘要:谢灵运是古代文人三教并用的早期代表。其《辨宗论》以儒释佛,申述求宗在于顿悟之义。其基本的生命观,则是以“六经”为济俗之用,佛经为求性灵真奥的指南。其《山居赋》原本自然之旨,会合佛、道两教,仍认为六经百家为用世之说,独往者无用。《山居赋》由戒杀观念入手,自述其崇信佛教的经历及修习佛典的情况,表现了丰富的佛教生活内容。《山居赋》崇尚老庄之学,同时畅想神仙之事,提出“仙学”这个概念。可以说,在入世法中,...

葛晓音《中唐古诗的尚奇之风》与唐诗艺术的现代阐释————作者:查屏球;

摘要:贡布里希认为与近代科学实证不同,模式化、公式化、数据化并不能捕捉到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的研究需要全身心的体验与想象。《中唐古诗的尚奇之风》即是如此,作者有清晰的诗歌艺术史意识与厚实的积累,从精神史层面挖掘中唐古诗奇险风格形成的思想背景,证明这一艺术现象是中唐儒士复古精神上升的一种表现,又能从古诗律化角度剖析诗歌语言结构(词法、句法)的承转关系,通过意脉的梳理,对一些疑难与费解的作品提供新的解读思...

我与《北京大学学报》的不解之缘————作者:王逢鑫;

摘要:<正>我从2010年7月开始审校《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260期),至2024年7月,已过了14年,整整84期了。1990年第5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载了庞广廉的书评《实用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 读王逢鑫著〈英语意念语法〉》。这是我第一次与《北京大学学报》的交集。从此,我经常到北京大学图书馆阅览《北京大学学报》,精读我感兴趣的文章,从不间断。我一生从事英语...

作者意图是否在场?作品是否可以表意?————作者:申丹;

摘要:中外文学研究界有一个共识: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主张的是语言系统中仅存在能指符号之间的差异。这不仅是德里达解构主义语言观的基础,尤其是其核心概念“延异”的基石,也是排除作者意图和消除作品表意功能的关键所在。如果文本仅仅是符号能指的相互指涉,语言就不能表达思想,也就无作品的表意功能和作者的主体性可言,用巴特的话说,就是“语言学毁灭了作者”。近年来国内学界就作者意图是否在场、作品是否可以表意展开了不少探...

乐府诗《陌上桑》“三解”新诠:制度史视角————作者:阎步克;

摘要:《陌上桑》“三解”部分的若干诗句,可以从制度史角度重新审视。罗敷赞美夫婿时所称说的骏马、鹿卢剑,颇有特征性,恰好是郎官装备之标配,因而可以同“三十侍中郎”一事联系起来,而“东方千余骑”也与禁军郎骑之数相合,由此证据链得以闭环。“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一向被释为郡太守的舒缓“官步”,其说有部分不妥。“冉冉”为疾趋貌,系卑者步态。这一段所说的,实为身居县令的罗敷夫婿,在郡中的集会上时而徐行、时而疾趋...

中国历史“大变局”中的“西方”:16—19世纪中期的西欧四国及其与中国的关系————作者:李伯重;

摘要:在16—19世纪中期,中国和“西方”之间有了直接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不断加强,成为中国历史“大变局”的主要外因。然而,这个“西方”到底是什么?它对中国的影响始于何时?通过何种方式?具有何特点?这些问题对于中西关系研究都有重要意义,需要进行探讨

进一步深化汉语语法研究之吾见————作者:陆俭明;

摘要:通过全面梳理当今的现代汉语语法学体系,可以看到现代汉语语法学虽然是在印欧语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然而中国学者面对汉语事实逐渐摆脱了印欧语的束缚,如今已建立起符合汉语实情的现代汉语语法学。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汉语语法研究,需要善于发现新的语言事实,特别是要注意发现透过语言表面现象的那些语言事实的真相。此外,还需要勤于思考,特别是要加强理论思考

“两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作者:郭建宁;

摘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并充满生机,关键是实现了中国化时代化。而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推进“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具有原创性、本源性和统摄性。“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轴主线,有力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两个结合”的整体性阐释、体系化建构、学理化表达,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原理性成果...

特殊区域制度竞争的法律规制————作者:张守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基于特殊的发展目标和制度安排设立的大量特殊经济区域,是我国推进改革、法治与发展历程的缩影,对其可在“地理—经济—制度”的“三维分析框架”下展开解析。鉴于特殊区域受制度因素影响更大,其制度差异关乎区域协调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其制度竞争尤其应当加强法律规制。为此,应依据《立法法》规定,解决有关特殊区域的授权立法、暂时调整法律适用和自定规则方面的法治问题,并从竞争法、财税法等多个维...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带头大哥666

    投稿五个月,没有任何回应

    2023-10-30 10:01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北大本校博士一作&教授博导二作+国社科重大项目,3月3日投稿,3月16日收稿初审,4月6号退稿。全程没有邮件通知。北大学报除了2015年发过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生李典峰(他后来申请到了北大艺术学院博士)的独著论文,其他时间全是教授博导一作,基本上不发学生论文。

    2023-04-06 10:16
  • Yangming_ak

    这个期刊比较学术化,投稿的文章的字数和质量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容易发表。曾经投稿,如石沉大海,建议急切发表论文的同志谨慎投稿。

    2021-09-25 10:02
  • 奔跑的辣椒酱

    本人投的是纯文字论述类的文章,这个刊比较注重学理性分析,从投稿到录用大概7个月左右,中间根据外审专家的要求补充了经济学逻辑的分析,最后有个终审,需要通过上会讨论最终被录用。

    2020-06-08 14:58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刊吗?
A:是C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